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从“舍得”到“值得”


  观念: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观念超前一步,创新就领先一步。观念就是思想意识,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自主创新,首先必须创新观念,特别是要有自主自强的精神,要有敢于创新的魄力,要有敢冒风险的意识。
  
  从“舍得”到“值得”
  
  ——四联集团崛起的背后
  ○ 本刊记者任 泥
  
  今年1月中旬,从中国四联集团传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套核电站过程控制系统仪表,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垄断,使我国核工业领域用上了自产的智能化仪器仪表。长期以来,我国核工业领域大型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只能依靠从国外引进。四联集团经过几年努力,突破了核心关键技术,陆续推出了核电主控仪表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
  这一骄人成果,凝结着四联集团自主创新的智慧和心血。“十五”期间,四联集团每年对科技进步的投入占整个销售收入的5%以上,仅研发资金投入就占销售收入的3%。按其2005年30亿元销售收入计算,在科技进步上就投入了1.5亿元。
  一个历史包袱沉重的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怎么会如此大方?
  在号称“工业IT”的仪器仪表业,四联集团是国内鼎鼎有名的龙头企业。但是,在世纪之交,面对众多跨国公司挟高新技术产品涌入国内争夺市场,四联集团逐步陷入绝境。
  进入新千年,集团新领导集体上台,眼看竞争力一点一点地失去,忧心如焚。放眼国外同行,无不是大把技术专利在握,攻城掠地,而自己总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说到底,四联缺的就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看到了自己的“短板”,集团董事会的思想很快统一,战略性地提出把经济发展转轨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通过自主创新,突出重围。董事长孙维梁咬着牙说:“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技术创新搞上去!”
  观念一变,一通百通。于是,总经理亲自担任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组织制定和实施全公司的科技发展战略,从领导班子、组织机构、资源配置、人才聚集等方面,汇聚成了自主创新的合力。
  资金可以勒紧裤带来筹措,没有创新型人才怎么办?一段时间里,公司领导层绞尽脑汁到处挖人才。2000年初,总经理向晓波偶然了解到东北某大型企业的耿姓工程师是一个软件开发高手,于是,他很快与其见面商谈,终于把他挖过来。这位高手也不负厚望,很快就开发出了新产品的软件系统。为此,集团公司奖励了他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要知道,当时公司的很多高层领导,还是住在很小的房子里,有的甚至是“三世同堂”。
  2002年初,四联集团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年9月,从重庆大学毕业的王田成为了第一个进站的博士,此后又引进两名博士。4年来,四联集团已经为3位博士提供了项目经费284.8万元。
  当初的“舍得”,变成了今天的“值得”。靠着转变观念、狠下决心的巨大投入,四联集团已经看到风雨后的彩虹。
  如今,四联集团已建立起了自动化仪器仪表自主创新研发体系。包含6个研究部、9个专业研究所的技术研发中心,已成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由80多人组成的专家团队,1000多人组成的核心研发队伍,和3700多人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三流企业用专利,替人家打工;二流企业开发专利和卖专利;一流企业不但开发专利,还制定规则、标准。我们的目标是做一流企业。”四联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会秘书黄治华说。目前,四联集团已经在智能现场仪表等新一代主导产品上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核电站过程控制系统仪表不仅进入国内核领域,而且远销到西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委托四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的专家草拟一些仪器仪表行业的技术标准。四联集团,这个靠自主创新起死回生的老牌国有企业,正在向一流企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