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研究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及要求,在总结过去五年的成就,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新问题、新矛盾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进入新时代,迎接新气象、踏上新征程的行动指南。从时代条件、理论依据、精神内涵及基本内容、重大意义等角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推进“三进”工作,有利于打好“2017年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攻坚战,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把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等角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谋篇布局,深刻回答了“坚持核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是一套构架完整、内涵丰富、思想深远的科学理论体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宏观把握、微观研学其知识理论,寻找思政课教材、课堂教学、学生期待和需要的着力点、契合点,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打好“2017年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攻坚战,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高度肯定了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成就、规划了未来的发展蓝图,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这一重大问题,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被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时间积淀下,从量变向质变飞跃、总结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对我国社会主义阶段性特征深刻把握下形成的,是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体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涵及基本内容表现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上,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布局、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环境、政治保证等,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军队、外交等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

(一)立足现行教材,修改完善教材体系

1.理清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归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和“源”于马列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是我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中提出的,重点在“新”的这个节点上,出现了很多新观点,新提法,新目标,新任务,新思想等,需要我们加强学习、辨析研究、深入领会。

2.及时修改并完善教材内容和体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丰富多彩的方式写入教材体系,与现行教材融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最新理论成果,现行思政课教材要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及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和精神融入教材中,展示出较强的针对性与现实性。

(二)将教材体系逐步向知识和教学体系转化

1.在教学前,教师应着力把握思政课所有课程教材的知识结构,熟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精神内涵及基本内容、重大意义,并以教材为起点,明确这一思想中哪些内容应融入哪门课程的哪一章节讲授,把握“变”与“不变”,找准切入点,突出重点和难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和力度,配合教学案例、视频和课堂讨论,让课堂兼具理论性与生动性。

2.教材体系还应逐步过渡到教学体系。教师需以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础,在教案和发挥学生教学主体上下功夫。通过加强集体备课、精心準备教案、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情景式、讨论式教学,科学选用教学案例和视频,把教学要求落到实处。作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教材内容、十九大报告内容、记录相关疑问、课堂积极提问与讨论、课后阅读相关经典书目,达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的

目的。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

(一)发挥课堂主渠道,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中要从宏观层面把握教材的主线,梳理章节关系,微观上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对接与融合。如在“基础课”教材绪论部分、人生价值、道德观教育部分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价值观养成的内容;法治观教育部分融入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的论述,新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在“概论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章中,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最新理论成果,并介绍其主题、精神内涵和基本内容、重大意义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用“五个内涵”和“三个意味着”进行解读,阐述我国主要矛盾转变及历史演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中着重融入第二个“一百年”的阶段性战略等内容。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上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学好十九大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1.应用新媒体技术,走进“互联网+课堂”时代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清现代化教学方法的优势与弊端的同时,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让思政课走进“互联网+”时代。如教师积极参加新媒体技术培训,打破时空限制,植入“翻转课堂”理念,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媒体的形式进行教授,把课前知识预备与疑问、课中重难点讲解、课后时政热点与学习疑问讨论串联起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网络、QQ、微信交流平台,借助平台发布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及时同学生讨论十九大报告热点、和其他疑惑问题,拉近与学生距离,提高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

2.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讲中国故事、传递新思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同时,拓展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融合理论讲授、案例讨论、视频教学、角色饰演、主题讲座等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分享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后的心得体会,将精神入脑入心,确保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明确。“讲好中国故事”则需要思政课教师日常收集来自人民群众中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或者邀请故事人物原型、十九大代表等现身说法。为学生提供榜样学习的对象。此外,还应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积极挖掘红色文化教学资源,活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开展“十九大报告”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专题宣讲、校外红色景点现场教学等活动。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

(一)进入“教师”的头脑

1.用新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培养“经师”“人师”

作为高校思政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为学生树立楷模和标杆。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说到:“‘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2]”。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方面做好“经师”,在教学中,教师唯有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基础,系统传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践中的成就、经验和教训,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深度讲解两个百年目标。另一方面,做好“人师”,注重道德的坚守与践行者。教师要明辨是非,具备极强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将课堂的严肃性与民主性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经常性重视起来,用自身的高尚品行去感染学生,在学生中树立真正的威信,让学生在课堂上尊重教师,课后与教师为友。思政课教师将“经师”与“人师”相结合,尽职尽责,让学生真正发自内心的喜爱思政课,使得学生终身受益。

2.锤炼语言风格,彰显语言艺术

思想政治理论课文本话语具有极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如何将文本话语,利用身体语言、表情、语调、优质表达方式通俗易懂、扣人心弦的表达出来成为表达话语,这需要思政课教师不断的磨练与研究。首先,思政课教师应感情丰富、语态近人。教学艺术的魅力不局限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感召他人。教师利用有情感丰富的语言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忧国忧民的情怀,促使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同时,升华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其次,思政课教师应精炼语言,大道至简。用精辟的话语将抽象的理论得当的表达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用简单、精炼的语言来表达深奥的政治概念及理论,指出:“要深入浅出,要用朴实的语言阐述深刻的理论。” 最后,思政课教师应善用流行语言,紧跟潮流。教学中应使用现实生活与网络生活得到普遍赞同,又充满正能量的语言,如“点赞”、“洪荒之力”等,体现正能量和精炼的同时,与学生拉近距离,鼓舞学生。

(二)进入“学生”的头脑

1.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让新思想入脑入心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我们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第二课堂建设、实践养成等多种途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必要性和伟大实践,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2.在实践中践行,做有为青年

宣传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学生在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树立高尚的情操和信念的同时,要勇于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开展系列实践教育活动,激励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同时在学习、实践、服务中化为实际行动,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行动指南,深刻领会和研学这一思想,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确保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立足现行教材、分析课堂展示过程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准着力点,打好“2017年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攻坚战,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十九大报告[EB/OL].[2017-10-19].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19/c414305-29595277.html,

[2]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2).

[3]严书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J].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4).

[4]王晓红.用中国故事中国声音讲好思政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9).

[5]顾坚男,黄群芳.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

[6]郑琼梅.习近平总书记语言风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8).

[7]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