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供水水质的管理措施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致使供水压力增加,这极有可能导致供水的水质受到影响,因此研究保证供水水质的一些措施将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从原水水质管理开始,依次叙述水厂制水工艺管理措施、对水厂管网的管理措施等,以期进一步加强对供水水质的保障。
  关键词:供水水质 管理 措施 监测
  中图分类号:R1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1-160-02
  水是日常生活、工业、农业生产中的命脉,其作为我们生存的必须品、生产的原料及环境必须要素,水(尤其是饮用水)的质量与我们的健康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息息相关。当前,我国城市化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进一步提高对供水水质的保障,使得人民群众可使用放心的水,是相关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原水水质保证管理措施
  原水水质作为供水的基础,如果原水水质存在问题,那么将直接导致供水水质变坏,因此加强对原水水质进行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水质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及时准确地了解原水的变化,特别是对一些敞开行的河道要重点关注。另外,还应该掌握原水的特征以及其随着季节变化的动态变化,重视对一些可能出现的污染源进行有效控制。
  1.1 安装先进仪器仪表来对原水水质变化情况进行检测
  就目前而言,水源的污染并不能根据某一特点仪表而对水源中所存在的所有污染进行全面检测,因此在水源地或取水口安装不同的仪器仪表是必须的。要按照不同水源特点,选取不同的仪器仪表,通常情况下,需要安装有溶解氧仪、浊度仪、氨氮仪、pH仪、紫外分析仪、毒素分析仪、电导仪等,而水库中还需要增加总磷检测仪、叶绿素a检测仪等,受高温高浊的影响在水源地需要增加一次投氯设备,初步消灭水中的细菌类杂质。
  1.2 建构多级联动检测及管理制度
  通常来讲,水源地的污染具备突发性,因此水源地的检测系统中,必须要建构多级联动检测系统,一级为水源地仪表仪器,二级为快速检测,三级为实验室精准测试。如果发现污染物质,就可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如果发现存在污染物质,那么二级快速检测会迅速确定污染物质,如果二级的设备仍然不能确定污染物质,那么就必须尽快交给三级联动,利用实验室检测,与此同时,还应该对水源地加强巡视,并且留取实验,以尽快发现污染物质,以采取对应措施。
  1.3 定期进行水源检查工作,并且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
  工作人员应该定期去水源地进行调查,以掌握水源地的水质变化情况,并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做到互通有无,以尽可能的保证水源水质。建立水源保护制度,水源的巡视制度,水源水质监测制度,水源水质事故报告制度。
  1.4 取水口建立一定的防止污染及应急处置装置
  在取水口应该建构有围油栏,并且储存一定的吸油毡,各个独立的取水口均应该设置投加高锰酸钾及粉末活性炭的装置。在国家规定的防护地带上游1000米定期检查,汛期应组织专业人员检查取水构筑物的完好情况,防止洪水危害和污染。
  2 水厂制水工艺管理措施
  水厂必须按照取水口取到的水源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净水工艺,如果发现水源中存在有机物污染,可使用常规加臭氧以及进行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当前分析技术不断进步,制水工艺必须由原有统一常规处理,改变为按照水源实际情况选取特定的制水工艺,从原有的宏观制水过渡到微观制水。
  2.1 做好常规处理工艺
  常规的处理主要包括将水中的浊度降低,将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尽可能的去除,依据水源本身特征及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混凝剂,例如在夏季温度高,矾花较易形成,因此使用硫酸铝,而冬季矾花形成较为困难,需选用无机高分子材料作为混凝剂,如聚氯化硫酸铝、碱式硫酸铝及水玻璃等。另外,由于白天和晚上用水量不同,如果水量偏少而导致的G偏小,颗粒碰撞机会降低,混凝条件缺乏,那么即使沉淀时间再多,净水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关闭沉淀池。总之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确保水厂运行良好。
  2.2 合理选择消毒剂及消毒方式
  消毒是制水工艺中一项主要环节,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最主要的措施,因此依据不同的水源选取消毒剂及消毒方式尤其重要,当前,常用的消毒剂主要有:氯、氯胺、二氧化氯、高锰酸钾、臭氧等。(1)氯作为消毒剂,消毒效果理想,价格相对便宜,操作时也较为简单,而氯消毒通常分为化合氯与游离氯消毒。(2)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水中和有机物反应不会产生三卤甲烷,游离的二氧化氯较为稳定,作用时间较长,需要投加量一般较少,但是二氧化氯与水中的大多数还原物质相互反应产生亚铝酸盐及铝酸盐,通常情况下有60%的转换率。(3)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可当做水处理的预氧化剂,但是臭氧特别容易出现衰变,不能保证持续杀菌,因此通常情况下不作采用。(4)高锰酸钾也是一种氧化剂,对水中存在的锰、藻类去除效果良好,但是在投放时,必须注意控制投加量,投放过量会导致供水水质的色度增加。
  2.3 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管理
  (1)使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时,必须控制投加量,也可使用二氧化氯与氯混合使用的方式,既能有效控制二氧化氯投放量,还可降低三卤甲烷的产生。
  (2)如果水源耗氧量超过3mg/L,就必须利用化合氯进行消毒,这样可有效控制三卤甲烷的产生,如果采用游离氯进行消毒,则应该分段进行添加。另外pH、反应时间、水的温度也会导致三卤甲烷的产生。
  2.4 去除水源中存在的氨氮
  对水源中氨氮去除通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是进行生物预处理,但是因为温度影响,通常水温处在10℃,在这个温度下,生物预处理效果不佳,如果水经过长途运输,也可进行降解,但是需要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量,这种方式对氨氮的处理效果也不错。另外,如果发现水中的氨氮含量并不是很高,可以使用折点加氯的方式来除去水中的氨氮,通常情况下,氯的添加量为氨的10倍,才可有效的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