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专业的成长之路

(鹤山市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鹤山 529700)

[摘 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大批新兴物流企业发展迅速,物流人才紧缺,物流专业成为許多职业学校的“新宠”,一个无经验、无教师、无设施的H职校“三无”专业通过硬件、软件的提升、课程体系的重新定位、竞赛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最终顺利发展起来。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4-0134-02

一、案例背景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增加,我国在公路运输、商品分销、仓储设施等领域的开放,大批新兴物流企业发展迅速,成为中国物流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主力军。同时,部分传统工业运输、仓储、批发企业,在其原有业务领域的基础上,通过向物流服务领域延伸,成为物流产业中强有力的竞争者。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日益强劲,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物流专业成为许多职业学校的“新宠”,如何在中职学校开设物流专业,并让其走上正轨,成为许多中职学校重点思考的问题。

H市,广东省江门市代管县级市,中国著名的侨乡之一。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望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325国道,江鹤、佛开高速公路与江肇公路纵横贯穿全市。同时,H市是珠江三角洲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已形成纺织制衣、印刷、制鞋、电子电器、化工、五金不锈钢制造六大支柱产业。H职校建于1992年,学校占地面积10.2万平方米,在校生2600多人,教职工160多人,是一所综合型中职学校,是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

专业建设是中职教育的生命线,是学校建设的核心,专业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事关中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H职校的物流专业诞生了。

二、案例正文

(一)开设初期面临尴尬困境——物流专业路在何方

2007年,在物流专业开设初期,被纳入财经专业部,招收了2个班作为试点班,但H职校几乎是冲着“物流热”办起来的,并未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且学校没有专业的物流教师,由原财经教师担任物流教学工作,开始了偏财经为主的物流课程。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授课者不理解物流知识,专业发展不明确,学习者不明白专业所学的内容,缺乏专业归属感。

2008年,H职校招收第一批物流专业教师,有了这一批专业型的教师后,物流专业设置了不少物流专业课程,包括物流仓储与配送、物流法律法规、国际物流、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港口操作、货运代理、市场营销、商品学等,并设置了以考取“物流员”证为目标的物流管理基础、物流装备与技术实务、物流英语、物流计算机课程体系。尽管教师费尽心思开设了各种不同的物流专业课程,但教学的模式以学科为中心,忽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过分强调“知识本位”,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迫于家庭的压力进入学校,但他们自控力差,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加上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学生厌学已是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这种以“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下厌学情绪更是高涨。此外,激励学生学习的“物流员”证,更是让学生看不到希望,一个班的考证通过率不到5%,H职校以“双证”毕业的办学模式让不少物流专业的学生不能如期毕业,这无疑给接下来的物流专业招生设置了障碍。在这两年的专业发展上,一无经验、二无教师、三无设施,成为名副其实的“三无”专业,真正结合市场的课程建设很少。教师与学生都找不到目标,看不到专业前进的方向。

(二)改革之路——物流专业路在脚下

1.硬件的扩充

没有任何的实验设备和软件供教师进行教学,显然不利于中职学生实践学习,H职校认识到物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有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才是办好专业的必要条件,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对岗位的要求,H职校先后于2011~2016年间建设完成物流实训室、物流仿真实训室及叉车鉴定实训室,投入建设经费达76.04万元,实现了物流单证、仓储作业、配送作业、叉车驾驶及物流员、叉车驾驶员考证训练的实训,工位数达到70个,主要设备包括50台电脑、1套仓储软件、1套配送作业软件、1套考证软件、1套单证制作软件、2台电瓶式叉车、3台平衡式内燃叉车、2台无线手持终端和1台半自动堆高车等。同时,该专业向当地政府部门申请建立叉车培训与考证场地,并获批准。在建立叉车考证场地后,可以将教学、考证、比赛三者有效衔接,同时也可以对校外人员进行培训与考证。

2.“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师资力量己经成为制约H职校物流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H职校急需一批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专业教师,尽管H职校在2008、2009年已招聘五名物流专业教师,但都属于应届毕业生,毫无实践经验,纯属理论教学。为了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亟须培养“双师型”物流教师。2012~2016年间,H职校每年不断派物流专业教师培训和进修,多次赴广州、江门、佛山、江苏、浙江等地学习,并要求专业教师每年下企业学习物流实践管理方法。经过学习,H职校物流专业教师均获得助理物流师证、物流师证、叉车驾驶特种设备作业证等。此外,因招收的专业教师均非师范院校毕业,故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该专业全部教师利用假期进行以教育管理为方向的研究生班进修学习,经过几年的努力,物流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保证了H职校物流专业课堂的实践性与有效性。

3.课程体系的重新定位

职业教育只有充分考虑学校所处的经济环境、就业走向、物流行业对人员需求的现状及趋势,并根据这些情况确定专业面向和具体的岗位群,才能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物流专业的培养方向广,包括仓储与配送、企业物流、运输物流、国际物流等多方面。2008年,物流专业课程多达12个科目,面面俱到,但缺乏深度。因此,从学生自身发展与市场环境考虑,当前H职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已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满足社会的需要, 故改革物流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2012年H职校人事调整,物商教研组迎来首位物流专业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对H职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大改革,缩小专业口径,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专业重点课程《物流岗位实训》《物流单证处理》《叉车驾驶》《物流装备与技术实务》《现代物流管理》,把培养的方向侧重于仓储库存管理,并制定考证大纲,所有的学生必须考取“物流员”证,18岁以上的学生还可以在校叉车实训场地直接考取“叉车驾驶”证,经过两年的摸索实践,考证通过率不断提高,均在98%以上,其中2012、2014、2015、2016年合格率均为100%。高的考证通过率让学生顺利毕业,也保障了H职校物流专业招生率的持续提高。

4.竞赛式教学法的应用

近年来,技能竞赛几乎成了职业教育的代名词,在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各专业技能大赛开展得轰轰烈烈。显然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能结合理论课程及企业的用人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观念。H职校应用竞赛式教学,按职业岗位完成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组队参赛,如,个人赛“叉车竞赛教学”与“单证单项竞赛教学”,也有团体赛,“物流中心作业团体竞赛教学”,这都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竞赛式教学的赛场环境让H职校物流专业学生有了更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为将来的就业奠定了基础。因此,H职校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上,也把竞赛与教学无缝衔接,做到结合竞赛来进行教学,如通过结合“物流订单处理比赛”来设置《单证处理岗位实训》课程;通过“外贸单证员”来设置《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课程;通过“物流中心作业比赛”来设置《物流岗位实训》课程;通过“叉车比赛”来设置《叉车》课程等,不仅提高了学生独当一面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还培养了交往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三)发展之路——物流专业的发展方向

基于校企合作,实现以订单教育为模式的物流专业建设,是物流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订单教育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自身需要,在接收顶岗实习生前,对实习生做出明确的接收要求,学校依据要求开设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按企业的要求加强所需技能的训练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基于校企合作,实现以订单教育为模式的物流专业建设,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保证实习生与企业的需要零距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知道实习企业的需要,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更自主,当顶岗实习生在半年的实习结束后,

又可以双向选择,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时推动物流专业的招生。

H职校物流专业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诞生的一个新专业,它从开设初期一无经验、二无教师、三无设施这樣一个“三无”专业,到经历硬件、软件的提升,课程体系的重新定位,以及竞赛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几个方面的改革,H职校物流专业走上正轨。H职校物流专业一路发展,曾获得江门市“物流订单录入”(学生组)比赛二等奖5次;江门市“物流进出库作业”(学生组)团体比赛二、三等奖各1次;江门市“外贸单证”(学生组)比赛二等奖1次;广东省“物流订单录入”学生组比赛三等奖1次;广东省“叉车驾驶”学生组比赛三等奖1次;广东省“物流技术(教师组)”三等奖2次等。此外,H职校“物流员”考证通过率不断提高,相信H职校物流专业的未来会更加明朗。

参考文献:

[1]张敏霞.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职教论坛,2014(26).

[2]张晓春.搞好物流专业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J].亚太教育,2015(23).

[3]张成龙.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的机制与途径[J].魅力中国,2008(57).

[4]胡滢.物流技能大赛对物流专业建设的启示[J].中外企业家,2015(16).

[5]宋倩.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