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摘要:医疗行业关乎人们的生命健康,对从业人员的医德医风要求较高,只有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才能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缓和日益尖锐的医患冲突,帮助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德医风;医患关系;医护人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医患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的出现其实都与医护人员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医生为了经济利益,对患者进行过度医疗,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损害了医院的形象。实践证明,缺乏医德支撑的医疗体制是冷冰冰的,是矛盾和冲突不断的。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和医疗体制的改革,对医德医风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尊重生命的要求。生命健康权是人们最基本的权利,人们只有身体健康才能享受一些相应的权利。加强医德医风在提高人们健康水平、保证人们生命健康权等方面作用显著。其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民生的基本要求。患者生病后,患者和家属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痛苦,医生的服务态度、责任心和医疗道德直接决定着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治疗情况,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可以增强人们福祉,提高人们幸福指数。第三,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推进医学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在医学研究中要有钻研和探索精神,在医学实验中要恪守医学伦理,大力发展精准医学、智慧医疗等医学前沿技术,这些都是医德医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医德医生建设是评价人才的重要指标。医生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医疗技术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因此我们应该将医学医风建设纳入医务人员内在素质教育中,使其成为评价医护人员的重要指标。

二、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

(一)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医德水平

医德医风建设主要依靠主观因素,只有医护人员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医德医风的重要性,才能切实提高医德医风建设的成效。事实上,在古代我们就将医学称为“仁术”,宋代的林逋也提出“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的说法,可见,自古以来,医德医风就是成为医生的首要条件。当前,部分医护人员放松了对内心操守的坚持以及对职业道德的反省,出现一系列违背醫德医风的现象。因此,作为医护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除了掌握医学理论知识之外,还要系统的学习关于医德医风方面的知识,增强作为医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在日常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除此之外,医生还要博览群书,学习文学、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一名医护人员的知识越渊博,精神世界就越充实,就越能抵制一些低级趣味,从而提升自身的医德修养,自觉的将医德医风转化为医务人员自觉实践行动,

(二)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医德医风的建设仅靠医护人员的自觉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发挥医学院和医院的医德教育阵地作用。首先,医学院是帮助医学生养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主要场所,医学院要增加与医德医风教育相关的课程,增加一些诸如社会学、生命伦理学以及学术道德之类的课程,帮助医学生养成基本的医德修养,并受用终生。当然,医德医风的建设是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医学院的学生进入医院工作岗位之后,医疗机构也要将医德医风建设纳入医院正常工作中,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德培训活动,宣传医护人员中的模范和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激励更多的医护人员恪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除此之外,医疗机构也要积极拓展医德医风教育方式和手段,充分挖掘医德医风教育资源,多开展一些集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活动,例如组织医生走上街头,为广大市民进行免费医疗咨询活动,在助残日等节日开展一些爱国卫生运动等,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心声和疾苦,才能真正提高医德医风建设的成效。

(三)完善医德医风考核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医护人员医德医风的养成除了发挥学习和教育的作用之外,也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考核和评价。医疗机构要将对医护人员医德医风的监督纳入考核体系中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自身医德医风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差距进行针对性的整改,从而进一步修正道德行为。具体而言,对医护人员医德医风的监督主体应该多元化,包括医院、舆论监督等。医院要建立医德医风建设领导小组,完善医德医风监督系统,将把医德建设作为其重要的工作职责,为每位医护人员建立医德医风档案,激励医护人员自觉提升职业操守;社会舆论是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2005年齐齐哈尔农民工王建民惨死在北京同仁医院,该事件引发广泛的社会舆论,舆论聚焦在医院两次拒绝救治导致病人死亡的事件上,该事件让广大医护人员提高了警醒,认识到只有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总之,医德医风建设是新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医疗机构只有不断深化医德建设、创新医德建设方式方法、丰富医德建设的内涵和形式,才能实现新医疗体制改革目的,保障新医改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