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推进基层党建创新

高校基层党组织担负着联系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前进的政治核心,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斗堡垒。

推进基层党组织功能创新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首都师范大学坚持把服务群众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拓宽服务群众的渠道,重点在以下5个方面下功夫:

1.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积极营造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和谐稳定的氛围和发展环境。一是加强院系领导班子的建设和党支部建设,以领导班子的和谐凝聚带动院系的和谐发展。二是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处理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运行的关系。如学校教科院,重大决策均通过教授专家课题组、教师委员会以及二级教代会先行论证。三是做到院务公开、系务公开,涉及学院改革发展的重要事项,关乎教职工切身利益以及领导干部廉政情况的信息,均通过网络等方式向教职工公开。生命科学学院还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制度、专业负责人向二级教代会通报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制度等。四是在选任干部时,充分发扬民主,充分体现群众公认的原则,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2.努力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长期以来,学校各级党组织注意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切身利益,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学校每年向教职工公开征集意见,结合“双代会”提案开展为教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事工程”,近3年“实事工程”的完成率都是100%。各院系党委(党总支)在服务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数学科学学院为了给引进人才的配偶找工作,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沟通,最终解决了家属工作问题,解除了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不少党组织建立了党员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制度。正是这些入情入心的服务工作,将党组织的关心、爱护真正体现在实处,使广大师生员工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

3.着眼于师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学校党委积极营造促进人才成长的良好发展环境,竭尽全力满足师生的“四个需要”,即渴望关爱的需要、沟通心灵的需要、展示自我的需要和成就事业的需要。学校许多院系建立了学习型组织,促进师生提升“内功”。资源环境学院党支部组织“让大家分享你的教学秘籍”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教学交流;物理系建立新上岗教师“助教期”制度,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年轻教师做好教学工作。在学生培养上,学校探索搭建了主题教育、学术科技、理论研究、社会实践、学生社团、学生资助、网络思想教育、就业与心理服务等一系列平台,收到了良好效果。

4.充分发挥人才、知识和专业优势,积极服务社会。多年来,学校利用初等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的学科优势,搭建服务首都基础教育的平台,以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引领教育实践,将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形成了面向实践的教育研究特色。一是积极推动区域基础教育现代化,学校先后与门头沟区、密云县等10多个区县签订了区域教育合作协议,近百所小学参与其中。二是承担北京市教委“初中建设工程”课程,与16所基础薄弱校合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三是启动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建设,与在京13所知名示范高中校签署合作协议,对教育硕士实行“理论+实践”的双导师制培养。四是全面参与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对于推动首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学生积极走向社会,参加志愿者服务,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如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14年坚持到北京盲校义务支教。

5.建立健全服务组织、服务制度、服务机制和服务队伍。学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各院系、各单位党组织把服务党员群众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积极组建服务组织和服务队伍。一是坚持做好思想引领工作,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服务群众的实效来增强自身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坚持按照有利于开展服务活动的原则,合理设置党组织尤其是党支部。三是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丰富活动载体,如音乐学院建立了“党员之家”,让党员感觉到党组织像“家”一样温暖。四是坚持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不断完善服务群众的具体办法和工作制度。五是不断创造保障活动的条件,为各级党组织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活动场地等。

协调党政关系,促进机制创新

1.选好院系的书记。学校选任院系党组织书记,坚持任职条件,要求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能模范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事业心和责任感强,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热心和熟悉党务工作,公道正派、乐于奉献。除具有这些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外,还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2.党政搭配合理。院系党委(党总支)班子既是领导班子,又是工作班子。有些院系实行党政职务交叉,院长(系主任)兼党委(党总支)委员,党委副书记兼任副院长(副主任),党政领导对党建工作、行政工作负有同等重要的责任。在党政一把手的搭配上,有“业务+业务”模式,有“业务+专职”模式。不论哪种模式,关键是要提高领导干部个人的素质。

3.党政协调,一把手配合默契,班子团结。从学校的任务和工作对象看,党委(党总支)的工作和院系行政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能截然分开。两个一把手应以院系发展大局和师生利益为重,互相尊重、信任、沟通、支持和补台,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4.建立和完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学校院系实行党政联席会制度和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规范民主科学决策的程序,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既发挥每个党员、全体教职工民主管理的作用,又体现集体领导的权威。

促进党支部工作创新

党支部有把握师生舆论动向、直接面向师生的政治优势,有密切联系群众、有效服务师生员工的组织优势。长期以来,学校重视抓基层、打基础,把抓好党支部建设作为党委(党总支)的基础工作。

1.改进和调整党支部的设置形式。主动适应高校办学体制、内部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和党员队伍构成的变化,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有利于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使党支部设置尽可能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组织相对应。

2.切实强化党支部功能。基层党委(党总支)做好对支部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明确党支部的功能定位,选好配强支部书记。支部书记的人选,院系教师支部由党员教研室(正、副)主任兼任,或由党员学术带头人、党员项目组负责人担任,或由本支部善于协调、有工作责任感的年轻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能够起到带头带动作用,有利于支部工作的开展,实现党支部的功能。

3.不断创新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和载体,一是将党建活动与专业发展、学科建设相结合,如美术学院党支部将党的活动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不仅党员喜欢参加,也对群众有较强的吸引力。二是与师德建设相结合,如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党员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积极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思想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三是与育人相结合,如化学系要求教师党员与新入党的学生谈话并形成长效机制,物理系党员教师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专业发展、就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四是与网络思想教育相结合,如政法学院开展党员电化教育等,有效提高了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号召力。

建立推进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保障机制

1.加强制度保障。学校党委将制度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一是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定期对以往制定的制度做进一步修改与完善。二是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在工作方式与制度建设上不断创新。三是加强对制度的检查与落实工作,形成既有规划、计划,又有具体操作程序与方法的工作机制。

2.健全考核评估体系。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推进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四个方面的职能,进一步确定与完善考核评估内容与考核评估要素;二是在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中为院系单位开创党建工作“特色”留有足够空间,鼓励结合实际开展特色工作,把“特色”评估的要求列为优秀等级考核评估的必备条件;三是在考核评估工作中体现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特点,探索制定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考核评估内容与标准,做到基本考核与差异考核相结合。

3.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评比表彰, 树立先进典型,总结提炼基层党组织的典型经验,营造鼓励先进、激励先进的环境氛围,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一是定期评选先进,大力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主题党日”活动、优秀党员及党务干部;二是宣传先进,运用校内各种媒体宣传先进,发挥典型引路、榜样示范作用。三是奖励先进,党建基金除了用于日常党组织活动外,还专门设立奖励基金,通过组织活动创新立项等形式,激励基层开展创新活动。

4.建好工作队伍。高水平的党务工作队伍是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保证。要建立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有出路的党务干部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对党务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选任、评价标准;二是建立党务干部队伍培养培训机制,坚持每年培训基层党委(党总支)书记和支部书记,不断提高其党性修养与素质能力;三是解决好关系党务干部切身利益的工作待遇、学习待遇、生活待遇等问题,真正重视、真心关怀、真情帮助党务干部成长,通过校内换岗、业务转岗、上下交流、校外交流等途径,拓展党务干部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王 成 实习编辑:翟 迪]

(执笔人:常 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