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网络之变,核聚变!

没有可以透视未来的望远镜,但商业社会的新图景却依稀可见。

IT与电信,传媒与娱乐,它们早已经模糊了彼此间的产业界限,现在也都被融入互联网的产业链,还有更多的产业将被渐次加进来。

红红火火的短信和游戏,已经令互联网服务业开掘出盈利的空间,可比起IT、电信与娱乐、传媒、金融,以及更多产业的融合所释放的商业机会和经济潜能,当前的互联网只是引爆了原子弹,未来将会是一场商业核聚变。

产业融合背景下的这场核聚变已经不可避免,各色企业可能受到冲击,也可能吸收能量乘势而起,沃达丰、迪斯尼、路透社……,它们已经闻风而动,联合网络企业抢夺未来先机。

现在,正是产业大变革的前夜,互联网站摸索多年后摇身一变,成为跨越诸多产业的商业平台,所承载的也已远远超越广告、邮件、短信和游戏,正在把新兴产业和传统行业的各色服务移植过来,从经济规模上讲,产业融合下的各种业务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短信,汇集起来,则是一场多个产业的核聚变。

融合引发产业“核聚变”

短信是互联网企业大规模盈利的起点,更传递出一条信息:在不同产业相互融合的时期,还会有很多类似短信的商业机遇。短信是一个信号,预示着互联网产业的大爆炸已经为期不远了

今天,IT企业、电信厂商的日子又变得好过一些了。当人们又开始谈论复苏的时候,发现这个产业和产业当中多数企业都已经变得“身份模糊”、“面目全非”了。

人们看到,单独存在的互联网平台一度遭遇到了其发展过程中看上去难以突破的瓶颈。但是在其他产业因素的诱导之下却产生出了威力无比的能量。亚信董事长丁健把这比做“核爆炸”:“像制造原子弹的铀,每一个铀块独立的时候,产生不了原子弹,因为它没有到达临界点,当铀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放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连锁反应,把足够的铀放在一起,就会产生足够大的连锁反应,最终到临界点的时候就是一个谁也阻止不了的大爆炸。”

现在互联网也已经到了一个核反应、核爆炸频繁发生的时期,也就在这些核变的过程当中,隐藏在各自产业内部的能量得以充分发挥,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原来的价值链被扭曲改变,代之以新的产业生态系统。而有远见的企业则敏锐地发现了目前阶段还很微弱但却具有很强市场启示作用的“核爆”信号。

短信:只是一个小型原子弹

短信就是一个细微,但是又非常有力信号,一个产业融合的信号。

谁能想到网易、新浪、搜狐等网站会靠短信发家?纯正的移动通信业务——短信,竟然成了维系国内几大网站经营收入的强有力支柱,新浪、搜狐、网易靠了短信业务的支撑,利润一劲的飞涨,股价一路低开高走。通信业务与网络平台的一线姻缘意外地成就了中国门户网站在纳斯达克市场上的优异表现。

有人批评短信的过度繁荣中已经包含进了许多的泡沫,国内的几大网站则是对短信业务透支开采。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短信向市场清晰地传达出了一个产业融合发生、发展的信号。电信与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已经开始,并让一些企业从中收获颇丰。

短信引发的市场规模还只相当于一个小原子弹的爆炸,充其量还只是产业融合时代到来的一种预兆。亚信科技董事长丁健说:“设想一下,短信是什么样的结合?无线手机,很原始的无线手机,很原始的短信输入,很原始的基本文字,不到100个字,只有这样三小块,很小很小的铀块放在一起,大家已经看到了一个蛮惊人的爆炸。”

短信让人清楚地看到了互联网业务盈利的新机遇,除了单纯地通过自身业务收费以外,还可以通过与传统电信行业的业务合作来获得利润。短信模式的收费机制以及利润分配形式都对此后的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业务融合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产业融合的大幕已经拉开,短信则只是一个开始。最最简单的技术与最不起眼的移动通信应用的结合,即已经能发挥出如此大的作用,产业融合的作用威力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把短信视为互联网与电信业初步融合的产物,国内的相关网站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网站身份,就不去理会和互联网看上去没有任何关系的业务,而是意识到互联网优势怎么去结合电信的短信这种看上去跟网站不沾边的业务,它们将两者结合起来。丁健认为:“未来互联网的成功者就将会是这些具有非常强的整合意识和融合意识的优秀企业,它们将来会成为互联网的成功者。”

对于企业如何判断产业融合趋势的问题,丁键提出了自己的“雷达原则”:“真正有远见的人,搞战略规划的人强调的是弱性化,运用的是雷达的原则。他们在最弱的信号出现的时候,就做出准确的判断。实际上,短信的成功,恰恰证明了互联网,或者预示着互联网这个产业的大爆炸其实距离我们不远了。”

IT产业的融合之路

围绕着IT,一场更为规模浩大的产业融合正在悄然展开。IT、电信、娱乐、传媒、金融等产业相互缠绕在一起。IT与IT、IT与电信、IT与内容服务、IT与电信与内容服务等不同的组合形式纷纷涌现出来。

不久之前,美国娱乐巨头迪斯尼公司宣布进军本来已经非常拥挤的无线通信领域,该公司主要的出发点还是看到了无线通信业务与娱乐内容整合所产生的巨大商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迪斯尼公司已经从这一市场尝到了收获的甜头。

2002年,迪斯尼开发了面向手机的电子游戏,游戏内容主要基于《怪物公司》和《亚特兰迪斯:失落的帝国》等迪斯尼拍摄的电影。虽然游戏本身看上去还比较粗糙,但是迪斯尼却把这些手机电子游戏看成了它今后涉足美国和欧洲无线市场的阶梯。迪斯尼希望建立一种无线娱乐服务,并吸引欧洲和美国的无线通信运营商向各自的用户转售这种服务。迪斯尼的努力的确吸引到了多家电信运营商成为其合作伙伴。

在亚洲,迪斯尼同日本的两家无线通信运营商NTT DoCoMo公司和J-Phone公司开展合作,推广自己包括手机游戏、视频内容在内的多项无线通信内容服务。在美国,包括Sprint PCS等企业在内的美国无线通信运营商提供迪斯尼的手机游戏服务,日本市场上,迪斯尼公司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300万规模。

2003年6月,迪斯尼公司与世界上最大的手机运营商沃达丰公司结成合作伙伴,向3G手机用户提供迪斯尼品牌的卡通人物、游戏和音乐等多项内容服务。尽管对于上述服务的需求因为第三代手机推出缓慢而大为受阻,但是,已经有人预计随着3G手机的推出,这一业务将为迪斯尼带来额外的收入。

迪斯尼公司的试探性行动已经说明,互联网自身与其他行业的结合中还蕴藏着更大当量的爆炸的无限可能。“大家设想一下,宽带、无线、视频、图象、语音、文字,这样几块,每一块本身作为一个产业都是巨大的,放在一起的时候,如果整合好的话,那么这样的大爆炸会是什么?”丁健认为正是这样的大爆炸才决定了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前途,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爆炸发生的最初阶段就能判断到爆炸的发生,以及爆炸的当量。事实上,一些原本非常不起眼的业务却在市场上屡屡创造出奇迹。

诸如手机音乐下载、手机在线游戏这样的业务正在创造令人难以置信的业绩。目前手机铃声下载风靡欧、亚,全球市场规模已达10亿美元,更有消息称,铃声下载现在已占到了瑞典整个音乐发行渠道的60%。华纳公司的歌手Sean Paul销售他的新歌“Get Busy”,在手机铃声上的销量甚至超过了CD,每个铃声下载收费是2.5美元,而一张CD也只有3美元。如此优秀的市场表现,也难怪娱乐巨头和电信企业对这一市场纷纷动心。

产业的融合不只是表现在娱乐方面,在企业应用层面表现同样抢眼。在“非典”期间被广泛看好的视频会议市场并没有随着“非典”的结束而消退,事实上,多数运营商都在力推各自的视频会议业务,而视频会议技术则直接来自于对IP技术的开发利用。

产业价值链的创造性重构

在各行业的融合作用之下,过去界限清晰的产业区分时期所形成的传统价值链的合理性正在逐步消失。价值链的组成变得不像过去那样简单,往往是多个行业、多个行业的企业纵横交错地纠缠在一起。价值的创造以及价值的传递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不再是单向的运转而是相互流动形成一个比过去要复杂得多的循环系统。

互联网短信的成功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全新的价值分配方式的成功,在移动运营商与互联网平台之间所建立起来的这一种成功的利润分配方式对于此后的互联网发展具有弥足珍贵的启示作用。

Frost&Sullivan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王昱全认为:“在产业融合形势下所形成的新的生态环境当中,运营商、增值服务提供商,以及技术应用平台都不再具有垄断地位,而都成为可以被绕过去的一部分,已经都不再具有独占性。在这个环境当中,具有相对优势的是增值业务的提供商,它们处于一种相对独占性的地位,它们拥有各自独特的内容,比如迪斯尼的米老鼠、唐老鸭等等。”

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使得移动平台成为新的商业模式运作的试验田。3G时代,一条新的产业价值链将在多维互动中形成。同时随着电信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产业价值链的外延不断扩大,产业价值链内部也趋于复杂化,逐渐形成了一个包括运营商、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终端制造商、内容及服务提供商、虚拟运营商和用户在内的庞大网络。电信运营商将成为新的价值链的核心,这根链条上的每一个元素紧密联系,互相作用,创造出比单一企业更大的协同效应。

产业融合所形成的全新的价值链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而竞争也会在产业链之间展开。“开放、合作、渐进”成为这条产业链的生存和发展的趋势。开放形成优势互补的兼容效应;开放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互联互通,才可能真正整合和扩大整个价值链的价值;开放奠定了产业链各环节合作的基础,使得各产业链各个环节能够发挥战略联盟的聚合效应。

电信:产业融合的支撑力量

在这个产业里有些事情必须是由运营商来做的,中国电信互联星空的相关负责人平静地说出了这样的一个非常真实的现实。此前的宽带运营商在宽带平台方面所做的努力,虽然几经炒作但是却应者了了,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甫一登台亮相,便有众多企业捧场。

在融合这个话题上,不能不承认运营商会成为一个天然的支撑。王昱全认为,从把握整个产业融合的格局上来说,运营商在整个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比起终端制造商与设备厂商要更加有利一些。因为运营商能够站在一个相对宏观的高度去审视整个生态环境的变化,并且也能接近最终用户。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动感地带”,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以及中国网通的“宽带E线”,包括此前长城宽带所做的“长宽梦网”,都可以理解为运营商对产业融合趋势的积极引导和巧妙借用。

在过去的价值链体系当中,处于垄断地位的运营商无视产业融合的存在与发展,但在开放的、竞争的新的价值链体系当中,运营商必须正视产业融合的大趋势,并且从其自身利益出发积极主动地引导产业融合的发生、发展。

而只有电信运营商的应用平台,才能吸引来更多的内容提供商。因为,毕竟只有运营商才拥有足以影响、促进整个产业发展的用户资源。凭借着这一点,运营商建立起来了一种难以撼动的基础地位。但同时多个运营商竞争关系的存在又使得这样的融合的平台不至于发展成为一种运营商垄断的机制。

新电信的发展和相关产业格局的变化来得异常迅猛、壮阔,也异常的深刻,除了电信和IT的在技术和产业层面上的融合以外,电信业和媒体业的融合,电信业和娱乐业的融合,电信业和其他新兴服务业的融合,使得电信增值业务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创新空间,这样电信将成为媒体、娱乐等关联产业的基础平台,也将成为未来一切商业的门户和通道。

金融业:商业社会的基础架构

银行所有的业务归根到底都是进行数字处理,所谓金融机构,就是一个数字化的中介机构。当互联网把所有市场主体连为一体,承载着资金流的金融服务网络,成为了整个商业社会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架构之一

在这场以IT和通讯的相互渗透为发端的服务业大融合中,素来以传统和保守著称的金融业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虚拟银行的大量涌现,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等应用的谨慎施行。资金流的非电子化和电子支付服务的贫乏和脆弱,在电子商务这一概念诞生至今一直被认为是这一新商业发展的阻碍之一。尽管今天的支付环节依然没有跟上商业形态演进的步伐,更加没有能够满足人类对于更方便、快捷、安全的支付体验的要求,但无可否认,今天的电子支付无论从实现手段、服务覆盖率,还是用户规模上,与数年前相比都已大为改观。作为银行的基本业务之一,支付方式的变革完美地演绎了传统的银行业与IT、通讯的融合。

在20世纪中叶之前的几千年,人们将货币作为商业流通中的媒介物进行面对面的支付。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银行卡和信用卡作为金融与IT融合的产物逐渐进化为商业支付的媒介。在移动通讯发展起来之后,支付方式又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支付方式开始出现,使支付行为彻底摆脱了空间上的一切束缚。

移动支付、手机银行的概念由于2002年8月联通与银联的合作而在中国成为现实。这一融合通讯与金融的新型支付服务起始于小额支付领域。从技术来说,移动支付系统主要基于银行卡号与手机卡号的唯一性,将银行卡和手机进行技术关联,用户在普通SIM卡的手机上即可使用移动支付功能。目前移动支付的业务涉及到了移动订票系统、自动售货机、预付卡充值、移动彩票、移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小额支付、异地支付等,而且,对移动用户中的各类消费者都有相应的产品开发,如实用型用户可藉此交纳水电气、电话等公共事业费;追求时尚的用户可以此来支付网络服务、游戏下载、时尚购买等;商务用户可用手机支付股票信息服务、彩票购买、天气、新闻信息服务等。

继联通之后,中国移动联合多家银行于2002年底将移动支付扩展到了大额支付领域,通过绑定银行帐号的手机号,用户通过短信就能买房、买车。手机号与银行账号的捆绑可以有效控制恶意透支,用户可以调动大笔资金,实现完整的移动电子商务。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服务,其潜能来源于广大移动用户资源,三大门户网站曾经如火如荼的短信业务证明了它比网上支付更具生命力。其实短信也是一种变异了的电子商务,只不过短信的价值链省略了银行这个环节,移动运营商直接从用户的话费当中扣除了用户通过网站产生的短信费用。移动支付是否可以省略掉“银行”?从业务环节来看,省略是可行的,但按照金融监管条例,移动运营商不是金融机构,不能直接介入金融支付业务。所以,移动支付要先通过银行在专门的账户里预存金额,再消费;如果不通过银行,那就有吸纳储蓄或有信贷关系之嫌。

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讯与IT以及各种服务业的融合正在改变我们理解事物的方式。例如在移动支付业务中,手机成为了银行服务的一种渠道,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便携的POS。随着终端功能的不断融合和终端形态的不断丰富,我们无法对未来的终端做出清晰的界定和描述,但无可否认的是,未来的终端必定融合了现在的POS、ATM等的功能。融合同时在改变我们对于行业的理解。从传统的柜台办理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出现,新技术的应用和业务的融合正在改变着银行决策者的观念与银行业的竞争规则,营业网点的数量及覆盖率已不再是银行决策者追求的目标,更不是体现银行综合竞争能力的关键。融合的视角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到银行的本质:银行所有的业务归根到底都是进行数字处理,所谓金融机构,就是一个数字化的中介机构。

“银行是撬动网络经济的支点。”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曾用这句话来形容银行业在网络经济时代的地位。支点也好,中介也好,都直指它的必要性。其实金融从来都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信息革命无疑使金融业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作用更加深化了。信息革命使数以亿计的市场交易的主体,通过互联网连成一体。同时,借助IT的力量,银行的服务渠道得以低成本、高效率地拓展,整个金融业越来越成为一个紧密交织,相互连通的网络,而这个承载着资金流的金融服务网络,成为了整个商业社会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架构之一。

互联网服务业能量向何处释放?

短信、网络游戏给网站带来滚滚财源,但这仅是它们盈利的第一站,融合了电信、传媒、娱乐业务的互联网服务业开始散发出更大的吸引力,引领更多产业向网络时代迁移。互联网企业灵活多变、极具包容性的商业平台也面向未来做好准备

新浪、搜狐们的昨天、今天、明天

新浪悄无声息的将其在Nasdaq的名称由sina.com变更为sina corporation,搜狐也在以一个“新媒体、电子商务、通信及移动增值服务公司”的定位打造商务平台,曾经风光无限的“.com”向前迈出一步,完成了这次蜕变的互联网服务企业在未来的商业社会将具备更大的能力。

毫无疑问,未来的公司形态就是一种能力。具备什么样的资源,就能够做什么样的事。1998年,当爱特信在中国推出第一个大型分类搜索引擎“搜狐”(SOHOO)时,它具备的能力就是雇了一群分类员,用纯手工的方式梳理中文互联网的脉络。而年底,与华渊合并宣布成立的华人网站新浪网,依据的是当时已颇具人气的四通利方BBS。当时的互联网公司,刚刚脱胎于免费、自由但也混乱的互联网世界,带着初生的朝气和稚嫩的笑脸,提供的服务既单纯又简单。

互联网用户、移动电话用户、有线电视用户、个人电脑用户,在当初都各不搭界。没上网的电脑只不过是个文字处理机,拿手机的人刚刚从传呼机转换过来,也来不及想像语音通话会和互联网沾上关系。互联网公司能力很有限,可以给你申请一个免费Email地址、个人主页空间,如果没有它,个人生活如常,商业社会也没有多少改变。

然而随之而来的资本浪潮改变了互联网,其间的转变大家都心照不宣。互联网公司变成了一种融资的能力,这次资本流动带来了一次歧变,泡沫滋生的过程中,互联网服务业没有来得及培育自己新的能力。恰恰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像亚信一类的不引人注目的公司开始崛起,互联网在中国的基础建设不但没有中断,路反而铺得越来越宽,互联网用户也从当初的寥寥无几,向百万级、千万级、直到六千万的量级上跃进,用户的增长,预示着新的机会就在眼前。

2000年11月,中国移动正式启动了“移动梦网计划”,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对于刚刚登陆Nasdaq的三大门户网站来说意味着什么。然而正是后来互联网公司们发现了和电信、通讯产业的融合之处,从而拯救了濒死的一整盘棋,网易最先悄无声息地走出了低谷。短信只是一个说法,更深层的是互联网门户们开始意识到它们作为平台的能力,以及在产业融合的变革中所能找到的机会和价值。门户们尤其是后来才意识到短信价值的新浪,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而是一个平台,一个具有规模效益并且网聚用户的平台,这个平台只要解决了支付问题,就具备了商业上规模发展的可能。这是一条完整的服务业的价值链,不管是移动电话用户、个人电脑用户、互联网用户,都能够在这里享受信息、通讯、内容等增值服务,而这样的服务在今天看来已经没有边界,也会超越传统产业清晰的划分界限,这个平台的一边收获的是满意,另一边收获的是价值。

互联网把内容、传媒、娱乐、通讯、交流的平台搭建起来了,只有互联网能够实现兼容并包的理想。难怪新浪们要迫不及待的隐去“.com”,从今后,一切迈步从头越,新浪将开始像做一家企业一样来做sina,新浪以后要考虑的将是如何调控企业内部、外部的能力,依据平台,发现生意,涉足任何能够借助自己平台盈利的领域。就像沃尔玛能够借助自己无可匹敌的销售网络来做笔记本一样,也就像掌握用户的运营商能够定制手机一样,以后出现新浪手机、新浪笔记本都将不再是一件不可臆想的事情。能够抓住作为用户的企业和个人、如何抓住他们、为他们提供多少种服务,这关系到新浪、搜狐们的百年创业史,互联网服务企业如今才露出个尖尖角。

互联网服务业的清明上河图

北宋末叶,由于汴河是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聚集在汴河两岸的人烟稠密,粮船云集,张择端依据当时的场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一时之盛。如果把互联网比喻成网络时代的信息河流的话,聚集在互联网周围的各种服务行业也呈现出如彼的万千气象。互联网的风景也不再是互联网本身,旅游、订票、零售、拍卖、购物、交易,这些都需要依据信息的传递实现服务价值的行业,受益于互联网而盘子扩大,价值提高。把互联网称之为载舟的河,而不是舟本身,意味互联网的价值开始实现回归。

旅游是最早被互联网发现的服务业。大量的信息在旅游服务中传递,比如说寻找目的地、商务旅游、订票、订房,e龙、携程正因为适时的将旅游与互联网服务整合在一起而获重生。传统服务行业由于互联网而受到提升,服务中信息流的传递方式发生了转变。那些因原来信息不对称形成的服务壁垒开始消失,那些发现了优化信息传递方式手段的企业则产生出新的服务形式、商业模式和服务手段。在《互联网周刊》举行的2003年“最具商业价值的中国网站100强”推选中,许多来自传统行业的互联网服务企业脱颖而出。此中有医药行业的三九健康网、提供人才服务的前程无忧、出版行业的贝塔斯曼在线、提供房产中介服务的搜房网等等,从衣食住行,到人的各种需求,专业服务因互联网而越做越强。

互联网服务本身亦开始升级。网络应用走向精细化,当时搜狐做分类搜索,就好像网络世界已足够大了。然而后来有了Google,人们发现了截然不同的信息获得方式、交流方式、写作方式、媒体方式。就好像原来过险滩时只能选择纤夫的拖船服务,而现在却可以通过大坝乘“电梯”直上直下。互联网原来只是一个小平台,可以满足部分人的部分需求;但现在已然具有了承载更多商业、融合更多产业的能力,这条河流已经足够宽广,唯一需要的只是人们的想象力和意愿。

融合:透视互联网未来的关键词

互联网的机会到底在哪里?未来互联网将向何处发展?从产业、行业和技术的角度观察更像是一个习惯性的模式和套路,就像是以牛顿定律来考察核反应的方程式,只有将互联网抛开,站在一个全局的高度看看没有互联网会怎么样,互联网都做了些什么,才能对过去、现在和未来增添一点见解。

融合成为了洞悉IT业发展的神秘符咒。从大的方面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一个认识、探索和实践中西融合之路的历史。这种融合的精神,对于首先在美国产生、发展的互联网来说,对于中西管理理念合壁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无疑贯穿着整个发展的始末。互联网在中国是一个自己生长出来的行业,没有或很少政府投入,从资本层面上看,风险投资、资本市场、期权,都是融合了前沿而不确定的经济理论;从产业层面上看,互联网只有依靠自身内在的创新性才能发展。新经济的存在,不是由于有一个号称的互联网产业,而是互联网实现了不以物质方式生产、积累、交换的过程,完全靠信息的快速、合理的流动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经济形态。而这种网络经济的最擅长之处就在于“融合”。

互联网,如果放在任何一个单独的地方,产生的能量都极其有限。但是它的位置正好在未来社会信息基础设施的风头浪尖,将是计算、通信、娱乐、媒体、金融等多种应用的共同平台。互联网服务业和电信服务业、IT服务业的整合,将成为未来一切商务得以进行的门户和通道。从现在到未来,通信、信息、娱乐、金融在商业和普通用户应用的融合需求,将依然是互联网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真正的金矿就在于这种融合里边,而这种融合将在未来的几年内爆发,在整个的信息经济浪潮中那些只想孤军奋战的企业,早晚会被整个产业的联盟淘汰掉。

“融合”成为互联网发展最重要的关键词,毫无疑问,互联网的商业框架就搭建在这里。这个过程越深化,互联网就越会成为一个背景声音而淡化,“每一家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传统服务业的价值基因将走向突变,而这场变革才刚刚拉开序幕。

桥梁终端

PC、PDA、智能手机,形态各异的终端产品一路发展下去,制造商们如“堆积木”一样叠加产品功能,都打着一张“融合牌”。“体验至上”的消费者需要更集成、更简单的产品,而面对整个服务产业链已经开始、正在加速,并且不可逆转的结构性调整,各方力量都在借助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寻求新机会,作为桥梁的终端必须顺应变化、抓住时机

概念的颠覆

3C融合叫了很多年可不见大动作,好在现在有了智能手机这样整合了手机、PDA的终端产品,可以作为一大成功例证。如果论起市场接受程度,智能手机恐怕是市场上所有打着“融合牌”的产品中最成功的,而它的发展速度也的确令人吃惊。

2003年,韩国做出200万像素,成像质量完全可以媲美数码相机的手机,在日本,手机的摄像时间已经长达1小时,诺基亚的N-Gage结合了手机、蓝牙、网络游戏和MP3播放器,至于PDA、多媒体、无线上网、数据服务等等功能甚至已经成为了高端产品的“标准配置”。具备了这些炫目功能之后,再将它们称之为“手机”似乎已经不甚恰当,然而消费者其实并不在乎名头响不响,只要功能中意,叫智能手机、PDA还是个人移动终端都无所谓。事实上,产品名称的改变表明原有的传统观念已经被颠覆,这正是多年来终端领域融合加速的表现。

尽管这些惹人喜爱的数码产品刚刚诞生时颇有些命名上的尴尬,但却一点也不妨碍它们在市场上的人气指数与日俱增。仍然以智能手机为例,问世于2001年底的Smartphone曾经被很多人认为是超前的概念产品,但今天它已经成为高端市场的一大主流,而几乎所有同时代的的手机厂商都没有错过这股潮流,索尼爱立信等新生力量更是凭借Smartphone和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老牌厂商平起平坐,一举成为手机市场的后起之秀。就连Palm这个原本专注于PDA市场的企业现在也开始明确提出大举进入智能手机市场,并且将Handspring揽至麾下,以其著名的智能手机产品treo作为重点方向。除了智能手机,在全球市场大出风头的还有平板电脑(Tablet PC),这种外形像书本一样的电脑在功能上可以和笔记本电脑媲美,最特别的是用户可以用“笔”来开启软件,以手写方式编辑文本。尽管在微软等产业巨头的卖力推动下,平板电脑的市场前景依然不甚明晰,众多制造商还是不敢坐等这个“融合产品”的市场来临。

如果说2002年Acer公司、微软公司先后推出平板电脑是IT厂商产品整合的开始,那么2003年TCL、联想、海信、华硕、七喜等一大批IT厂商纷纷推出多功能PC则可以说是中国厂商从自身实力的角度对这一潮流的回应。PC不再是PC,而是“家庭数码港”、“个人影音系统”,笔记本电脑也有了新名字—“移动多媒体中心”。

终端:最直接的用户体验

是手机还是PDA,是PC还是家电?各种模糊了界线的终端产品之间正在互相融合,而这种融合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仅仅是受到技术更新换代的驱动和产品周期的制约。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名头背后,厂商们如“堆积木”一样叠加产品功能乃是受到了两种启示。首先,面对整个服务产业链已经开始、正在加速,并且不可逆转的结构性调整,各方力量都在借助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寻求新机会,终端必须在同一时间适应这种变化;另一方面,今天的市场法则是“体验至上”,消费者要求的是功能更贴心、使用更简单的产品。不管这些功能特性过去是不是某一种产品所特有,现在厂商们必须将所有用户需要东西的集成在一起推向市场,而如何使这种集成产品迅速成熟,则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终端的重要之处在于它是和用户最直接接触的客户端,正是通过种种形态的终端产品,用户体验到了融合了通讯、IT两方面技术的现代服务。从单纯的技术角度来看,互联网的逐渐成熟、普及和各种芯片计算力的倍速提升已经使IT产品完全能够承担多媒体娱乐的重任;同时,家电领域在传统的制造工艺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准,近来出现的智能家电等等概念产品也在尝试把信息技术更具体、更直接地搭载到传统家电中。

当然,更重要的推动力来自传媒、娱乐、金融这些服务业和IT、通讯两大产业的融合,这些传统的和新兴的服务业同样期待着这场变革。这里所说的融合是多方面的,它既包括电信、电视、无线网络的整合,还包括像内容、应用、服务的整合,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各大门户网站。未来的数字电视也将走整合的道路,将股票、新闻、点播等等内容服务集中在一起提供给用户。以上这些都对终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局面下单打独斗已经显得有些勉强,于是跨企业甚至跨行业联合成为了一股新潮流。

10月30日,在“TCL-英特尔3C联合实验室”成立仪式的演讲上,李东生将TCL与英特尔的合作称为“开启一扇大门”,这扇“大门”当然是“融合”。双方将联合开发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基于3C融合的新产品,这将远远超过目前类似“影音通”的产品。富有意味的是,这已经不是他们对“融合终端”的第一次关注。早在2003年6月25日,英特尔就与IBM、索尼、微软、飞利浦等17家世界电子产品巨头携手组建“数字家庭工作组(DHWG),这个组织旨在共同拟订未来家庭电子网络新标准,以促进融合了家电和IT两方面功能的终端发展。几乎同一时期,TCL成为了“闪联”的工作组成员,国内企业也已经开始在终端融合方面做出种种努力。可见国际和国内、IT和家电,无论哪一方面都已经看到了融和的大趋势。定位于“互联网经济建筑模块供应商”的英特尔,对未来家庭设备的理解是“任何内容、任何地点、任何设备、任何时间”都能实现沟通和响应,这与目前“家电产品信息化,信息产品家电化”的趋势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契合的。

在手持设备市场,终端厂商们同样已经做出了携手通讯行业改造产品的举动。2003年11月18日,PalmSource宣布开始实施“移动世界计划”(MobileWorld),欧洲主要运营商Sprint已经成为了该计划的合作伙伴。“我们将协同移动运营商、基础设施提供商和软件开发商,在无线生态系统中把握快速发展的智能手机市场带来的商业机遇”,PalmSource公司总裁David Nagel对这一最新战略作出了这样的解释。移动通信、信息服务、网络和娱乐,用户的需求将在技术和商业双重驱动下得到满足,而在这一过程中,终端、企业甚至产业本身也会得到革命性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