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看25人

1 任正非的“坚硬”奋斗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2007年。未上市的华为不得不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国际化连战连捷,而在国内,华为却承受着日益加重的社会舆论压力。

沃达丰,华为作为新晋供应商获得这家全球最大电信公司“2007全球杰出表现大奖”;意大利电信,这家在过去只相爱立信、阿尔卡特、西门子打交道的电信运营商也在2007年与华为签订合约,由华为负责为意大利电信部署其南方城市的通讯网络;在印度,华为获得了当地运营商2亿美元大单,整个2007年,华为在西欧、南美、印度等地高歌猛进的势头依旧不可阻挡。据估计,华为2007年的合同金额将达到前所未有的170亿美元,其中国际收入超过7成。向来以出售资产换来过冬棉袄的华为在这一年甚至联合贝恩资本收购了老伙伴3COM公司,重新看到了进入北美市场的曙光,此前,无法打开北美市场一直是任正非的一块心病。

但是这一切骄人成绩似乎都比下上最近的“辞职门”事件更能吸引公众目光。此前,华为公司要求包括任正非在内的所有工作满8年的员工,在2008年元旦之前主动辞职,随后再重新竞聘上岗,而2008年1月1日将要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满足“已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或“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条件后,可与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华为此次大规模鼓励员工辞职被外界视为是摆脱公司未来高人力成本的应对之举。

低成本、低价格是华为也是“中国制造”的杀手锏。华为低廉的研发人力成本尤其让国外同行艳羡,在过去几年国际通信市场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其它通信巨头们不得不联合以求生存:爱立信兼并马可尼。阿尔卡特与朗讯合并,诺基亚与西门子合并通讯业务,在这些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震荡期。华为得以抓住机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不过从长远看,合并将会每年为这些国际巨头企业节省下数十亿美元费用、一旦这些公司完成调整,华为的成本优势将被进一步削弱。

不管外界争论,埋头做事,我行我素似乎是任正非和华为的一贯风格。在公司內刊上,他一如既往地向员工灌输“垫子文化”、“奋斗文化”。

有批评者认为,华为即使在市场上已经高度国际化,但是在管理上与跨国竞争对手仍相差甚远。任正非所坚持的“高压力”和“聚焦于工作”的创业精神固然可以使华为不断生产出低价高竞争力的硬件产品,但以价格杀手姿态出现的华为终究难以与电信巨头进行更深入的合作,从而能够向对方提供那些利润更高的产品和服务。华为在泰国遭遇的合同违约事件即是证明。

技术派的执着追求和国际化成就足以使任正非位列企业领袖榜首,但是。公众形象的缺失,接班人问题的悬而未决仍将直接影响华为的未来发展,同为上世纪八零年代的创业者,柳传志已经完成向投资人和企业教父的转变,63岁的任正非却仍然在一线奋战。

[特约评论]

“虎威”领导的强势与软肋

2000年,我在一个场合初次见到任正非,虽然华为以狼性文化著称,但我感觉任正非不像狼,更像虎,他属于有“虎威”的领导。

首先,任正非最强势的是他的商业嗅觉,这是一种对环境变化的认知能力。我觉得他在战略上真的是军事家的眼光,在大的战略上,比如对行业形势的判断,对竞争对手的判断,任正非具有强的战略性眼光。华为原来的主要客户是电信客户,后来转向企业市场客户,这个战路判断很及时。任正非的国际化是两种走法:一种是有点儿像海尔的直营模式:另一种是靠收购,但是他的收购模式不一样,是先卖后买,基本上賺了大概50%,而且是跟基金合作。显然他已经吸收了其他公司的教训,比如中海油的教训,这也是一种战略性的举措,我觉得他的领导力首先反映在这方面。但是,任正非在战略上也有过失误:一个失误是决定不走个人消费者市场,后来他自己修正了过来,但是第一轮的高潮没抓住:第二个失误是在s。上的误判。

任正非肯定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但是局部战略上也存在失误,所以,任正非是成也战略,误也战略。华为在2000年之后,有两次徘徊期,就是营业额持平或者略有下降,主要的问题就是这两个战略失误。最近,华为又出现广受关注的“辞职门”,我觉得任正非做得对,作为一个企业家。当外部的法律环境发生变化以后。他会快速反应以保护企业的利益。只不过他的做法不够高明而已,不高明在哪里呢?他做得比较强势,这跟他的文化有关系,如果这个事情放在柳传志那里。肯定比他做得更加温和一些。

任正非强的是在内部贯彻客户导向型的价值观和理念。从市场营销能力、产品生产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这四个层面来看,拿围棋的段位来做比喻,我认为,华位现在的营销能力是九段水平、产品生产能力是八段水平、技术研发能力是七段水平、资本运营能力是六段水平。

任正非的软肋,我觉得首先是“第二代是谁”悬念。现在还看不清晰,这个问题我觉得只有柳传志和王石做得比较好,从道理上讲,跟任正非是一个年龄段的人,要培养第二代的人,就应该有像杨元庆、郁亮这样的接班人,至少要有十岁以上的差别。看华为的创业团队的年龄和企业成立的时间,这个问题应该要浮出水面了。不能够再拖了。这个问题还是模模糊糊的话,缺乏制度性的安排,就是企业的一个太悬念。其次是华为转型,华为要转成“电信领域中的IBM”。我觉得这个转型,从制造型企业转向服务型企业,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悬念。

2 马云:初登光明顶

没有悬念,但是充满仪式感。在这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8岁的阿里巴巴在香港创造了当地有史以来新股公开发售冻结资金之最——4500亿港元。这个数字的意义在于:中国目前已经获得成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在国外都能找到——阿里巴巴除外。这个大腕的加冕有可能重新调动全球资本对于中国电子商务乃至整个互联网行业久违的激情和信心,

在中国互联网所有的大佬里,马云可能是最有名的,但一定不是最有钱的。作为阿里巴巴的灵魂,他个人占股不到5%。不过也有人说,阿里巴巴的上市会开始又一次造富运动,杭州将诞生超过1000名百万富翁。还有人为阿里巴巴的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卫哲算了一笔账:他拥有阿里巴巴400。多万股股份,按照上市当天的公司市值看,他每在阿里巴巴工作一天,就意味着他的资产又增加了400万人民币。这是职业经理入的全国第一高薪。

除了财富,马云还在继续和人分享的是他的思想。他在创业选秀节目中的一再亮相和对于成功的另类诠释让“马云”二字拥有越来越高的票房号召力。语不惊人死不休,所有那些“马云格言”在一千为钱疯狂的时代到底是箴言还是吹牛?信赖马云就能成为下一个马云吗?马云的公众曝光率越高,他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