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化实验与临床实际运用的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以实验技能培训为主要目的。当前医学院校基础生化实验教学中问题比较突出。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当前生化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对基础生化实验的教学和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基础生化实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b)-0043-02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重要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以实验技能培训为主要目的。由于涉及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多、抽象,理解起来困难。而且,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是建立在化学、物理、数学等基础上的学科,基础要求高,它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先进的实验仪器及试剂盒得到广泛应用,使得医学检验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已往的实验设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对检验医学高级人才的要求。为此,根据当前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发展的要求,医学院校应分析相关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对目前的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进行一些与时俱进的更新,以适应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突出这门学科的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

1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各医学院校基础生化实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从近几年来基础生化实验教学的情况和效果来看,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实验教学内容安排与临床需求脱节

多数院校的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按照实验指导的安排进行教学。目前出版的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指导,其教学内容的安排各有特点。如有的教材实验项目非常详尽,内含100多个生化实验,教条的按照各章节各系统分类,几乎囊括了基础生化实验所涉及的所有实验,包括电泳技术、层析技术、离心分离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等等。这样就造成了与其它学科实验的大量重复,把生化实验加以泛化,没有终点和针对性,不能紧密结合当前临床实际需要的发展。

1.2 实验教学忽视对学生独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随着现代学校实验室管理的细化,绝大部分教学都是由实验课老师预先配制好试剂、准备好实验用品,学生到实验室后先由老师讲解实验方法、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计算、完成实验报告。这种“言传身教”式的教学存在不少缺陷,学生即使完成整个实验,对实验中所用试剂的特性、配制方法、保存等仍不一定了解,对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不能系统分析。到实际工作岗位仍不能完成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操作中的处理工作和操作后的整理工作,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与同事间的协作配合。

1.3 实验教学设备落后

当前学校的实验教学设备与医院临床设备差距巨大。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时代,临床医学检测仪器的更新日益加快,且生化仪器价格昂贵,动辄几百万。医院检验仪器的更新换代快,而学校在教学设备的投入上受一定的限制,仪器往往性能低下,陈旧,学生大部分生化实验时间都是在重复使用分光光度计、低速离心机等。所以,学校的教学设备很难跟上医院的发展,投入不足使学生对现代化实验室的技术和装备发展缺乏感性认识,学生毕业后去医院面对新仪器无从下手,对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保养、维护等缺乏应有的基础,往往需各用人单位重新全面培训。

另外,生化实验教学中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重理论轻实践。使学生对实验课不够重视,或逃避实验课,或上实验课时敷衍了事,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二是学生实际操作的基本功不扎实,对一些基本仪器的操作不规范和不熟练;三是实验课成绩所占比例太小,直接导致了学生对实验课的轻视;实验考核的方法和评分标准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

2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

2.1 明确实验教学的目的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并通过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初步从事科研的能力;与时俱进,培养学生面对临床、面对市场,具有从事基础生化实验实际工作的能力。实验教学改革就是要应用基础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近年来我院加大力度重新装备教学实验室,购置新的仪器设备,全面改革我院基础教学实验课程,使各类实验课成为既与理论课密切结合,又具有实验课教学特点的独立课程。以实现“知识、能力、创新”综合培养的教学目标,实现实验教学人力的重新优化组合,建设教学实验室管理新模式和教学运行新机制,建立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2.2 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2.2.1 优化实验室配置体制

传统实验室课程多为理论课程的附属内容,实验室多以教研室或系部为单位进行分散设置,使得重复建设过多,资金无法集中使用,仪器设备水平难以提高,造成实验教学资源的浪费。实验室配置较低,实验条件只能满足实现简单验证性实验、基础操作培养实验,基本不具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条件。近年来,我院实验室的配置从已从配属教研室为主形式,转变为独立性、科研性更强的综合实验室,先后成立了理化实验中心、形态学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等。其中生物化学实验、物理学实验、化学隶属理化实验中心,这就为开展综合性实验奠定了良好的管理体制基础。

2.2.2 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实验项目和实验课程的设计由理化实验中心和教研室密切合作,从而保证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结合的紧密性,而又不乏本身的特点。可以将所有的实验项目划分为3类: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自主设计实验3大部分,原则上每部分实验项目不应少于1/3。综合实验既应体现内容的综合性,又应体现知识能力创新、素质培养的综合性。给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自由实验的可能性,相应地提供完成实验的必备实验条件和教师指导,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可以利用晚间和周末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学生自愿参加,教师在场指导,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2]。基础生化实验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因此,作为授课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了解学科发展最新动态,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必要的讲课技巧如逻辑性和系统性等。一方面,可以建立老师到附属医院检验科生化室学习交流机制。通过这种交流取长补短,在基础与临床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变纵向思维为横向思维,加强了基础性实验与临床联系的能力,避免因缺乏临床经验,使生化实验的授课显得生硬乏味等现象;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外提高科研水平和业务交流。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科研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基础,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又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的重要条件,科研能提高教师水平,从而促进教学工作。

2.4 注重学生操作技能培养

2.4.1 注重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生化实验中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是成功、安全进行实验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学生对实验的操作生疏或不规范,必然会影响到实验的质量和进度。学生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包括:常用玻璃器材的洗涤和干燥;生化实验常用器材、设备的使用,包括移液器材的基本使用要点和正确操作手法;检测仪器如分光光度计和电泳设备的结构、测定原理及操作程序;离心机、水浴箱等实验室常规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另外,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还应该包括自我防护意识,操作前着白大衣;操作中严防污染台面、地面或自身;对于所用标本为传染性极强的物品,尤其要让学生注意防止污染;操作后,理顺所用试剂、器材,清洗器皿,清洁台面、地面、水槽,仔细洗手。

2.4.2 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优化安排

实验操作的质量和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的组织形式。过去实验课常由带教老师准备用品,讲解原理、操作方法、影响因素、注意事项、临床意义等,之后再由学生进行集体操作,撰写实验报告。这样实验效果较差,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实验操作训练。

首先,可以要求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学生以分组的方式轮流与带教老师进行实验前准备,包括器材的选择、发放;试剂的配置、摆放;试验后的清扫,设备的管理等。目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操作,端正的作风。

其次,重视课前考察环节。在实验开始前,由带教老师以提问的形式抽查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并作为实验成绩之一。目的是促使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保证对实验原理和内容的熟悉,并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带教老师根据作答的情况归纳总结,发现学生在理论或操作上可能存在的欠缺,加以讲解补充。

再次,确保人人动手。针对目前学生人数较多,实验室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采取实验课小班教学的方式。每班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协调下,采取轮流负责制,以个人负责组员配合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以此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老师巡回视察,纠正错误操作,解答疑问。

最后,注重分析实验结果。每次实验完成后,由带教老师组织同学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注意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结果,而不是通过已有结果来验证实验书籍,并于课后上交实验报告。特别强调对原始资料的记录,不能修改、伪造数据,即便实验失败,只要分析正确有理,仍可得高分。根据实验报告书写情况,记录成绩,作为实验成绩之一。

2.5 建立严格的实验成绩评定制度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优劣、学生学习好坏的依据。但以往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检验方式单一,检验能力有限。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尝试用不同方法进行实验技能考核。实验技能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实验考核成绩分3部分:实验报告10分,实验操作考试15分,实验记录5分。这种考试办法转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验”思想,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郑铁生[主编].基础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

[2]李淑艳,高涵,冯丽,等.新时期临床生化及生化检验教学改革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2):2769~2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