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张之惑


  一
  刘大力从市里举办的一个大型活动现场回到报社,把一组照片输入电脑,刚要剪辑,就听到前面小张在喊,大力,电话!
  一般按报眉上公布的“新闻110”电话打过来的基本都是读者。刘大力回了一声,知道了。两眼还盯在电脑上。
  邻桌的黄梅朝刘大力神秘地笑笑,还不快去,说不定又是哪个小妹妹向你取经哩。
  刘大力说,向我取经的只有你,别人的没有。
  黄梅也是摄影部的记者,风风火火的一个娘儿们。前几天师范学院的一个女生跑来向刘大力请教摄影创作方面的知识,她好像有些不顺眼了,老是取经取经的挂在嘴上,好像别人不知道她说这话的意思。
  电话真是一个读者打来的。刘大力拿起话筒轻咳一声,对方就开口了,你是刘大力吗?
  语气里有些火药味,刘大力问,你是哪位?
  对方说,我叫张大,海滩上养泥螺的。昨天你在你们报纸上发的那个报道是假新闻知道吗?我问你,你这个当记者的职业道德哪里去了?临风造纸厂的污水把滩涂和近海的海水都污染了,鱼虾差不多要死光了,你还说他们厂绿色环保无污染,你说你的报道是不是假新闻?人家总说你们记者铁肩担道义,敢讲真话,你刘大记者原来就是这样一个人呀!
  听完,刘大力不觉倒吸了一口冷气。请问,你说这话有根据吗?我的报道假在哪里呢?你能具体地告诉我吗?
  当然能,铁证如山。电话里一句两句说不清楚,说了你也不信,你下来看看就知道了!自称叫张大的说完就挂上了电话。
  这究竟是真是假?刘大力满腹狐疑。他看了眼来电号码,随手用笔记下了。
  昨天报纸上刘大力确实发了一组临风造纸厂生态纸投产的新闻。所谓生态纸,就是以芦苇为原料,不染色,不漂白,不掺任何添加物,原质原色,是卫生纸中最卫生的生活用纸。这家厂原来生产的都是漂白卫生纸,生态纸的投产,无疑使这家厂在绿色生态上得到空前的提升。根据厂方提供的文字材料,和参观时的所见所闻,刘大力编发了一组图片,和六百多字的文字材料。去这家厂采访,是钱总编叫他去的。前天,钱总编把他叫到办公室,说,海螺县的那个造纸厂明天有个生态纸投产仪式,海螺县来了邀请函,你去一下吧。他去了。刘大力知道,造纸行业都是排污大户,最让人头疼的是污水处理难以落到实处。有的厂为掩人耳目,应付检查,欲盖弥彰地也建起水处理设备,有人参观或检查了,开动机器转上一会儿,人一走就关了,污水还是偷着排。在临风造纸厂,刘大力看到的则是另外一种情况。这家厂地处滩涂,他们抓住地理优势,租下三万多亩草滩,在中间筑起一个二千多亩的污水净化池。污水通过净化池的天然净化,用于灌溉苇草,养鱼养虾。临风厂是个年产百万吨纸浆的大型企业,如果按每吨纸浆消耗三百吨水计算,年用水量将达三亿吨,相当于五十个杭州西湖。谁都清楚,污水处理费用很高,如果处理达标,每吨水不少于一块五毛钱,这就是许多企业偷排污水的直接原因。采用天然净化的办法,每年将为临风造纸厂省下一笔巨额资金。临风厂老总在生态纸投产仪式上介绍说,我们厂之所以能够做到真正的绿色环保,效益倍增,靠的是科学技术,靠的是天然净化这一法宝。参观时,刘大力确实看到了在别的纸厂无法看到的景象。通过净化池净化的污水,顺着沟渠,如一股清泉汩汩地向苇灘地里流淌。沟渠如镜,苇草菁菁,成群的野鸭在池塘里嬉戏,草丛中还不时传来野鸡“啯”“啯”的叫声。这些都是刘大力眼见为实的东西,这张大怎能说是假的呢?是不是张大和临风造纸厂有成见,打个电话来坏坏他们的名声?
  回到电脑前,黄梅问,还是上回来的那个小妹妹吧?
  刘大力笑笑,这回倒不是那个小妹妹,是小妹妹她爸。一个在海滩上养泥螺的,说我昨天发的临风造纸厂的报道是假新闻。真是怪事。
  有什么依据?
  我也不知道他有什么依据。
  现在没事找事的人多了,报假警的有,报飞机上藏炸弹的也有,我们这个“新闻110”电话算什么?别理他。
  刘大力笑笑,这倒也是。
  刘大力到报社工作已有十多年了,算是个老记者了,已没了当初才当记者时的那种激情。那时只要接到一个投诉电话,他马上就要赶过去。自从“蒜薹新闻”出来之后,他很少深入基层采访,大多停留在会议和城市民生新闻上。
  “蒜薹新闻”是刘大力刚到报社工作时的事情。海螺县是个蒜薹大县,所产的蒜薹深受市场欢迎。每年五月,来自北方前来收购蒜薹的大批车辆云集产区,蒜薹供不应求。产品的热销让县里眼红了,他们认为这是个创税的好机会,于是对前来收购蒜薹的车辆增收了一项特产税。蔬菜类商品本来就是微利,收购商剔除运费本来利润就不高,税收一加,收购商赚不到钱了,第二年不来了。蒜农们哪里知道?仍然大面积种植,结果到了采摘时节,才发现蒜薹卖不动了。原本两块钱一斤的蒜薹,两毛钱都没人要了。蒜薹是不能耽搁的青货,采下来几个小时之内就要出手。没人收购,蒜农们推着一车车蒜薹在公路边苦等了半天之后,最后只好叹口气倒进了土沟。刘大力得知这一消息,专程赶去拍了一组图片发到了报纸上,然后又传给了一家国家大报。地方报纸并没引起多大反响,国家大报的批评触动了海螺县的神经,“不顾群众利益,乱设门坎”,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他们别人找不了,就找刘大力。结果刘大力就因“不讲政治”,连续三年与“评优”无缘。
  ?刘大力并没把临风造纸厂的事放在心上,可有人偏要把这事往他心上塞。一连几天,几乎天天都有人给刘大力打电话,都说临风造纸厂那个报道是假的,其中一个粗嗓子还说刘大力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太混账,根本不配当记者。这让刘大力真的坐不住了。三人成虎,难道那篇报道真是假新闻?为探个究竟,刘大力决定再下去一趟,找一下最先打电话给他的那个张大,看看究竟假在哪里?
  二
  报社名义上有多辆采访车,其实都被领导占着,真正的采访车一辆也没有。刘大力是摩托车爱好者,像这种深入滩涂腹地的采访,有车他也不要。滩涂上大多是些沟沟坎坎的小路,小车很多地方到不了,不如摩托车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