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形物语》的精神内涵以及好莱坞浪漫元素

摘 要:好莱坞电影擅长利用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关注点,它所创造的爱情神话早已經深入人心。从爱情片“魂断蓝桥”“泰坦尼克号”,“人鬼情未了”等等,从跨阶级爱恋、生死世纪恋到人鬼之恋,好莱坞不断寻求爱情电影的创作突破,力求在大体故事框架中,不断加入新元素,让观众既熟悉又欣喜。本文将从影片《水形物语》入手来分析该片的艺术手法以及其中所蕴涵的好莱坞痕迹。

关键词:水形物语;精神分析;浪漫元素;好莱坞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7-0107-02

禅师曾经给人们留下一个故事:从悬崖上掉下来的人抓住了一个分支。他生命中岌岌可危的人只能向上攀爬,但在他的指尖找到了一颗鲜红的草莓,于是他开始津津有味地品尝它”[1]。爱情就这颗是甜美可口的“草莓”,它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段历程,各种艺术形式也注重对爱情的描写刻画,有的甚至不惜把感情线当成主线,好莱坞自然也产生了许多经典的爱情故事。

一、浪漫爱情故事:超越物种和缺陷的爱恋

影片“水形物语”是导演吉尔摩德尔托罗的作品。该电影于2017年8月31日在威尼斯电影节上首映,并于2018年3月16日在中国发行。虽然票房远不如口碑那么可喜,但它在艺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获得了第90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和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影片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甚至有些落俗,主要是围绕“草莓”展开主线,只是与以往不同的是,它聚焦于一个超越物种与缺陷的爱恋——“人鱼恋”。不同于以往的是,这次的人鱼不再是个女性的化身,而是神明的化身,它可以像人一样直腿而立,可以在水中以及空气中呼吸,甚至它还拥有超自然的特异功能。但是正是因为它这些与人相异的地方,让它在第三世界(南美洲)被奉为神灵,在第一世界(美苏)却看作异己,他们心中认为只有人类是上帝的宠儿,它没有资格与人类相提并论,所以安保队长以及上校用极其粗鲁和傲慢的态度对待它。从男主的人物设定就可以看出,他是个类人的生物,但由于其外貌、生存环境的差异,被主流人士视为异端。

而女主艾莉萨是个孤儿,同时是个聋子,脖子上也有疤痕,由于她的缺陷使得她常年生活在下层社会当中,接触的外界十分有限,没有太多朋友。她的朋友泽尔达是个黑人,在这份友情当中,她始终扮演着聆听的角色,倾听她的好朋友泽尔达对家庭、对生活的抱怨。她的另一个好朋友吉尔斯是同龄的同性恋女子。不时给他带去三餐,陪他一起去见他暗恋的服务员。而在那个时代,黑人和同性恋是为人不齿的。由此可见,艾莉萨是个心地善良、内心包容、热爱生活、思想也十分前卫的人,这也就为艾莉萨接受并爱上人鱼作下了铺垫。

二、另类意义上的自我救赎

这部电影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救赎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冷战期间,影片的基调也是以暗色为主,灰暗的生活笼罩在人们心中。故事的主要场景是在政府的高级研究所当中,研究所是个精英集中的地方,泽尔达也说过“他们是全国最聪明的人”,而女主艾莉莎却只是研究所当中的一个清洁工,还是个哑女。从她的交友圈就可以看出她是个社会地位比较低的人,她每天上班打卡、下班打卡,过着周而复始的生活,直到在实验室里与人鱼的邂逅,才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

而艾莉莎和人鱼的邂逅是十分有设计感的。艾莉莎在实验室里打扫,看到了被透明箱子装运进来的人鱼,起初她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就伸出自己手去触碰,导致箱子里面的人鱼有了反应,最后被强行清出实验室。而艾莉莎和人鱼真正意义上的见面是在安德鲁被人鱼咬掉两根手指,艾莉莎和泽尔达被要求去打扫卫生的时候,艾莉莎通过透明的立式装箱中看见了人鱼,他们俩互相触摸彼此,就像是照镜子一样,怀着对彼此的陌生和好奇。根据拉康的“镜像理论”,“自我是另一种,一种想象的,渴望的,疏远的,扭曲的,错误的物体。”[2]。导演托罗有意设计的这个情节或许是在向观众暗示艾莉莎就是人鱼,而人鱼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艾莉莎。

这也就不难解释艾莉莎对人鱼有种莫名想要接近的冲动。从一开始艾莉莎把人鱼当作她的好朋友,给他带鸡蛋、听音乐以及试图与他交流,正是因为她认为她和他是同类人,她觉得他和她都是孤独的。正如艾莉莎对好朋友吉尔斯说“他是她见过的最孤独的人”,所以她想帮助他,救赎他。出于好奇,艾莉莎偷偷潜入研究所与人鱼单独相处,开始和他平等地交流,她发现他可以欣赏音乐、学习语言。在她看来,除了样貌、生存环境不同之外,人鱼和她是一样的。而在安德鲁看来他只是个供研究的生物,是可以为研究卫星提供了帮助的试验品。在理查德将军的带领下,人鱼被电击、被拷打,受尽非人的折磨。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总是有两种发泄方式:一种是用暴力来隐藏恐惧,用强势来标榜地位;一种是试图沟通交流、相互理解。理查德属于前者,艾莉莎属于后者。

所以当安德鲁和上校提出要解剖人鱼的时候,她不假思索地想救出“自己”,但是过程还是很艰辛。但是开始吉尔斯并不同意帮助艾莉莎,后来还是妥协。营救途中遇到泽尔达,她不理解,但是还是选择帮助。因为他们愿意帮助自己的同类人,在水中的生物实际上也是他们自己。被困在实验室,陷入生活的泥潭之中,处在冷战的恐惧之中,身份的差异,肤色的差异,性取向的不同以及内心思想的矛盾,救助人鱼就像救助他们自己,救赎自己的灵魂。

三、好莱坞浪漫的渲染

浪漫的元素是好莱坞浪漫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好莱坞也擅长渲染浪漫。影片中女主艾莉莎本人虽然过着平静的生活,却让人感觉简单而精致,场景的打造、经典电影的出现等都增加了影片的浪漫感。

第三人称叙述是在电影开始时采用的。吉尔斯扮演着浪漫故事讲述者的身份,采用童话故事的语言风格,让人觉得真实而又飘然于一般现实之上。影片结尾艾莉莎和人鱼跳入大海之中,吉尔斯幻想人鱼治愈了艾莉莎,并帮助她长出了鱼鳞,在水中呼吸。整个影片的叙事方式就是架构在想象的场景之中,虚实结合,给人一种浪漫、超乎现实的感觉。

开头虚幻的梦境与红绿色彩的运用。影片一开头就是昏暗的水下环境中,不斷有绿色的水泡往上冒,接着是水下的生态环境,再加一盏灯在狭隘的走廊中加以点缀,不断前移的镜头有种带领观众去探索故事的意味,接着又揭示了这些画面都是在艾莉莎的梦境里初出现的,这也就在靡靡之中建立了某种联系——艾莉莎也是属于水下世界的。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梦是满足欲望或无意识的表达。大胆的色彩也是这部电影浪漫的重要体现。影片中女主艾莉莎的服饰在开端多是暗绿色的,影片的影调也是暗绿色,甚至连安德鲁的妻子做的“巴菲果冻”也是绿色的。直到后半段艾莉莎与人鱼相恋以后,她开始穿红色的衣服,红色的高跟鞋,这两种颜色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常穿的颜色,由颜色的转变来暗示人物心境的改变,艾莉莎逐步释放自己,找到幸福,收获自信。

电影多次使用经典好莱坞电影的片段。影片中艾莉莎与好朋友吉尔斯相处时,看的多是好莱坞黄金时期的电影,表达了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对于经典的致敬与怀念。其中播放的有秀兰邓波儿的《小上校》,让艾莉莎和吉尔斯跳起了老式好莱坞的踢踏舞,这只是本片奇幻的情节之一,艾莉莎在拖地时也经常跳着舞步,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她是个内心十分浪漫的人。让人惊喜的是人鱼在伤了吉尔斯逃出去以后,离开狭小的空间,独自来到人世,他居然跑到电影院去看《巴霍巴利王》,从这个桥段的设计就可以看出,导演托罗将自己的一部分浪漫情怀寄托在人鱼身上。最精彩的是艾莉莎在放走人鱼之前的内心独白以及和人鱼的独舞片段,这是片中艾莉莎唯一说话唱歌的片段,虽然只是幻想,但是这代表了艾莉莎内心的转变。她从一个默默无闻、有些自卑的哑女转变为一个敢于幻想自己是主角、由自己来主演的爱情故事,证明艾莉莎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存在。这个片段是致敬经典电影《海上恋舞》的歌舞场景,也是导演托罗在给老电影写出的一封情书。“在拉康,幻想并不是满足的需要,而是一种不满足的愿望。拉康认为:欲望的目标永远消失了,恰恰,幻想的功能是保持欲望而不是满足欲望[3]。”。在现实生活中,艾莉莎永远都无法像片中这样来唱《 You’ll Never Know》这首歌给人鱼听,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正是因为这个愿望无法满足,才促使艾莉莎通过幻想来满足她,来维持自己的欲望。

好莱坞偏好惊心动魄的离别场景。在经典浪漫“灵魂之桥”中,白发的罗伊上校盯着滑铁卢上面的栏杆,正是因为他爱玛拉而离开了他。而在这部影片中依旧有离别的场景。在10号下雨的日子,艾莉莎决定送人鱼回归大自然,这也是影片的高潮。安德鲁发现是艾莉莎运走了人鱼,去码头抓回人鱼,怀着对人鱼和艾莉莎的恨,安德鲁用枪杀死了人鱼和艾莉莎。但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人鱼有自我修护的功能,他不仅活了过来,还打伤了安德鲁报仇,最后带着艾莉莎一起跳入大海。这个片段虽然采用了好莱坞经典的“一分钟营救法”,人鱼复活,报仇雪恨,并最终救了艾莉莎,安德鲁最终发现这个他看不上的人兽真的是神灵,将影片推向高潮。

四、结 语

影片除了讲述艾莉莎和人鱼的爱情以外,还有一个主题就是讲述冷战背景下走在人生边际的社会众生相。所有的角色中,哪怕是伤害人鱼的人,他们都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恶人。他们自己的身上也背负着中产阶级为生活奔波的压力与无奈,最终在高压中崩溃,可恨中带着可悲。正如安德鲁,他所有的外壳分明都是恐惧的倒影。

影片的名字“The Shape Of Water”本身就蕴含着很深的哲学意义。水,就是因为没有“形状”,才具备各种可能性,就像每一个生命的价值一样。凡是以肉体为承载的生物体,最需要克服的就是肉体的束缚,而获取精神的自由。影片的最后人鱼抚平了艾莉莎的伤疤,在吉尔斯的想象下艾莉莎长出了鱼鳃,能够在水下生存,也是吉尔斯愿望的满足。理想主义作品总是散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仅仅因为过度满足的欲望(非常令人愉快)的视线让人们从梦中醒来,每次一部虚构的电影都不受欢迎,这是因为它或者被满足得太多,或是是被满足得不够,或者是,既被满足得太多,又被满足得不够。[4]”,这部影片虽然架构在不真实的剧情上,但是它就像柏拉图的《理想国》,它指出了理性国度是什么样子,我们应该憧憬这样的国度,并且,我们当中有部分人就处在这个国度当中。

参考文献:

[1]肖岚.好莱坞爱情电影的浪漫元素解读[J].电影文学,2015(07):53-55.

[2]史可扬.影视批评方法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72.

[3]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57.

[4](法)克里斯蒂安.麦茨想象的能指——精神分析与电影[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