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主要指标评析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kjcf/kjcf201001/kjcf20100106-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kjcf/kjcf201001/kjcf20100106-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kjcf/kjcf201001/kjcf20100106-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kjcf/kjcf201001/kjcf20100106-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kjcf/kjcf201001/kjcf20100106-5-l.jpg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是决定国家在国际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等诸多领域发言权和主导权的关键。单项关键指标评价法具有直观、简捷、客观实用的特点,可以将系统理论具体化,同时也是发现问题的最佳途径。本文运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十年发展的关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及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对国家直接创造财富、高新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高新技术产业进出口贸易、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能力等六个方面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得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十年发展无论在规模数量上还是内在质量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同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程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十年产值规模评析
  
  产值规模指标是反映高新技术产值总量的指标,它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实力的直接体现,代表着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水平。十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规模发展变化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以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2003年28128.5亿元,2004年27768.6亿元,2005年 34367亿元,2006年产值41996亿元。自1997年到2006年,十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5.85倍[1]。运用统计数据分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与制造业总产值的增长变化见图1。由图1不难看出,制造业十年发展存在波动,而高新技术产业一直在稳定快速发展。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53%,居明显优势地位。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和办公设备制造业以及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大体分别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的12%、2%、30%、3%。1997年至200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由7162.68亿元增加到近2800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41%,2004年到2006年平均每年增长近26%,而同期制造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94%。从数据和图表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和在制造业的比重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评析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是指本年度高新技术产业比上年度产业的增加量,它主要体现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进步水平,这种进步包括整体进步水平和具体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步水平。从高新技术产业实际发展数据不难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上升幅度。(具体指标见表2)
  由表2数据与其它统计数据计算可知,从1997-2003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每年平均增长32.41%,远高于制造业年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16.62%的水平。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平均增长速度最快,高达66.3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次之,达到36.13%,大大高于整个产业的平均值,航空航天器设备制造业位居最后,占6.23%,远低于整个产业的平均值。各具体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表现及十年发展历程见图2。主要高新技术产业中,只有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超过制造业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占 30.95%,其它均低于制造业的同项比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重相对较低,分别只有16.51%和14.27%,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和产出水平不高。通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与其它国家的比较,2000年美国23.0%、日本18.7%、韩国20.9%,而我国仅为9.3%[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虽然逐年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总量也比较低,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相比之下,韩国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其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远大于我国,由此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不足。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利税评析
  
  产业经济效益是衡量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其中,产业销售收入、产业利润和产业利税是产业竞争力强弱的主要体现,1997年到2006年十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效益的这三项指标见表3。
  高效益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显著特征之一,但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情况来看,其高效益优势并不明显,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所创造的价值只占较小的份额。就五个主要具体产业而言,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所实现的销售收入、利润和利税都是最高,分别为48.63%、47.45%和44.22%;航空航天器设备制造业排名位居最后,三项指标均只占2%左右。从图3中可见,2004年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效益指标开始出现大的发展势头。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评析
  
  从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较发达国家以及我们邻近的韩国都存在较大差距。(见表4)
  全员劳动生产率不仅反映出经济效益,也反映着生产力水平,综合表现出一个产业的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目前,从全员劳动生产率上看,我国整体上是稳步上升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制造业的其他领域相比较具有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但仍大大低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国家,如2002年,美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高达69997美元,为中国的42倍之多。具体到高新技术产业,据2004年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统计,2002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为10800美元,美国2000年为117000美元,日本2001年高新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也高达89900美元,德国2001年为52600美元[3],都远远高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这说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贸易状况评析
  
  进出口规模是衡量产业国际市场份额的重要指标,而竞争力强弱通常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和产业内贸易(IIT)来表示。
  由表5可见,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和进口额都得到了持续高速增长。十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出口变化趋势见图4。虽然在进出口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不高[4],从1997到2003年间,高新技术产业的贸易竞争指数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一直为负,说明逆差虽然在减少,但进口一直大于出口。200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首次实现顺差,贸易顺差达41.1亿美元。2004年进出口净增973亿美元,首次超过3千亿美元,在2003年出口净增425亿美元的基础上,2004年出口净增552亿美元,拉动外贸出口增长13个百分点,国际竞争力贸易竞争指数(TSC)为0.012。2005年我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贸易竞争指数(TSC)为0.045,从2005年开始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出口第一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内部技术领域分布结构体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内部出口主体的构成。从1995到2006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所有领域均出现了出口大幅度增长的局面,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能力评析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能力主要包括新产品开发能力与新产品销售、产业装备制造及关键技术和产业技术费用支出能力。产品开发能力越强,产业装备制造能力及关键技术越先进,产业技术费用支出越大,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能力就越能得以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近年来的产值、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都在不断攀升,从1997年到2006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指标平均增长均在20%以上,新产品开发能力见表6。新产品开发项目、新产品产值和利润十年中均呈现大幅度增长。另外,高新技术产业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生产技术、装备能力持续提升。持续增长的技术能力表明了未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前景。
  综上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单项指标评析,可以得出结论:十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长足迅猛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数、产值、增加值、进出口贸易额、实现的利税额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增长。五个主要高新技术产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各方面都独占优势,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整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0.9%,相对而言,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在各方面的所占比重较低。在与国际比较方面,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和韩国,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强劲,但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工业制成品进出口的比重远低于美国和日本。为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我国政府今后应加大政策调整和激励措施,在风险投资,税收、产业技术支持、高新区建设、产业孵化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拓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88-194)
  [2]李拓晨,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3(26-28)
  [3]李拓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制约因素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8.9(38-41)
  [4]李拓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7.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