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就业质量提升的现状分析及措施探讨

摘 要:目前,尽管职校学生的就业率逐年上升,但就业现状仍不容乐观,而就业质量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但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从生源、师资到教学、实训等各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要想提升职业教育的就业质量,必须找出解决的措施,弥补这些不足。

关键词:就业 生源 师资 教学 实训

一、职业教育就业的现状

近年来,尽管职校学生的就业率逐年上升,但不容乐观的是大部分人从事的是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今后的职业发展前景并不明朗。“技工荒”的背后暴露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薄弱的问题。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是产业技术和经济规模提升扩大对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就业质量——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质量体系可以概括为如下图所示的几个方面: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整个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输入包括生源、师资、政策扶持等。生源是职业教育的起点,生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过程教育和管理的模式,从而影响输出的质量。过程阶段包括实训、教学和管理等环节,是就业质量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输出包括就业质量、社会评价等,它是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是职业教育一切活动的归宿点。

三、职业教育就业质量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一)输入阶段

1.生源质量

现在普通大学扩招,普通高中必然随之扩招,职业教育怎么办?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学生都千方百计去读普通高中,高考100多分、200多分都去上普通大学了,职校学生长期以来被普遍认为是不能考上高中或者没有希望考上大学的低等生,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若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府必须在诸多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扶持,尤其是在招生政策上,扩大职业教育发展空间,普通大学不能随意扩招。建议教育部把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纳入免费教育,以此鼓励初中毕业生上职业学校。

2.师资建设

现在许多授课老师还是书本中来,口头上去,自己本身就缺乏亲历亲为的经验,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都不强,重理论轻实践,脱离生产实际,学生既学不到系统的文化理论知识,又不能掌握实践技能。因此,建设一支具有职教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教学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要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二要从生产、工作第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三要制定有利于引导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过程阶段

1.细化专业、课程

专业是高职院校与经济社会的首要“接口”,专业设置关系到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能否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能否适应学生的择业取向和就业维度。因此,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目前,部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置与市场脱节,或比较陈旧,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或比较超前,追求专业名称的现代化,而缺乏实用性。在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比较陈旧;对教育对象的针对性不强,以至于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对口专业的工作,或是所学知识基本上派不上用场。

(1)做好市场调研,准确开设专业

高职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在专业开发上,既要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学生家长的心愿和学生求学需求,又要分析学校开办某个专业能否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由于市场需求是变化的,专业设置也应是动态的,除按专业目录设置专业外,还可将若干个相近专业设置为宽口径专业,同时在专业目录名称后加专业方向。

(2)细化岗位技能,明确课程设置

一门课程的开设,往往要经过对社会岗位或岗位群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通过接触社会需求、与专业人员讨论、毕业学生反馈等环节,结合经济技术发展趋势,提出切实可行的课程设置方案。在课程设置中,需考虑岗位对能力的基本要求,并据此来设置主干专业课。以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为例,经过调研,网上商店的建设与运营是许多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业的很好途径。而细分这一工种,其中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主要有了解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电子商务界、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市场营销的基本策略、掌握现代物流及商品学的基础知识等等;基本技能有Word、excel、ppt等常用应用软件的熟练使用、图形图像的处理与上传、网络营销的手段与技能等,对此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设置的主要课程有:《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营销》、《现代物流》、《商品学》、《办公自动化》、《网络工具的使用》、《图形图像处理》、《网络营销与策划》等。

2.强化实践教学

现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学生不具备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他们毕业后很难让用人单位满意。现在,由于各职业学校经费有限,实习工厂很难满足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的要求。然而实习、实训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生产实际的主要机会,高职教育的最鲜明特征即在于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基本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实验、实训理当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在添加校内实践教学设施的同时,增强综合性实验的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动手能力。学校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和合作,正在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

3.内化素质教学

职校学生长期以来是中考的落榜生,整体上综合素质相对而言比较薄弱。而高职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在一定专业领域内具有可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具有组织协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以职业素质为核心,在课程设置上可安排相应人文素质课程,进行课程与教学创新;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应依托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学习和使用企业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并接受岗位技能培训锻炼。

参考文献:

胡惠君、何泳生.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J].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6(18):64—65.

作者单位:①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②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