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工科高校艺术生“两课”教学创新

[摘要]艺术生作为新建工科高校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其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学习方法与工科学生差别较大。要提高“两课”对艺术生教育的针对性及实效性,就必须结合艺术学科专业特点及艺术生成长发展规律进行“两课”教学创新,探索艺术生喜闻乐见的“两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立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新建工科高校 艺术生 “两课”教学

[作者简介]余昌海(1976- ),男,四川富顺人,重庆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重庆 401331)盖海红(1968- ),女,河北行唐人,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河北 石家庄 05003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16-0105-02

现阶段,我国将在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统称为“两课”。“两课”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新建工科院校,由于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相对不够厚重等原因,学习风气普遍逊色于老牌学校,不少学生对“两课”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效果自然不佳。艺术生更是如此,“两课”学习迟到、旷课现象屡见不鲜,更有学生不参加期末考试,对补考、重修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教师应进行“两课”教学创新,抓住艺术生学习接受知识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走进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一、把握学生特点,提高教学创新实效

不少从事艺术生“两课”教育教学的学者认为,艺术生“两课”学习存在课堂出勤差、学习风气差、行为习惯差的“三差”现象。也有学者认为,艺术专业学生重专业轻政治、重个性轻素养。由此可见,对艺术生进行“两课”教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笔者认为,艺术生也有其自身优势,如重人情轻利益、重直率轻心眼等。我们只要因势利导,充分调动艺术生积极的方面,“两课”教学无疑会具有鲜活的生气。

1.分析学生,了解学生,有的放矢。专家学者对艺术生特点的分析大都是基于共性的分析,但是在工科高校与艺术院校、工科高校与综合性高校、不同工科高校之间以及艺术生不同年级和年龄段中间、在艺术生不同专业中间,艺术生的学习风气存在明显差距,所以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花大力气统计分析学生生源构成、男女比例、兴趣爱好等信息,进而对学生做出综合研判,制订针对性教学计划,确保“两课”教学有的放矢,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

2.扭转谬论,培养理性,提高认识。通过鲜活案例讲清“两课”教育对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端正学生“两课”学习态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具体而言,教师在第一堂课上就应该“开宗明义”, 讲清楚“两课”之所以成为学科的理论根据与现实根据,讲清楚“两课”教学要求与考核要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必须认真学习“两课”知识的法理基础,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

3.巧用案例,多用视听,典型化人。大多数艺术生感性直观,缺少理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在给艺术生准备“两课”课件时,少用传统的条例式教案,多用图片、简笔画、漫画和短小精悍的视频资料课件,通过丰富的视听资源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两课”学习的欲望。在案例选取时,要注意时效性,把反映时代精神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容和素材及时补充进课件中,确保“两课”教学的生命力及现实感染力。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虽然是“史”,但史为今鉴,一定要结合当今时代的国际国内形势去讲。

二、提高教师素养,奠定教学创新基石

从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活动认识来看,学生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客体,教师则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成功与否,教师个人因素无疑具有决定性作用。

1.加强哲学与史学功底,提高课程的理论性和厚重感。有学者指出,“‘两课’教学绝不是单纯的政治理论教育,更不是政治说教,而是系统的社会文化知识传授与理论讲解,它涉及哲学、法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文化学以及众多自然科学的内容,是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知识的全面展现”。就艺术生的“两课”课堂来说,我们认为既要注重课程的理论性,又要确保课程的趣味性,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哲学与史学功底。哲学是人生的向导,它不是虚无缥缈的,而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教师应该通过身边的案例把它讲透讲明。同哲学一样,史学本身也不枯燥,也不是虚无缥缈的。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时,一定离不开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史学功底和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实际经历。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要想讲好历史,则必须结合当今形势才能讲得生动。

2.美化教学语言和身势语言,增强感染力。艺术专业学生上课时,不喜欢个性沉稳、手段单一的授课形式,而是喜欢个性突出、手段多样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自身的语言魅力,除了练好普通话之外,还要在课堂上使用高低错落、“比手画脚”等交错出现的身势语言,通过丰富的语言形式,始终把学生聚焦在课堂上。另外,教师在身势语上,应当适时增加一些表演的成分,通过夸张的动作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3.加强师德修养,正己正人。前面提到,艺术专业学生感性强而理性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并非坏事。一般感性强的人,情商很高,看重亲情、友情、爱情,这需要我们予以“同情的理解”,“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教师要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热爱,必须先自爱,其次要爱人。高校教师队伍中,因一些教师个人修养不够,作风不正,不时有负面新闻报道,玷污了教师队伍的高尚性与纯洁性。给艺术生授课的“两课”教师,尤其应努力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切实做到爱生如子,真诚对待艺术生,学着用他们所喜爱的方式去交流,努力和他们打成一片。只要秉承“也许不能和艺术生成为最好的师生,但一定能和艺术生成为最好的朋友”的理念,就会奠定“两课”教学良好互动的坚实基础。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要要求学生做到真、善、美,自己必须潜心修炼真、善、美,身体力行,用亲身行动去熏陶学生。

三、坚持教育主线,把握教学创新方向

“两课”教学中始终要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这一主线,把它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1.贯彻好民族精神教育,以辅主线。在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这条主线的过程中,对艺术生的教育还要贯穿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这条民族精神教育的“副线”。真正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一种爱国主义。例如,我们在讲“形势与政策”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时,要旗帜鲜明地告诉同学们:打砸抢烧日本品牌商店和物品是刑事案件,不是爱国行为,要具备一个大国国民应有的风度和气魄,才不至于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当中。

2.辅以行为处世教育,“艺”而不怪。一些艺术学生对艺术有曲解或不正确的认识,不少学生把行为怪异、奇装异服、人无我有等当成艺术,而从根本上忽略了艺术生也是人的属性。因此,“两课”教育首先还得对艺术生做好“做人处世”的教育,让艺术生明白做人的原则、处世的方法、生存的道理,把基本的社会行为道德规范教给他们。同时,针对艺术专业实际情况,任课教师必须把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本质和艺术价值追求等讲透彻,引导艺术生树立正确的艺术目标,而不是热衷于哗众取宠的不良嗜好。

3.注重循循善诱方法,潜移默化。“两课”教学实质上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务的,就是教育学生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为中国“四个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但在艺术生的“两课”课堂上,我们不能这样泛泛去讲授,因为它不符合艺术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如果这样,学生往往会反感,就会产生学习的抵触情绪。因此,注重“两课”教学的方法十分必要,教师应循循善诱,系统介绍“两课”的脉络体系,理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一脉相承的关系及对艺术的指导作用,让艺术生明白,艺术需要理论指导,艺术也能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只有把艺术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事业中才有意义和价值。这样学生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让学生从骨子里接受“两课”传递的时代要求。

总之,艺术生的“两课”是可以开设好的,也是必须开设好的。而如何开设好艺术生“两课”,这需要任课教师不断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君.艺术院校“两课”教学创新初探[J].企业技术开发,2009(10).

[2]洪晓楠,杨慧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廖勇.关于艺术院校“两课”教学的创新思考[J].音乐探索,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