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关天规划为契机推进宝鸡特大城市建设的理性思考


  摘要: 建设特大城市,这是宝鸡2009-2020年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四个方面,理性的分析了宝鸡作为关天经济区的副中心,建设特大城市的基础、目标、挑战及实现途径,为我们描绘出一副宝鸡未来的美好蓝图。
  关键词: 宝鸡;关天经济;特大城市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068-020 引言
  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下发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将宝鸡建设成特大城市。从陕西省来看,省政府已经正式批准了宝鸡建设特大城市的《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支持宝鸡作为关天经济的副中心,扩大城市规模,将宝鸡建设成为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而对把宝鸡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特大城市,目前已成为宝鸡人民都在思索的重大课题。
  1 宝鸡建设特大城市的基础条件分析
  1.1 特大城市的基本标准 我国根据市区非农业人口的数量一般把城市分为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20-50万人口为的中等城市,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100-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和人口2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除了人口在100万以上,还包括城市经济繁荣,生产力水平高;城市社会和谐,保障完备;城市基础设施完备,生产环境良好;交通便捷,能保证100万以上人群的生产、生活需要。
  1.2 宝鸡建设特大城市的基础条件
  1.2.1 区位优势:《规划》的颁布是宝鸡自“一五时期、三线建设”和1999年西部大开发之后,国家将宝鸡的发展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有史以来国家对宝鸡发展的最高一次定位,而宝鸡处于关中城市群的腹地又是关天经济区的副中心,所以宝鸡建设特大城市优势十分突出。在关天经济区中,除西安作为核心城市之外,这必将有力的辐射并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竞争力的特大城市。
  1.2.2 现实优势
  ①城市城市人口:1978年——35、48万,2000年——55、4万,2010年——86万,以现有的城市化增长水平综合测算,2015年城市人口将达到100万人,202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120万人,从人口数量上具备了建成特大城市的条件。
  ②经济发展水平:宝鸡的经济处于腾飞期,地区生产总值2000年——195亿元,2010年——976、1亿元,2011年——1175、75亿元。从2003年开始生产总值超过陕西省的平均水平,预计到十二五末,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翻一番,年均增长13%,达到1800亿元以上。在西部城市中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③城市基础设施: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53、8%,城市道路长度462公里,城市公交营运线路总长度452公里,年客运量1.69亿人次。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72%;城市居民燃气普及率98.56%;城市供水普及率99.85%。
  ④城市的管理水平:率先在西部地区实施了城市综合执法,2007年被列入国家第三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连续7年获得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称号。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20张国家级名片。
  ⑤社会建设上:宝鸡的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7%,“宝鸡模式”的社会大保障模式在全国推广,社会事业的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公安满意率继续位居西部前列,实现由“解困民生”到“普惠民生”。可见,到2020年宝鸡建成特大城市是完全可能的。
  2 宝鸡建设特大城市的目标
  目标之一:城市人口2015年-115万,2020年-120万。城市建成面积2015年-110平方公里,2020年-143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2015年-53%,2020年-60%。
  目标之二:城市的空间发展布局为:东扩、南移、北上、西进。向东适度延伸,作为城市产业职能的重要区域;向北提升职能,实施南客站等重大设施建设;向北择机跨域,发展高新产业、研发中心、教育园区、高端居住等职能;向西优化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目标之三:强化西部交通枢纽,构建大宝鸡城市圈。 按照“城乡一体、内通外联、四通八达”的总体要求,加快实施环城高速、城市轨道交通,完善特大城市便捷交通网络。
  目标之四:建设特大城市重要的是随着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和城市区域的扩大,城市自身经济实力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宝鸡地区的生产总值达到3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过25000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0000元。
  目标之五:宝鸡“山、水、塬、林”特色突出,加快实施山水园林工程,提升城市园林品质,建设“园林中的大城市”,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环山林带、湖泊镶嵌、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现代化园林特大城市将屹立于关中西部。
  3 宝鸡建设特大城市应充分考虑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之一:交通决定特大城市的规模。宝鸡市北有川塬、南临渭河、东西狭长的自然地理地貌特点,市区内再无扩容余地和空间,开辟新主干路的可能性很小。交通堵塞已成为宝鸡最典型的一种城市病。现在宝鸡市民上班、办事要交给交通预留一个小时。人们滞留路上的时间越长,交通越拥挤,结果浪费了时间。如果我们能建立一个大交通网络,宝鸡特大城市建设中的交通制约因素也能迎刃而解。
  影响因素之二:环境决定特大城市的发展。宝鸡三面环山,市区河流众多,渭河穿城而过。从水土保护状况看,宝鸡水土流失严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9个百分点。境内的嘉陵江、千河、石头河水位明显下降。从工业化现状看,万元GDP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和取水量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因此,宝鸡要建设特大城市必须高唱“绿色、低碳、环保”三部曲,以此作为城市未来特大城市的立足点,否则,宁可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