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护理在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摘 要】目的: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应用介入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分析具体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来我院进行手术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选90名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让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与介入护理模式的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相比,实验2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并发症发生概率低(P<0.05)。结论: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应用介入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满意和接受,价值大,值得借鉴应用。

【关键词】介入护理;下肢静脉血栓;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

下肢静脉血栓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中通常应用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干预,目的是拦截形成的栓子,确保下肢静脉的通畅性,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1]。患病期间必须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否则会因栓子脱落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研究表明,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系统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介入护理进行干预,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以90名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介入护理的价值,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的基本资料

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来我院进行手术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选90名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45名患者。实验1组: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60岁和84岁,平均(75.14±2.21)岁,男女比例为29:16。实验2组: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58岁和87岁,平均(76.58±3.04)岁,男女比例为23:22。排除患有精神疾病以及拒不配合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在患者、家属和伦理委员会的同意下开展本次研究。

1.2 方法

实验1组:应用用药指导以及病情观察等护理模式对实验1组进行干预。实验2组:应用介入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具体的操作方法为:①就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等为患者进行讲解,消除患者的恐惧感,提高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各种治疗和护理。②对患者患肢的肿胀情况、皮肤颜色、表皮温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针对异常情况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禁止按摩患肢,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栓子脱落发生肺栓塞。准备好各种抢救药物,以备不时之需。③对术中患者体位进行制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手术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制动体位,并向患者解释清楚其中的必要性,获得患者的配合。手术进行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④治疗结束后,压迫包扎穿刺点,嘱咐患者应避免用力排便、咳嗽,避免导致负压增加而引起穿刺点的出血。对穿刺部位的皮肿和渗血情况进行观察,定期更换敷料。⑤术后平卧位制动患肢6~8h,保证血流的通畅性,避免血栓的形成。⑥患者术后2h如果未出现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则可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多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水分,保证大便的通畅性。

1.3 评价和观察的指标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采用SPSS.2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应用(n,%)对所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数据结果的检验工作由χ2来辅助完成,如果检验结果是P<0.05的,则就可以证明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根據统计结果来看,两组相比,实验2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实验1组中有2人发生肺栓塞,4人出现浅静脉的曲张,2出现皮肤湿疹样的改变,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8/45)。实验2组出现浅静脉曲张和皮肤湿疹样改变的分别有2人和1人,并发症发生率为6.67%(3/45)。很显然,实验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χ2=10.786,P=0.004)。

3 讨论

长期卧床、腹部手术、肿瘤、妊娠以及静脉曲张等因素都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是临床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小腿的溃烂、感染以及肿胀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如果不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可导致肺栓塞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较大的威胁性[2]。

通过护理方式的干预预防肺栓塞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以提升治疗效果,是对本病进行护理的重点,常规护理模式的干预,无法满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对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预后质量等效果不佳,无法让患者所接受[3]。介入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根据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具体表现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通过术前健康教育、术中肢体制动以及术后饮食和休息护理等措施的干预,在满足患者多方面的护理需求时,还能提高患者的预后,防止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大的价值[4]。本文以90名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介入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了。

综合以上的分析和阐述得知,应用介入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可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价值大,值得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刘凤华,王欣然,张文婷等.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围术期护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7,26(6):564-567.

袁雪萍,姚丽文,吕伟波等.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中西医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4):4420-4423.

梁莉娟,醋爱英,杨欣萍等.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计划单的制订及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5):1351-1355.

徐莹,李伟明.护理措施对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预防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92-94.

韩银丽.分析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体会[J].双足与保健,2019,28(1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