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断剂在临床应用中的新进展

【关键词】β受体阻断剂;脓毒血症及脓毒性休克;抗肿瘤;门脉高压

β受体阻断剂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发面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近期β受体阻断剂对肿瘤细胞的作用、脓毒血症以及脓毒性休克、肝胆疾病的治疗引起关注,大量的文献中对其在心血管的作用介绍较多,但对新发现的几种作用鲜有介绍。故本文通过对β受体阻断剂在上述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并深化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概况。

1.β受体阻断剂对脓毒症的治疗

脓毒症是指在细菌存在及有感染灶存在的情况下,其所产生的毒素大量入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加以抵抗,这是一种失控的炎症反应,机体同时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当毒血症引起组织器官灌注不良而引起器官功能损害时,则易发生脓毒性休克。心脏是最容易受累的器官,而产生心肌功能障碍,引起射血能力下降,从而产生心衰甚至休克的症状。

作用机理:研究显示,脓毒血症患者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释放过多儿茶酚胺类物质,同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也过度增高,心脏在交感神经的作用下,通过释放肾上腺素能物质来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传导速度加快,心率增快等。儿茶酚胺通过激活β2-G1通路和心脏表达的Agt,基因和Ace基因,进一步使心脏处于超负荷状态,使心脏缺血缺氧,加重心机损害,甚至引起冠状动脉痉挛。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止以上作用,减少儿茶酚胺类物质对心脏的损害,并且有助于心室重构,减少心肌肥大。

2.β受体阻断剂用于肿瘤预防和治疗

2.1.β受体在肿瘤组织中可表达,现有研究认为β2亚型是影响肿瘤进展的功能受体

2.2.儿茶酚胺类激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参与肿瘤发生的多种细胞过程。在局部缺氧的条件下,儿茶酚胺可诱导因子1及沉默调节因子产生,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

2.3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主要可概括为四个步骤:①癌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少,彼此分离②癌细胞表达更多的层黏连蛋白受体,而使之与基底膜的黏着增加③癌细胞可分泌蛋白酶,使细胞外机制降解④癌细胞迁移:癌细胞通过阿米巴运动迁移,从膜缺损处游出,β受体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细胞粘附、侵袭和迁移等。在其中肿瘤细胞粘附到细胞外基质是其具有侵袭性的重要前提条件,儿茶酚胺增强肿瘤细胞对血管的依赖,并通过扩大内皮细胞间隙促进肿瘤细胞迁移。研究表明,去甲肾上腺素可刺激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使其释放趋化因子,引起肿瘤细胞浸润。

3.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治疗

门脉高压引起腹水大大增加,以及增加食管胃底静脉血管破裂的风险,并有向肝癌发展的趋势。早期发现门脉高压患者,并及时给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门脉高压以往的治疗中以控制并发症为主及对因治疗为主,在药物治疗无效时选用腹腔镜和内镜治疗。β受体阻断剂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治疗开启了新篇章

3.1.β受体阻断剂卡维地洛具有扩血管的作用,另外还具有潜在的抗al肾上腺素能作用,以及释放一氧化氮,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舒张血管,减小血管阻力,达到降低门脉压力的作用。

3.2.研究表明肝硬化门脉高压发展到一定阶段,会产生自发性细菌h生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一系列并发症。研究表明s’β受体阻断剂可控制肝硬化腹水的继续发展,有助于缓解肝硬化的症状。

3.3β受体阻断剂可阻断β1受体,β1受体主要存在心脏,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从而心输出量减少,流向门脉的血液也相应减少。

β受体阻断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最新的研究证实了其在脓毒血症,抗肿瘤以及门脉高压的作用,使其不单单局限在心血管的治疗上,但在具体的临床使用上本篇文章并沒有太多叙述,还需进一步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