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汽车·情愫


  沿着时间的隧道回到现实的过去中,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
  这显然是接近真实的童话;
  沿着深深的记忆隧道回到过去中的现实,这当然是完全真实的还原
  ——因为我最相信自己!
  沿着时问的隧道回到现实的过去中,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这显然是接近真实的童话;沿着深深的记忆隧道回到过去中的现实,这当然是完全真实的还原——因为我最相信自己!
  每每在平坦的公路边,看着飞驰而过的各式各样或漂亮或朴素,或豪华或实用,或庞大或玲珑的汽车;听着纹理清晰的车轮碾压在黑黑的柏油马路上发出的“嘶嘶”的声音的时候;我的思绪有时候突然会出现还是孩提时代的记忆场。然后,就会有从梦境骤然回到现实时那种短暂的间歇性迷茫,我会
  不由得问自己:这是真的!
  我的记忆大约出现在3岁左右,4岁的事情就有比较完整的轮廓,5岁到25岁的事情就像是昨天刚刚发生;而25岁到昨天的事情我却感到非常遥远。于是,有这样一个非常悲惨的结论出现:你老了!
  大约是在4岁,我的记忆刚刚形成的时候,我的家住在现在的太原市并州西街6号。当时叫做:“并州西路14号1院3排58号”——这是我去“考”青年路小学的时候,唯一的一道“题”,也是我故去十几年的父亲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唯一“辅导”过我的一道“题”。
  我们的大院是当时山西省物资管理局的宿舍院。我家住着的排房,依着记忆去回想,那应该是日本人侵占太原时的兵营;更确切的讲,应该是日本军队中下级军官的家属院。因为,我家房内各屋之间的隔断都是用芦苇夹泥土制成的——这种做法不是当时我们太原人的习惯和方法。各屋之间没有门,
  “门槛”却是离开地面五六十公分的木制推拉门槽轨。种种迹象,这显然是日本式样的“榻榻米”。另外,在院子里还会经常挖出一些骸骨、钢盔、子弹和锈蚀的刺刀。调皮的孩子拿着那刺刀去逗狗,狗会龇着牙,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叫声。可见,那里有多少冤魂!
  记忆初始的时间,应该是在1962年。并州西路是当时太原市城区外围(当时太原市的城墙大部分还在)的一条不大不小的街道。早先,这里就是一条普通的土路。与其他土路不同的是,路面上铺着一层拳头大小的“鹅卵石”。钉了掌的牲口踩在上面,会发出“噶哒,噶哒”很响的声音。其实,这也就是当时许多自然形成的路和人工修筑的路之问唯一的区别。
  在这条用“鹅卵石”铺就的道路上,走的最多的就是马车。于是,“马路”这个称谓就由老百姓的口传心授自然形成。以至于,现在我们对公路的称谓依然是“马路”,而不习惯叫它“车路”,或是别的什么。现如今的“马路”上早就没有马和马车的影子了,我们对“马路”的称谓其实也应该改一下了。但是,叫什么呢?
  那时候,马车是太原市里最主要的运输工具。三五挂(当时马车的计量单位就是“挂”)、七八挂,最多的有十来挂不等的马车队,经常从我们院的大门口前走过。由于这条路东高西底,坡度还真不算小。所以,马车从这里下坡时,就会发出刺耳的啸叫声——这是驭手拉着连接木制刹车杆的皮带,让刹车杆和胶皮车轮轮箍铁框之间摩擦时发出的声音。现在,这种刺耳的声音已经听不到了。因为马车没有了,当然这种原始的“刹车系统”也就没有了!
  马车的后面,有时候会悄悄的爬上去几个淘气的娃娃,过一过“坐车瘾”。可是马路边没有过上“坐车瘾”的孩子就会操着地道的太原话大声喊:“赶马车的看后头,后头爬的个死舅舅,舅舅不是个好舅舅,舅舅的屁股光溜溜。”遇到这种情况,心善点儿的驭手也无所谓,你爬就爬、坐就坐;较真的驭手呢,头也不回,把手里的长杆鞭子向后一扬,那些“死舅舅”们就会连滚带爬地跳车逃跑。最过瘾的,是人家赶马车的把手里的长杆鞭子使劲一甩——“叭”。那清脆的响声,会让多少“死舅舅”暗地下决心:等长大了,老子也去赶马车。高兴了,让你们都上车;不高兴了,咱也拿鞭子抽你们!
  汽车,在那个时候,太少见了!如果有一辆汽车路过,就会有人喊:
  “汽车来咧——!”我们这帮满脸泥土的孩子就会风一样的跑到马路边去看汽车。其实,看到的也不过是和电影《南征北战》里差不多的那种当时称作“嘎斯”的方头四轮大卡车。叮呤当啷、稀哩哗啦的大卡车扬着尘土从我们身边走过。坐在驾驶室的司机,叼着烟卷,趾高气扬地按着洪亮的汽喇叭,用眼睛乜斜着我们这些“土老冒”。我们有时候也会捡块石头,扔到它的破“马槽”上。但是,没有谁敢去打人家的驾驶室和“牛哄哄”的司机。
  后来,我在奶奶家住了一年多,大院儿门口的马路就变平了,上面还铺上了黄豆大小的石子和“臭油”(这是我们当时对沥青的称谓。直到现在,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还有这么称沥青的)。当然,车也比先前多了些,最多的就是“解放”牌大卡车。偶尔也会出现一辆小“吉普”,我们这帮孩子就会跟着人家跑,然后气喘嘘嘘、灰头土脸地对它品头论足。
  再后来,马路上出现的摩托车开始吸引我们这帮孩子的眼球了。当时的摩托车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偏斗式三轮摩托车,这种摩托车在打仗的电影里出现的最多。不管是好人骑,还是坏蛋骑,真威风!另一种是带“轿子”(驾驶室)的三轮摩托车,一开始是圆的方向盘,后来也有的是车把。我们院里一个叫“吴骥”的满脸麻子的男人,就开着这样一辆带小“马槽”的摩托车。对这个人之所以印象深,就是因为这家伙爱喝酒,喝完酒就撒“酒疯”,撒“酒疯”的时候还会打我们这帮小孩儿,所以我们都特别怕他。再有一种就是二轮摩托车了,这种摩托车是邮局用来送电报的。后来,我才发现大人们最怕这种摩托车,因为家里一有电报来,一般都不是什么好事儿。二轮摩托车,后来用的最多的是各个电影院之间来回倒换电影片子的人。摩托车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八成就是因为开车的人发动车时候的“架势”了:脚踩启动杆,手拧油门把,排气筒发出的“嗵,嗵,嗵,……”的声音,尽管踩了多少下,车还是没有启动——就那样也“过瘾”!摩托车发动起来的时候,“嘟……”的声音——嗯,会让你更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