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电信业基于产业融合环境的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 本文运用双边市场理论,对产业融合环境下的电信市场进行分析,并参考国外电信企业的运营发展经验,以期对我国电信运营有所借鉴。

[关键词] 产业融合双边市场商业模式电信资费

随着技术革新的不断发展和对产业限制的逐渐降低,产业融合已成为电信市场发展的重要现象,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融合将刺激新产品的出现、创造新的市场机会和收入来源,转变产业结构、催生新的盈利市场领域、重组价值链,以及转换业务模式。同时电信运营企业面临着来自其他行业、行业内其他企业巨大的冲击,电信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驱动模式效果不再。因此,如何建立一种成熟的商业发展模式成为电信企业必须正视的课题。本文将在电信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电信企业(美英日)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的发展途径进行探讨。

一、产业融合对传统电信市场的改变

产业融合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发生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的特征和市场需求,导致产业的企业之间竞争合作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产业界限的模糊甚至重划。电信业产业融合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1)技术融合。目前,电信技术环境向全IP发展,固定网络、移动网络、无线宽带数据网络均采用IP核心网,而接入网也逐渐实现IP化,营造出一个透明的全IP网络环境,使各种业务在GSM、GPRS、WLAN、蓝牙、卫星等多种接入方式下的无缝接入和漫游成为可能。(2)业务融合。借助于对异构网络进行整合,使其在底层技术、组网架构等方面具有越来越多的共同点并最终合而为一,最终使用户通过不同的电信网络使用相同的业务,并最终获得一致的业务体验。

电信网络建设的投资沉淀性强,其共用成本随用户规模扩大而递减,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性,而当电信企业将其所有的技术和服务捆绑后向其他市场拓延时,其业务成本比单一厂商成本更具效率,有较强的范围经济效应,这都使在位厂商处于有利地位,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光纤、计算机、互联网、卫星通信等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运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使电信业生产成本模式多样化、差异化,技术的进步也使进入电信市场的必要资本量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技术融合也促进了网络融合,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成本显著下降,新厂商可以通过网络互联互通分享在位厂商网络所产生的网络外部收益。因此,产业融合使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基础大大削弱。因此,与其他市场相比,电信产业市场环境具有重要特征。目前,多运用双边市场理论对电信市场进行分析。“双边市场”(two-sided market)理论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这一理论领域主要的开拓者有阿姆斯壮(Armstrong, 2002),卡诺德和朱利恩(Caillaud & Jullien, 2003),以及罗歇和梯若尔(Rochet & Tirole, 2003, 2004)。他们将“双边市场”定义为:如果在一个市场中,企业的用户可以分为“卖方”用户和“买方”用户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用户之间存在着间接的网络外部性,而且企业通过吸引买卖双方的共同参与可以内在化这种间接的网络外部性,这一市场就被称为“双边市场”,在大多数具有网络性质的产业中都存在“双边市场”的问题。

二、各国电信运营商在产业融合环境下商业模式分析

用“双边市场”的理论来考查电信市场环境,电信运营商就成为一个平台(platform)运营商,通过平台提供服务的终端设备商、信息服务商等成为“卖方”用户,消费者成为“买方”用户,前者多样化的产品/服务需求必须通过电信平台来得以提供,后者多样化的产品/服务需求必须通过电信平台来得以满足。因此,电信平台运营商必须将双边市场中的各要素在平台上加以整合,使之成为利益共同体(getting the two sides on board),内在化买卖双方之间的间接外部性,并在这个组团中寻求利润最大化。

首先,对电信运营商自身而言,在固网被移动取代的大环境下,各国运营商都致力于发展移动网络,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统计,宽带业务成为美国电信市场主要的收入增长来源,其使用率在2004年约占人口总数的28.6%,预计到2009年将接近50%。英国电信BT从2002年年开始就把宽带业务作为发展的重心,宽带用户数量实现了跳跃增长,其用户数2004年达到了500万,到2006年则突破1000万;日本从2001年开始普及宽带网,目前的宽带网用户数量居全球第三位。总之,它们都力图进入利润较为丰厚的移动领域,将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相融合,将运营的各种无线宽带网络、有线网络、移动蜂窝网及宽带数据网相融合,寻求新的业务利润增长点。

其次,在与应用平台提供商和系统设备制造商的合作上,为了缩短不同网络的业务开发时间,节省业务运营成本,电信运营商致力于建设通用业務平台,现在各发达国家大力发展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就力图在透明的全IP环境下,增加由运营商控制的管理平面,保证其作为链接平台的主导地位。IMS不仅得到了ITU-T,ETSI等标准化组织的支持,还获得系统设备制造商积极的技术方案和产品支持。另一方面,业务的应用也依赖于移动终端的支持,手机终端的配置提供能力决定了业务提供的深度及广度,如手机多媒体能力直接限制到3G市场的需求,只有当其终端具备越来越强的软硬件性能及业务支持能力,才有可能引发市场的大规模爆发,因此电信运营商必须大力加强与终端制造商的正互反馈与合作。

其三,对各国的电信运营商来说,与信息服务商的合作都是其发展的战略重点,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于对方的挑战。以话音业务为主的传统电信网、以因特网业务为主的计算机网、以图像业务为主的有线电视网,正在相互渗透融合。在美国,不同行业之间的渗透越来越突出,互联网公司与电信企业融合及应用持续加强,Skype、GoogleTalk提供免费的语音通信业务,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Comcast进军电信市场,推出VOIP业务,而电信运营商则通过IPTV进入高清电视领域,Verizon则通过FIOS的宏大计划,在全美部署FTTH网络。英国BT通过结盟微软、惠普以及收购全球领先的语音和数据网络服务提供商Infonet,建立了富有特色的,由自己负责网络平台,由专业的互联网公司提供增值业务,以联合品牌为客户服务的合作模式。在日本,占据日本移动通信市场60%的市场份额的NTT DoCoMo不仅推出了“I-mode”移动互联网业务,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对移动上网的需求,同时通过开发多种新业务,如向企业用户提供移动和固定捆绑业务,手机购物,以及push-to-talk等措施来促进收入增长。因此,伴随着客户对通信服务的更高要求,电信业务将朝着综合信息服务解决方案转变,必须建立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基于业务和产品的运营模式,其典型特征是引进一系列终端设备商、信息服务商作为战略伙伴,即“卖方”合作者,然后为“买方”——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移动数据服务。

最后,在产业融合环境下各国电信资费的定价模式呈现出新的特征。传统电信资费模式主要采用线性资费模式和非线性资费模式,线性资费模式又可分为统一从量定价模式和定额定价模式,非线性资费模式主要包括二部定价模式和三部定价模式。但它们在产业融合飞速发展,电信业务呈现多样化、层次化的趋势下,不利于电信运营商的有效竞争。本文引用罗歇和梯若尔提出的平台运营商定价结构的勒纳指数表达,(pi,代表平台的接入费用,Qi,代表买方、卖方参加市场的数量,代表买方、卖方之间的需求价格交叉弹性), 对在平台垄断的双边市场中电信运营商的资费定价模式进行分析。在上式中,“双边市场”中买卖双方的需求弹性共同决定平台运营商的定价水平与定价结构,因此无论是“卖方”用户还是“买方”用户对于经营通信平台的电信运营商而言都是重要的,因为买卖双方之间存在正的间接网络外部性,而经营通信平台的电信运营商可以内在化这种间接网络外部性;其二,在需求价格交叉弹性足够大时,平台运营商的定价可以在需求价格弹性大的一侧采取低于边际成本定价的策略,这时其利润的获取来自于通过调整某一侧的价格而在另一侧获得补偿或加倍的收益。如英国电信在其强调的网络IT服务着眼于IT服务和电信服务的重叠领域,主要通过利润分成来实现对信息服务商等“卖方”用户的战略控制,在2006年第三财季中,收入增长4%,达23亿英镑,成为集团增长的一大动力。日本对运营商的不同业务领域采用相对协商,分类管制,如NTT的资费策略主要根据用户订购的不同业务收取费用。美国各运营商则享有自主定价权力,根据不同用户、不同时段、不同地区使用各种资费折扣、套餐优惠和捆绑定价。

总之,以网络融合、业务融合和终端融合为代表的产业融合,已成为信息通信产业不可避免的大趋势,电信市场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电信运营企业必须充分发挥运营平台的核心作用,在对买方、卖方力量平衡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业务运营模式。

参考文献:

[1]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中国工业经济,2003(2)

[2]叶云:业务驱动模式下的电信业发展趋势分析,电信科学,2005(5)

[3]赵法彬:解析2007年全球通信业5大热点,数字通信世界200(2)

[4]Armstrong, M, “Competition in Two-sided Markets”, mimeo,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2004

[5]Magretta, J, “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2, May, Vol. 80,Issue 5, p8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