“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助力中埃合作迎来春天

近日召开的商务部新闻发布会显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正逐步落实,中方将推进中非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鼓励支持中国企业赴非洲投资,合作新建或升级一批工业园区。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在非洲15个国家投资建设了20个合作区,累計投资53.8亿美元,吸引入区企业435家,其中,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已通过了确认考核。

埃及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其苏伊士运河在国际航运中占据重要位置,建设中的新苏伊士运河及运河走廊开发项目将带来大量中埃合作机遇。2015年9月,中埃签署了两国政府产能合作协议,激活中埃经贸合作的发展潜能。

辐射亚欧非三大消费市场,埃及自贸区免关税

埃及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企业在北非地区的重要投资目的国之一。根据埃及共和国驻华使馆商务秘书穆罕默德·阿卜杜拉介绍,截至2016年4月,中国在埃及投资总额为5.48亿美元,共有1269家中国公司和项目在埃及落地。

穆罕默德·阿卜杜拉表示,埃及具有优越的投资环境。首先,埃及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辐射巨大的消费市场,拥有大量有竞争力的劳动力资源。其次,埃及原材料的可用性高,且拥有强大的银行系统,埃及国家战略的实施会进一步改善埃及的投资环境。

根据埃及的投资激励政策,企业可以灵活的选择投资领域,在自贸区独立投资或按百分比投资项目,埃及不会对资本来源设置任何限制。因法律允许项目所有者自主决定投资额,将根据项目性质、数量和预计生产力消除资本限制,企业还可以进行项目的灵活转移、投资和再出口。此外,埃及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居住设施,在项目申请时为外国人发放居留许可证。

埃及于2016年2月启动了国家未来15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该计划,预计未来15年将实现年均7%的GDP增长率,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将从46%提升到70%,失业率将从13%降到5%。另外,2016年10月,塞西总统宣布法令,设立最高投资委员会,旨在鼓励埃及急需投资的项目顺利进行。穆罕默德·阿卜杜拉认为,这些计划和措施将进一步改善埃及的营商环境。

在税收方面,穆罕默德·阿卜杜拉介绍,在埃及自贸区税收一律免除关税,进口生产设备关税统一税率为5%。

“新首都”项目蕴含基建商机

2015年,埃及住房部长穆斯塔法·卡迈勒·马德布利宣布,埃及将在开罗与苏伊士运河沿岸城市苏伊士之间打造一座能够居住500万人的新行政首都。新首都将建设一个国际机场、一个90平方公里的太阳能农场、一条往返开罗的电气铁路专线。据悉,该项目将在今后5年至7年执行,预计耗资450亿美元,旨在提振埃及经济和国家活力。

对此,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接受《中国对外贸易》杂志专访时表示,新首都项目会为中国企业带来交通运输、水、电等基础设施领域的诸多机遇,而这些都是中国企业的强项。

“一方面,我们的建设技术成熟,基建能力排在世界前列。另一方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正在稳步实施,企业走出国门搞建设,不仅埃及欢迎,也是中国政府所鼓励的。所以不论是央企,还是中小企业,应该把握住机会,通过去埃及投资,打开非洲或地中海国家的市场,把一些项目建成标杆性的精品项目,并把这些项目复制到埃及周边的国家中。这样不论对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还是对‘一带一路’的建设都是一个助力。”梁海明表示。

另外,穆罕默德·阿卜杜拉表示,埃及目前许多项目都欢迎中国企业参与。其中,西北海岸线项目将促进经济年增长率至少提高12%,每年创造150万个工作岗位;金三角项目将利用Qena、Quseir和Safaga等地处金三角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旅游工业、商业和农业领域;苏伊士运河项目旨在增加苏伊士运河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并开发沿线三个运河城市协同发展。

关注政治和汇率风险,做好“老本行”很重要

中林国际集团常务副总裁黄巍接受记者专访时肯定了埃及目前的投资机遇,他表示,埃及和中国是传统友邦,又是北非的重要国家,在非洲的作用大于其经济本体,所以中国企业可以将埃及作为一个跳板,辐射整个北非市场。埃及的基础建设不是特别完备,今后在大兴土木方面存在进一步的投资机会。

与此同时,黄巍表示,在埃及投资要注重政治风险,目前埃及政权还不是特别稳定,要注重地缘政治风险。埃及总统上台以后,实行强硬政权,埃及镑贬值严重,资本管制压力较大。另外,当地需求不同,企业要和当地的朋友一起合作,充分了解当地市场。

梁海明同样认为,当前赴埃及投资面临汇率风险,同时,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投资风险毕竟不是主场作战,企业应做好各方面的尽职调查,如汇率、劳工条例、当地税收等方面。在投资之前,还应对当地水费、电费、天然气费、工人上班天数、劳工法律、当地工会基本情况进行考察,重点了解当地法律是否保障外国投资者,税收政策是否有优惠,中国企业以往在当地投资是否成功等。

在人力方面,梁海明认为,北非国家的技术工人工作效率普遍比较低,需要企业额外注意。“在管理人才方面,除非能做到本地化,否则需要从国内派管理人才到当地,管理人才不仅要懂英语,还要懂当地的语言,了解如何与当地官员、工商业界打交道,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在埃及是否有工商界的人脉,都需要管理人员提前布局。”

此外,梁海明提醒中国企业,赴埃及投资首先要做自己的“老本行”,在国内哪个行业成功,就可以把在中国的经验移植过去。“隔行如隔山,在国际化经营中贸然转行,风险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