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致命于“无形”

2005年,某三级医院教授因腰椎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而辞世。2010年,某职业女篮运动员于训练中突然晕倒,数日后死于肺栓塞……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继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之后的第三大常见心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例如,长途旅行时处于狭窄的环境中久坐,或长期卧床等,肢体活动较少,可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而被忽略,突然发生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血栓脱落进入肺而引起的肺栓塞可导致猝死,因事先毫无预兆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血栓脱落危害多

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主要的危害是深静脉血栓脱落形成流动的血栓栓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脱落的血栓会随着静脉血液回流到右心房,经过右心室进入肺循环。如果脱落的血栓较小,患者可能仅有一过性的胸闷、胸痛。如果脱落的血栓较大,栓塞肺动脉的主干时,会造成肺动脉高压,甚至右心衰,严重者直接导致心脏骤停。肺栓塞时患者的肺虽仍有通气功能,但因为血流量严重不足而影响气体交换,导致肺通气/血流比失衡,引起严重缺氧,患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因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

极少数患者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会造成患肢组织严重水肿,压迫动脉导致肢体供血不足,这种情况临床上称为股青肿或股白肿,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患肢组织坏死,导致截肢。

但对于没有出现上述严重并发症的大多数患者而言,度过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急性期后,随着血栓的机化和血管的再通,肢体肿胀的症状会逐步减轻,但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这类患者会经常觉得有腿部沉重感,下肢肿胀,久而久之,造成小腿部皮肤发黑、溃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特异症状少,诊断靠仪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临床症状很少,即使有经验的血管外科医生,也必须依赖仪器才能确诊。静脉造影仍然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金标准,但目前随着血管超声技术的进步,这种无创的诊断方法已经有取代静脉造影的趋势。而对于肺栓塞,肺动脉CT造影或核素灌注显像仍是目前诊断的依据。

非手术疗法居主导

药物 抗凝治疗是必要的基础手段。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华法林作为可以口服的抗凝药物被广泛应用,但使用华法林时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以防发生出血事件。近年来,随着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研发,许多安全的口服抗凝药物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带来福音。

介入疗法 1.局部溶栓。1~2周内的急性期血栓患者,选择局部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发生率。2.下腔静脉滤器。合理使用下腔静脉滤器,可以将血栓拦截在下腔静脉,防止发生大面积的肺栓塞,降低猝死风险。3.狭窄或闭塞血管开通。对于已经发生血栓后遗症的患者,通过介入技术重新开通血管,也可以使下肢肿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勤动下肢防血栓

对于具有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人群,例如手术或外伤后的患者、孕产妇、各种恶性肿瘤以及长期卧床患者,应鼓励其经常主动或被动活动下肢,以利血液回流,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可以适当抬高患肢,减轻水肿和局部疼痛,但要避免挤压、按摩患肢,以免发生肺栓塞。一旦疑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及时就医,规范化治疗可以大大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葛进副主任每周一上午在东方医院南院有专家门诊,每周三上午在东方医院本部有专家门诊,每周五上午在东方医院本部有特需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