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与时俱进。本文以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为例,运用“雨课堂”软件进行有益的教改实践探索,分析教学效果,探讨制约因素,以期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普及和推广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雨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当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延伸和拓宽了教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雨课堂软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又是一次发人深思的尝试。

一、雨课堂的概念及功能

“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一款免费教学软件,现已升级到3.0版本,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赋予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环节全新的体验[2],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教学改革。

以雨课堂为代表的智慧教学平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主要教学功能包括:一是为学生提供了多维的学习环境与资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二是为教师提供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让教师通过课件的实时推送、测验的实时反馈、学生的答疑弹幕、过程性数据的采集及课堂报告的及时生成而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三是为智慧教室的实现提供有力工具,为智慧教学提供支持。

二、雨课堂在“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以学生主动性学习为主构建完备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中,充分发挥雨课堂创设开放式学习环境功能,提供丰富的符合大学生学习特征的优质教学资源,使学生由“必须学”向“想要学”转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混合式教学理念。混合式教学指以网络教学平台为核心,以各种网络教学资源和信息沟通技术为辅助[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传统教学优势和信息化教学优势相融合,将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从而灵活、高效地组织、实施教学方式。

3.知行合一理念。坚持主渠道与多途径相结合,注重教、学、做合一,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并将思政教育教学延伸至课外和网络,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二)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确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第二章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运用雨课堂教学软件,突破教学重难点。具体思路:一是以雨课堂教学平台为依托,引导大学生课前预习,聚焦理想信念话题。而后启迪大学生深入思考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二是充分运用雨课堂软件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资源,丰盛汇报成果,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坚定理想信念,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使思政课成为理论课、求知课、疏导课、实践课,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针对性、吸引力和说服力。

(三)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教师选择播放《重走长征路》等VA视频,创设情绪色彩浓郁、场景生动形象,情节感人至深再现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险阻、恶劣环境的场景,让学生入眼入耳,在生动形象视频的具体感知中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产生心灵的震撼。而后聚焦视频情节引导学生讨论,深度体验红军战士长征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深度感知红军长征“万水千山只等闲”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新时代新长征同样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的观念,让激趣、明理、导行融为一体,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案例研讨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雨课堂软件有目的地引入《哈佛大学25年跟踪调查》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讲授,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导学生深入研讨,理解教材,明白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3.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布置任务,组织学生围绕任务展开个人或小组的研讨、汇报与交流,从而达成共识。做到课前、课中及课后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圆满完成“课前导预习、课中导学习、课后导拓展”教学任务。

4.混合式教学法。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础上,通过运用雨课堂软件、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等,将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线上”+“线下”的综合式教学方法,从而将死板的知识讲授变为师生之间线上线下的频繁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传统填鸭式教学转换为生动活泼的自主探究学习,让师生教学相长。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导预习——问题导向。课前,教师准备教学内容,制作好PPT、试题、课前预习作业,在PPT上插入教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并在雨课堂平台上适时推送PPT及两份预习作业:一是观看微电影《国赛一等奖获得者——记2018届艺术系学生徐颖》。思考“徐颖的成功来源于什么”?二是家庭成员调查。以“你们家三代人的理想是什么”为问题导向,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思考问题、搜集信息等,通过一系列课前预习环节,对新课形成总体认识,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2.课中导学习——探究导向。教师利用微信通过“雨课堂”软件自动生成本节课二维码,学生通过微信,扫描平板电脑上的二维码登录线上课堂,同时完成课堂考勤签到。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聚焦本节新课探讨的主题:理想信念的內涵及重要性。课上,教师既发挥主导作用,针对理论知识重难点作生动精辟讲解,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时问答互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让学生在情景中悟道,在明理中导行,让思政课活起来。比如让学生观看VR视频中的红军长征场景,感受红军战士在理想信念支持下以顽强意志排除万难的高尚品质,而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探究兴趣,接着呈现问题链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理解“长征就是理想信念的远征,是人类历史上一首壮丽的理想信仰史诗”这一道理。思考当代大学生如何接过前辈理想信念之棒重走长征路,让理想信念入脑、入耳、入心,引导大学生今后要在学习实践中将长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在走上社会后长期坚守,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这就有效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鉴于课上PPT能同步到学生的微信,学生不再忙于抄写知识点和拍照保存,可以直接将重要的章节保存以便日后查看和复习,这就让学生更能专心思考、深入探究。

3.课后导拓展——践行导向

課后,围绕本课认知的重难点,组织在线测试,题型除了单选、多选题外,还包括主观题。课后测试不仅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反思和检测,雨课堂上的反馈结果也会引起教师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调节性思考。本节课上,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制定《我的梦想——大学三年规划书》并扎实践行。通过制定和分享《我的梦想——大学三年规划书》,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升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中有鲜明、深刻的理想信念获得感。

三、对雨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一)雨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或活动的积极的倾向性态度,是个体学习的内驱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与探究往往受兴趣驱使。“雨课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将课前、课中与课后学习用微信终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式新颖、独特[4],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获得了学生认同感和亲近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表现在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主动性强。其中弹幕互动和红包功能最受学生喜欢和追捧。

2.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交流

热络的师生互动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的主要表现,促进师生互动的渠道必须形式多样。雨课堂是最有效的渠道。雨课堂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PPT和微信之中,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拓展方面建立起师生沟通的桥梁,加强了师生互动,尤其是课内限时习题、课前预习、答疑弹幕、立体化数据分析等功能的运用,不仅有效实现了师生、生生“对话”,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迎合了年轻人追求“上墙”的时尚感,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并行讨论”。多媒体平台让师生互动方法更丰富,互动面广,几乎顾及所有学生。

3.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延伸

课后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学生主动践行课堂教学成果的有效检验。传统教学对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情况及知行合一情况难以把握,不尽了解。“雨课堂”通过实名班级认证,通过课后手机端发布本课复习资料和下一节预习内容,学生可以课后进行复习与预习,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通过后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掌控,一目了然[5],从而推动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延伸。

(二)雨课堂教学存在制约因素

1.运用雨课堂需要具备物质与技术条件。

运用“雨课堂”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与技术的条件。如教室电脑Office办公软件在2010版本以上,且不支持WPS;操作系统需Windows 7系统以上,并安装“雨课堂”软件,同时连接网络;其次需要学生手机端安装微信,并连接无线网络[6],教师和学生均要熟练掌握基本信息技术技能等。

2.运用雨课堂需要学生手机支撑。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带手机上课,而且有的学校需要学生使用流量,否则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将无法进行。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自觉使用手机学习,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然而,不可避免的是有部分不自觉的学生,教师还不容易发现,在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手机的正确使用,要求学生配合教师教学。

3.运用雨课堂需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雨课堂和以往的课堂相比最大的差别是教师的课前准备时间变长、工作量增大,教师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备课、磨课等。然而这些看不见的付出易被忽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虽可资安慰,但长此以往没有相应的经济回报或政策支持,教师恐难坚持。尤其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下,教师如果缺乏教学积极性,再好的教学工具难以发挥应有功效,这是运用雨课堂教学必须面对的最大障碍[8]。

四、结语

雨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智慧教学工具,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师生互动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如何确保雨课堂在混合式教学中得到科学合理运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尚需更多的教学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2]郭海成.新媒体新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及前景——以“雨课堂”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2):42-44.

[3]呼艳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8(2):87-91.

[4][5][6]李鹏等.“雨课堂”在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导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8(4):560-563.

[7]肖康.“雨课堂”的教学应用与反思[J].广东化工,2017(13):283-284.

基金项目:2017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专项)“新媒体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编号:JS171183)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