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deus“观后感x

对于我来说,看这部电影感到很亲切。熟悉的场景,Salzburg的大教堂,教皇宫,Vienna的莫扎特故居,古老的建筑,美泉宫,国家歌剧院,还有曾经走过的狭窄的老街道。熟悉的音乐,魔笛,Figaro的婚礼,安魂曲。尤其看到我最喜欢的歌剧艰难的创作过程,心里也捏了一把汗。一切的一切让我又回忆起在维也纳的生活。

维也纳看歌剧成为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天晚上,在不同的剧院院都有世界一流的歌剧舞剧在上演。由于财力有限,我们都会去买站票。维也纳的歌剧院的站票超级划算,国家歌剧院(Staatsoper)平时2欧元,周末3.5欧,免费存外套,每个座(站)位前都有电子屏幕显示,有德语和英语字幕可供选择。人民歌剧院Volksoper最便宜的站票只需1.5欧元,存外套是2欧元,运气好了,还能找到空座。国家歌剧院金碧辉煌,服务一流,有上流社会的感觉;
相比之下,人民剧院装修布置上就更加平民化一点,有时没有翻译的字幕,所以最好在家对歌剧做足功课,否则很有可能不知所云。不过无论舞台设计,灯光效果,乐队,还是演员的水平都是无可挑剔的,所以性价比很高。幸运的是,Volksoper离我家走路不到五分钟, 朋友开玩笑说,我可以不穿外套快跑过去,这样又可以节省一笔额外开销。

在维也纳,人们对于歌剧和音乐会的热情也是无与伦比的,国家歌剧院几乎每场歌剧都座无虚席。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慕名而来。好的位置,最贵的票,总是很快售空。热门歌剧,即使站票也要提前两个小时去排队等候,如果去晚了好位置都被抢站了。一次在楼顶站票区看到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奶奶,一看就作战经验丰富。她提前好早抢占了最有利的地形,自带棉坐垫和望远镜,坐在台阶上看得津津有味。在过道另一边还有一个拄着拐杖的老爷爷,同样的装备,不知道两人是不是一对。很多人都盛装出席,有些人甚至穿着礼服,即使买站票的人,男士也大都西服革履,女士也大都精心修饰,通过得体的穿着来表达对音乐创作的尊重。

我现场看过的歌剧有,塞维利亚的理发师Le Barbier de Sville,Gioacchino Rossini),魔笛Magic flute, Mozart,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 Mozart,和托斯卡Tosca, Giacomo Pussini,都是十大必看曲目中所列的.记得第一次看的歌剧是一部经典喜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婚礼的前传),和子彦mm排了两个小时的队买票,然后再站了三个小时看歌剧,看完后超级兴奋,完全沉浸在音乐中,居然一点都没觉得累。从那以后对歌剧有了浓厚的兴趣。在维也纳的最后一个星期,知道以后再享受顶级歌剧的机会不多了,于是每天晚上,只要看到有著名的曲目便奔去欣赏。那也是我最充实的一周,白天上一天喜欢的课程,晚上6点回家后,吃点东西,稍微修饰一下,洒点香水,便赶场似的去看演出。劳逸结合,过得很充实潇洒,很怀念那种生活。

最幸运的一次,是在Staatsoper看芭蕾舞剧Manon。因为当天在家开了个Chinese dinner party,我没有事先买票,开场前10分钟赶到。上网查的最便宜的坐票是7欧。在售票口才得知,7欧的票只能听,看不到舞台。于是我匆匆赶去买站票(两个售票点在不同的地方)。刚走不远,旁边人提醒我,掉了东西。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节目单掉了。犹豫了一下,调头去捡,正在这时奇迹发生了。一个老太太A俯身捡起来递给我,我赶忙接过道谢。她问我是赶去买票吗,我点头称是。她却说,她有一张多余的票,在包厢中,很好的位置。她的朋友临时有事不能赶来,如果我愿意可以把这张票送给我。我被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得有点晕,欣然接受了她的邀请。我们去了第8包厢,她把最好的位置让给了我,视野极佳。中场休息的时候,我们聊了很多,她很热情和友好,作为答谢,我请她去喝了杯饮料。演出结束后,我们又碰见另外一个老太太B,B不说英语语,不过她去过中国,很喜欢中国。于是A就当起了我和B的翻译,并向B介绍了我的情况。B还给我们秀她参加operaball时的照片。临走的时候,A老太太让我写下我的家乡的名字,说她去中国的时候会去旅游,于是我给她留了我的电子邮件和电话。她也给我了她的电话和家庭地址,说我再回维也纳的时候可以和她联系,可以一起去喝咖啡,她也可以show me around Vienna。B老太也给A老太留了她的电话,嘱咐A我来维也纳的时候,也一定联系她,大家一起去喝咖啡。我心里一个感动啊,第一次发现自己对老太太们也这么有吸引力,还是感叹奥地利人就是这么热情好客。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维也纳人都热衷歌剧。去看音乐会和歌剧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外国游客,,交换学生去看的也不少,当地青年人热情不大。不过歌剧院给青年人提供很优惠的套票,鼓励他们支持国家艺术。像我室友,就很少去歌剧院,用他的话来说,歌剧就是给外国游客准备的。用他妈妈的话来说,奥地利年轻一代不懂得去欣赏和珍惜他们的文化。我曾很羡慕地说,做一个维也纳人真好,有这么丰富的文化生活,每天晚上都有世界顶级的表演可供选择。Flo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年轻人应该去酒吧,去蹦迪,等老了跳不动了才去歌剧院和金色大厅。比起歌剧和古典音乐来说,流行歌曲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我不太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古典的东西的价值是经过时间的考证的。几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精品,是文化的精髓,更值得去用心欣赏。几百年后,或许已经没人知道Michael Jackson是何许人也,可是Mozart的曲目仍将继续被人传唱。

------------------------------------------------------------------------------------------------------------------------------ 关于电影 ‘Amadeus’ 故事以Antonio Salieri向牧师的自白开始,又是次主角回忆主角的手法。Salieri从小就想当一名作曲家,他很羡慕Mozart能有一位开明的父亲,能有很好的学习音乐的环境。Salieri的父亲死了,Salieri被送到Vienna学习。他一直守着自己对上帝的诺言,洁身自好,不断努力。一次聚会上他遇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Mozart,但是Mozart给他的印象却是一个低等人的感觉,和女孩玩着下流的游戏。Salieri感到很失望,后来一系列的事件都证明Mozart仪态,礼貌,品德在当时来说都是“过于大胆”,但是他的音乐才华却毫无疑问是最棒的。Salieri感到自己受到了上帝的玩弄,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全是白费,“All I ever wanted was to sing to God. He gave me that desire, like a lust in my body, but then made me mute. Why Why implant the desire but not the ability”Salieri相信Mozart就是上帝的乐器,上帝通过他向人世间传递着信息。但是为什么是生活不检点,不懂得礼节,放肆的Mozart,而不是一直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自己呢嫉妒转为了愤怒,Salieri决定报复Mozart,以此来向上帝证明自己。他一方面充当着Mozart的朋友,一方面使出各种手段让Mozart名声受损。由于Mozart花钱不会计算,他陷入了经济危机。意识到这是一个报复的机会,Salieri充当Mozart死去的父亲,高价要求Mozart写一首安魂曲。准备在他写完时把曲子占为己有,然后杀了Mozart后在他的葬礼上演奏。父亲的死在精神上折磨着Mozart,而生活中他又不断的饮酒而损害着自己的身体。由于劳累过度,Mozart还未完成安魂曲就挂了。镜头又拉回到老年的Salieri这,他一直坚持着说是上帝将Mozart带走了,为的是不让他窃取那最后的一支安魂曲。在Mozart死后,他看着自己的音乐才华不断衰竭,被人们所遗忘。他也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影片最后是Salieri在轮椅上,对着一群精神病人说“Mediocrities everywhere, I absolve you, I absolve you, I absolve you all。”但是却以Mozart那天真的笑声来结束。

Amadeus的拉丁语义为“上帝所宠爱的”,以此为片名不仅表示说的是Mozart,更加入了一种宗教的色彩。Mozart是上帝眷顾的天才,但是天才不懂得谦虚,天才不懂得人情,这样必然要受到凡人的排挤。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对比。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天才,生活放荡不羁,看不起世俗,不顾礼节;
另一个是严谨的努力的凡人,时刻穿着深色的衣服,遵守各种礼节,但是却始终比不过上帝的宠儿。相比之下,我觉得Salieri更为可怜。如果一个人用自己的贞洁和一生的努力来换取一项技能,那么他对这项技能一定是有着疯狂的爱好,而这种爱,也绝对是最纯粹,最热烈,但也是最脆弱,最容易崩溃的。Salieri对于音乐就是这样,但当他看到Mozart时,看到这样一个低下,荒唐,傲慢的人竟被上帝选作宠儿时,世上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一直虔诚的相信着上帝,一直全心的付出,换来的竟然是这样一个结果。相反,容易得来的东西最不被珍惜。拥有着音乐方面惊人的天赋,影片中的Mozart放荡不羁,傲慢无礼,为人处世方面“笨”得有点过分,任意的挥霍着自己的生命。最后,终于在Salieri的精心安排下,上帝收回了自己的乐器,而Salieri也变得江郎才尽。

天才与凡人,究竟谁更可悲Mozart是可悲的,他被世人所嫉妒,所排挤,不懂得生活之道,有着惊人的天赋却不能很好的使用,在贫困中结束了一生;
Salieri是可悲的,辛苦一生却发现自己被上帝所出卖,上帝只给了他鉴赏的能力,却通过Mozart来传递信息,Salieri只能在一旁干欣赏,他在嫉妒和懊恼之中度过了一生。他的悲哀就是凡人的悲哀,正如影片最后Mozart葬礼时那样,我们在Salieri脸上看到的,不是胜利的微笑,而是绝望的痛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他才是Mozart的知音,只有他懂得Mozart的音乐,也只有他能够从Mozart的音乐中听到上帝的声音。看到自己一直渴望的才能被另一个自己看不起的人所占有,这种感觉只有Salieri能够体会。他对Mozart既是嫉妒,又是钦佩,最终交织成一种绝望的报复。正如影片最后他的那段话世上的凡人啊,我宽恕你们。最后只在柔美的钢琴声中传来Mozart那孩童般的笑声,仿佛上帝正在嘲笑着世间的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