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科研团队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通过查阅文献、深度访谈和预调查,首先提炼出了28个可能影响研究生科研团队知识共享行为的因素;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将28个因素归纳为7类;通过回归分析和权重计算,发现除“团队激励”外,其他6类因素对研究生科研团队知识共享行为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依次是“团队氛围”“个人能力”“预期收益”“人格特征”“知识结构”和“沟通渠道”;通过高阶因子分析进一步将6类因素归纳为两类,即“团队因素”和“个人因素”;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学科类别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不显著,而性别和学历对知识共享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均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研究生科研团队;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C9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055X(2018)00-0117-12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1013

近几年,我国每年招收学术型研究生近40万人,他们是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因为研究生的核心任务是制造新知识而非被动地接受已有知识[1]。但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基本上是纵向团队培养,即由导师、研究生和少数博士后组成科研团队,然后以团队形式完成科研创新活动[2]。因此,团队合作、团队学习和知识共享对于研究生科研团队知识创新至关重要。因为知识共享是知识创新的关键,知识共享会不断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创新能力与水平,否则,一个组织很难取得成功[3]。但遗憾的是,当前我国研究生知识共享水平并不高[4],这必然影响和制约研究生科研团队创新能力与水平。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研究生科研团队知识共享行为呢?這些因素相对重要程度如何呢?对此有必要加以研究,以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和指导老师提供参考,进而提升研究生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

一、文献回顾

(一)知识共享概念

知识共享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运动中提出来的,但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其定义仍然存在分歧,大致可将其归纳为五种观点:“互动观点”“沟通观点”“学习观点”“市场观点”和“组织创新观点”。Nonaka & Takeuchi(1995)是“互动观点”的典型代表,认为“知识共享是个体与组织、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互动过程,通过对知识内化、外化、社会化和综合化,以实现其在组织内部的交换和普及”[5]。Hendriks(1999)持“沟通观点”,认为知识共享是个体之间进行沟通的过程,但知识并不能像物品一样进行自由交换和传递,当个体在获取和接受他人知识时,自己必须有能力对外来知识进行重构,因此,知识共享涉及两个主体:知识提供者和知识接受者。在相互沟通过程中,知识提供者以口述、书写等方式将知识提供给知识接受者,知识接受者则以倾听、阅读等方式对知识进行重构和理解[6]。彼得·圣吉(PeterSenge)持“学习观点”,认为知识共享不是给予他人东西或者从他人那里获取,真正的知识共享是一种知识供需双方的互动,并使知识接收方获得有效行动力的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过程[7]。Davenport & Prusak(1998)持“市场观点”,认为知识共享是企业内部知识参与知识市场的过程,与其他物品或服务相似,知识市场中同样存在着买方和卖方,买卖双方在此过程中获得各自需求[8]。Lee(2001)等人持“组织创新观点”,认为知识共享是组织成员通过各种渠道相互沟通和学习,促使组织实现知识交流和分享,并在所吸收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最终达成整个组织的知识增值过程[9,10]。樊治平和孙永洪(2006)将知识共享定义为组织员工(或外部团队)在组织内部(或跨组织之间)彼此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知识讨论和交换,其目的在于通过知识交流,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并产生知识效应[11]。

研究者认为,以上观点实际上并不矛盾,只是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基于此,本研究将知识共享定义为:组织内(或外部)成员之间基于非经济目的的知识交流和互动,进而在接收、学习和消化的基础上,对知识进一步加工、创新和创造,从而不断提升个人和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Hamel(1991)研究了个性特征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发现个体学习意愿和动机、个体表达能力、个体消化吸收知识能力,是决定知识共享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12]。Teh等(2011)研究了人格特征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发现外向型和精神活跃型人格特征对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积极影响[13]。Hsu等(2007)研究了社会认知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发现个人预期收益动机显著影响知识共享行为,而组织预期收益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不显著[14]。Riege(2005)认为,知识共享是一种复杂的行为过程,受心理、技术、文化和个性特征等因素影响[15]。孙卫忠等(2005)研究发现,个体主观意愿、扁平化组织结构、学习型组织文化、技术能力等因素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水平[16]。姜洪涛等(2008)研究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发现个人依附动机、社会支持导向和成员信任倾向会促进虚拟社区成员形成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进而促使成员参与社区活动和知识共享活动[17]。孙康等(2010)研究了实名制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发现成员信任、归属感、兴趣和联系动机对知识共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8]。郝文杰等(2010)研究了企业研发团队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发现知识特性、知识提供方、知识接受方、共享手段、共享环境是影响研发团队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19]。

(三)研究生科研团队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

“研究生科研团队”可以分别从狭义和广义角度进行定义。从狭义角度定义,研究生科研团队是指临时组建的项目科研团队[20],其目的是完成短期和单项任务。从广义角度定义,研究生科研团队是指具有稳定形态的学术科研组织[21],其目的是完成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的学习和研究任务。鉴于研究生的中心任务是完成学习和科研任务进而获得相应学位,因此,本研究从广义角度定义“研究生科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