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医学生适应性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 历史原因使得许多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是近年合并进入,加之医学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医学生适应性教育对学生的培养和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我国目前医学院校的设立情况、医学生培养情况及未来就业环境,结合当今社会医疗现状,分析了医学生适应性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 医学生 适应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8.005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University Medical Students" Adaptive Education

BI Guoshu[1] , YAN Weitao[2] , TANG Zhibin[3]

([1]Xiangya Medical Schoo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13;

[2]Department of Pathology,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Changsha Medic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200;

[3]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13)

Abstract Due to whose history, many medical schools are incorporated into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these years. In addition,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medical education, the college students freshmen adaption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t to the cultivation and growth of students. Based on the state of medical school’s establishment, the situ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cultivation and employment, combined with present social medical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now existed main problems of medical students freshmen adaption education, and meanwhile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 of this problem.

Keywords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Medical students, adaption education

近年來,随着“以人为本”原则的深化落实,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开始强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与维持。其中,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工作成效对远离家乡的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对于医学类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与校区的相对独立性,综合性大学医学生的适应性教育工作需要与基础医学院、临床教学医院共同开展,这符合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是新生适应性教育新组织模式的探索,有助于为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成长提供强力保障。

1 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建设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教育领域各级部门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以争创“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多学校合并的试点,高等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的热潮也随之开始,原有的11所卫生部署重点高等院校中有9所并入教育部重点综合性大学,如华西医学院并入四川大学、中山医学院并入中山大学、湘雅医学院并入中南大学等等。

医学院校融合成为综合性大学,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更加雄厚的各专业学科师资队伍、条件优越的实验室、图书馆藏等,同时对医学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社科素质能力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利于训练医学生的沟通能力、信息分析管理技能、领导技能、思维能力等。但同时,即使原本独立医学院校成为了综合性大学的一个学院,其地域上与综合性大学本部校区的分隔、专业课程的高度独立性,使得医学生需要面临着校区转换、频繁搬迁的问题,这对医学生的生活、学习适应性、人际交往能力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2 医学生培养情况与未来工作环境

我国医学类本科生培养模式与其他发达国家仍然有明显的差距,差距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所体现,欠缺的科学素养、人文情怀也是不可忽视的。我国医学教育长期以医学基础知识、临床操作技能的灌输为主。根据部分医学院培养方案,医学生在校主要课程由公共通识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三部分组成,而对医学生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心理素质、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则有所欠缺。[1,2]同时,医学生面临着三甲医院人才饱和,医院招收门槛升高,偏远地区、基层医院无人问津等就业问题,使得医学生受到基础知识不扎实、临床操作技能不熟练、沟通能力欠缺、求职方向迷茫等方面的质疑。[3,4]这些问题都对医学生的学业适应性、生活适应性以及就业适应性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3 医学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性

从教育学角度来说,适应是教育主体根据预期目标,主动进行调整以符合外部条件变化的要求。大学生经历了从高中进入大学、离开家人独自到陌生城市的过程,心理上会有较大的波动,其生活、学习、人际交往都需要面临着适应问题。其中,除去各专业大学新生常见的对环境改变、生活方式改变、教育评价标准改变等共有适应性问题,由于医学专业对于学生多维度综合能力的高标准要求,医学生进入大学后将面临更加突出、尖锐的学习适应性问题。

第一,医学专业学习适应的问题。医学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培养周期明显较长,课业繁重;同时,医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还有大量的实验课、临床见习课等;另外,人文课程、外语学习等学习模式的转变,对于医学生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另外,前文提到,我国医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医疗工作环境逐渐恶化,不免让大量怀揣医学梦想的学子存在学习缺乏明确目标、动力不足的问题。在强调自主学习的大学里,有的学生选择放弃学习,沉迷于网络、社会活动等不能自拔;有的学生固守高中学习模式,埋头苦读却不注重与临床实际的结合。

第二,医学生人际交往与生活的问题。医学生由于需要完成高强度的学习任务,相较于其他专业学生,可能缺乏相对等的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与精力。相比于高中生活,大学生活更加自由,学生难以正确把握大学学习生活节奏。部分学生出现了饮食紊乱、睡眠缺乏、个人卫生差或者无法与同宿舍同学和谐相处的问题。人际交往与日常起居生活的适应问题,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第三,医学专业学生常常面临着跨校区适应问题。由于不少大学的医学院是合并的,导致医学院校区分布各处,医学生在通识教育阶段、医学基础教育阶段、临床理论教育阶段和临床实践教育阶段都面临着校区的转换,从总校本部到医学校区,再到临床学院,最后再到实习医院,频繁搬家,导致了学生的生活环境、校园文化、社交圈子频繁改变,甚至会导致学生对于本校的归属感日渐模糊。

4 当前我国医学生适应性教育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各大高校意识到了医学生适应性教育的必要性,采取了多种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适应性教育的针对性、特异性、实效性尚有待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4.1适应性教育实施缺乏组织性、协调性

我国高校适应性教育主要由新生辅导员、班导师承担。任课教师主要在授课与带教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医学专业适应教育。除此之外,学生组织中的部分高年级学生参与低年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工作。另外,部分学生家长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虽然不同群体、层次的适应性教育实施者能够给予医学生以多维度、多方面的适应性指导,但问题在于,不同群体均按照自己的特点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计划、制度,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配合,难以形成有组织的适应性教育力量。

4.2适应性教育内容相对形式化,缺乏实效

尽管各医学院校积极开展适应性教育,但通常存在着教育目的不明确、适应性教育概念混淆、教育内容片面等问题,导致适应性教育趋于形式化,缺乏实效。当前的大学适应性教育形式以讲座、学生活动、心理健康课程等形式为主,缺乏一对一的针对性教育,目的多偏重于生活、学习方式上的适应,而对学生的心理、人际交往、思想动态等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从医学生的长远职业规划来看,现有适应性教育颇为简单肤浅,没有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生涯规划引导。

5 医学生适应性教育的改进对策

5.1系统开展专业认知教育

建立专业预识教育,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设置系统的专业认知课程,在学生开始新阶段学业之前,邀请相应专业内知名教授介绍医学专业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并在学生可以理解的范围内介绍该学科的前沿发展,同时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详细解析,根据往届医学生考研、就业动向,对新生的前程规划提出相应建议。同时,组织学生对下一阶段的学习环境进行参观与熟悉,包括教学医院、实验室、医院病房等,并与高年级学长学姐、教学医院医师深入交流,激发学生对医疗行业救死扶伤的神圣感的向往与热爱,产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

完善推广“学长学姐带班”制度,作为导师制的补充。让品学兼优、经验丰富的高年级学长学姐加入学生适应性教育工作中,配合新生班导师的工作,通过QQ、微信、微博等媒介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帮扶,以寝室为单位,对口帮助学生适应多变的学业环境,尽快在相应阶段形成对应的专业认知。

5.2促进新生进行学习模式与理念的轉换

医学生必须及时调整学习方式,摒弃从前被动式学习方法,学会自主思考、发现问题。通过思想、心理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明确的目标与理想并为之拼搏,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业。促进教学改革,加大学生平日表现在期末成绩中所占比重,督促学生合理安排预习、复习的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基础医学知识的夯实的同时,重视实验操作、临床实践,加强基础医学院与教学医院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与数学、管理、经济类等专业学生多交流,应用大一期间所学数理化知识,在学科交叉中拓宽知识面,参加创新创业、自由探索等科研训练项目。

5.3注重人文素质培养,提高社会适应性

部分大学新生由于对自我情绪把握能力较差,进入大学后难以抵挡外界干扰与诱惑,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这种心理状态若未经合理的干预,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甚至会导致无法正确与病人沟通、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难以积极应对等问题。所以,一方面应增强辅导员、班导师等对学生心理动态的敏感度,提升专业心理疏导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解除困惑,更好地投入学习生活之中。同时,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帮助医学生更好地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社交环境,从而使医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通讯作者:汤志斌

[基金项目] 中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160310002)

参考文献

[1] 张扬.医患矛盾背景下医学生培养及其管理模式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

[2] 高平,边冰,边冲.综合性大学医学生培养模式[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0-72.

[3] 彭嘉.医学生就业的探讨[J].中国病案,2012(2):44-45.

[4] 周烁,吴蕾蕾,贾国葆.关于医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