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在1例房缺介入封堵术后动静脉瘘外科修补术后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护理体会

摘要:总结了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在一例房缺介入封堵术后动静脉瘘外科修补术后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护理体会,通过对该患者病情观察、诊疗过程、护理措施、保障了患者安全。

关键词: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房缺介入封堵术后动静脉瘘外科修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些患者可能并发肺栓塞,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1]。有报道资料显示,有些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非常成功,但术后长时间卧床一旦下床竟会突然死亡,这是因为患者术后发生了深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导致了肺栓塞进而造成患者死亡,深静脉血栓并无特效治疗方法,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需要加强护理干预,严格预防和控制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我院于2015年8月7日收治1例“ASD(中央型)TI(重)MI(轻)PH(中)”双下肢B超:右侧小隐静脉扩张,左侧肌间静脉血栓患者。经“行右心导管+ASD封堵+右侧股总动脉动-静脉瘘”于2015年9月2日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7岁,ID:794295,因“间断胸痛4年”入院,既往史:高血压(最高血压180/110 mmHg),颈椎史7年余,下肢静脉曲张史30余年,2015年8月7日门诊以“ASD(中央型)TI(重)MI(轻)PH(中)”双下肢B超:右侧小隐静脉扩张,左侧肌间静脉血栓收治。

8月21日行ASD封堵+右心导管,植入28 mm封堵伞,11∶00术后返回科室,术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6~12 h拜阿+速碧林,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介入常规护理,于22∶45解除制动,伤口有1公分血肿,B超复查:腹股沟皮下血肿形成(右侧)1.76 cm×0.81 cm,停抗凝治疗,沙袋压迫8 h,制动24 h,再次复查B超:腹股沟皮下血肿形成(右侧)1.4 cm×0.6 cm,继续给予沙袋压迫24 h,制动24 h,间断行肢体按摩,观察足背动脉搏动,下肢皮色皮温,于8月24日12∶00停止制动,床上休息。8月25日B超提示:右侧股总动脉前方血肿形成1.3 cm×0.6 cm,右侧股总动脉动-静脉瘘,于8月26日行股动静脉瘘修补术,术后转ICU,转PICU,给予拜阿司匹林,8月28日转9F,肝素、华法林治疗,于2015年9月2日康复出院。

2 护理

2.1介入术后常规护理

2.1.1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24 h,麻醉患者注意意识,行床旁心电图检查。注意观察穿刺伤口是否有出血及皮下血肿。静脉伤口加压包扎6 h,制动12 h。动脉伤口加压包扎8 h,制动24 h。

2.1.2介入检查术后不使用抗生素;介入治疗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1 d。

2.1.3 出院前复查血常规,重点观察大封堵器术后的血小板减少问题。

2.1.4出院前复查心电图、X线胸片及超声心电图。

2.2制定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2] 判断该患者是否高危人群,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对应的护理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2.1制定思路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评估深静脉血栓风险的包括Geneva量表、Wells量表这两种,这两种量表涉及的因素均较少,缺乏量化,评估结果易出现误差,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估该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需要查阅文献资料,总结各个量表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全面的评估表,尽可能地罗列出全部风险条目,确定风险等级标准,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讨论各个条目分数的合理性,确保评估表能够更好的预测该患者是否属于高危人群,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2.2.2确定专家小组成员 选取参与该患者手术的数位专家组成专家小组,由专家小组对制定的评估表进行评测。

2.2.3确定调查小组成员 护理人员经统一培训后上岗,负责对查阅该患者病历资料,经过面对面交流填写完成评估表。

2.2.4评估表内容 本次制定的评估表参照Geneva量表、Wells量表基本内容及美国胸内科医师学会推荐的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分标准,本评估表共包括5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填写说明,第二部分为患者的基本信息,第三部分评估项目共包括7个条目44个选项,各选项的分值从0~5分,第四部分为深静脉预防措施要点,第五部分为护士长签名。

2.2.3确定危险度分级标准 本评估量表危险度分级分为低度危险、中度危险和高度危险三个等级,低度危险:0~8分,中度危险:8~15分,高度危险:>15分。

2.2.3专家论证 由专家小组对制定完成的评估表进行论证,综合各位专家的建议对评估表进行调整,形成最终的评估表,见表1。

2.3心理护理 由于该老年患者治疗过程长,对治疗效果产生疑惑,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护理人员需注意观察该患者情绪变化,主动与其沟通交流,待患者心情好转时向其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治疗方案、预后及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治愈信心。

2.4患肢护理 病房内温度需保持在25℃左右,注意患肢保暖;患肢需严格制动,不得进行按摩、抚摸或其他剧烈运动;每日按时观察患者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变化。

2.5溶栓护理 叮嘱患者配合医生定期进行血常规和血凝四项检查;日常注意观察患者口腔、鼻腔、消化道有无出血迹象;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反应,防止颅内出血。

2.6并发症护理 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不适症状,需考虑肺栓塞的可能,并立即报告给主治医生,遵医嘱完成支持性护理,护理过程中还要安慰患者,避免剧烈咳嗽。

3 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急症,如不能及时诊断与治疗,多数患者可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时间影响生活与工作,少数可买不到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所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对于介入术后常期卧床老年患者应充分给予深静脉血栓评估,认识到血栓发生的几率,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本次制定的评估表通过广泛参考文献资料总结了两个常用评估表的优点与缺陷,提出了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在评估表研制过程中经过专家的反复测评进一步提升了评估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评估表内容更加清晰、简洁,能够向患者及其家属准确传达信息,从而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赖俊谕,代远斌,范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10).

[2]杨进刚.美国医师学会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诊疗指南解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2). 编辑/翟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