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论的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研究思路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药新药开发重要途径。该文在系统论思想指导下,针对目前中药二次开发缺乏整体指导方针与实践方法现状,对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的整体思路以及临床、药理、药剂三大方面在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过程中的角色与内容进行阐述,为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提供系统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系统论;研究思路

[收稿日期]2013-06-07

[基金项目]苏州市2012年科技计划:医疗器械与新医药专项(ZXY2012009)

[通信作者]贾晓斌,博士生导师,Tel:(025)85637809,E-mail:jxiaobin2005@hotmail.com

[作者简介]成旭东,博士研究生,Tel:13814856292,E-mail:chengxudong@yahoo.cn中药方剂是中医药理论应用于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在数千年的科学实践中积累了数以十万计的临床验方。现代中药企业对其中部分进行开发制成成药,其中具有良好应用基础与市场份额的品种被称之为中药大品种。这些大品种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患者认可度以及市场占有率,从商品学角度讲,这些中药大品种目前正处于商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生活节奏加快,患者疾病谱的变化等种种原因,该品种终有一天不能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被逐渐舍弃而进入其生命周期的衰退期。如何能够保持这些品种的市场生命活力,就需要医药工作者对这些品种进行二次开发,以形成疗效更好、毒副反应更低、临床用药更方便的产品,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用药需求。本文在系统论思想指导下,对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的整体思路以及临床、药理、药剂三大方面在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过程中的角色与内容进行阐述,为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提供系统的策略与方法。

1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的定义与内涵

产品二次开发最早出现在软件行业中,内容简单概括为:在现有的软件上进行定制修改,功能的扩展,然后达到自己想要的功能和效果,一般来说都不会改变原有系统的内核。关于中药领域的二次开发部分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定义[1-2]。本文认为中药大品种开发是以一定市场规模的中成药产品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反映、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研究基础上进行创新药物设计和提高药物内在品质的过程。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包括如下内容:临床新适应症或不良反应的发现,作用机制、毒理机制与毒性物质代谢动力学研究,新的作用靶点或机制的研究,物质基础的明确与制备,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与实施,新质量的控制与规范。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应当对于原品种有质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局部的、无实质意义的修饰与改变。

2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的意义

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是中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药大品种虽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都缺乏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等重要的基础研究结果,部分产品仍然存在着药量大、起效慢、使用不方便等缺点,更为严重的是缺乏相应的质量控制,同一品种产品主成分含量差异达到几倍到十几倍之巨[3]。这些问题都严重困扰了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

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同时是中药新品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药品研制投资多、风险大、难度高、耗时长。对于我国的中药企业而言,在努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的同时,通过对中药大品种的拆方、重组、物质基础分析等进行研究,发现新的产品,不仅是对已上市产品科技含量的富集,也是研制新药的重要途径[4]

3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的现状

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大力推动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在基本任务现代化研究中重点提出“选择疗效确切的传统中药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研究和开发(二次开发)”,在开展以中药为基础的相关产品的研发中提出“重点开展疗效确切的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和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相对明确的现代中药研发,包括用于生育调节和生殖保健产品的开发研究”。工信部发布的《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是中药产品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计划将“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作为其中一个专题进行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围绕中药国际化和经典名方二次开发举行专家座谈会,围绕二次开发的必要性、开发主体、重点任务、技术难点、组织形式和政策协调等问题进行研讨。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科技部门对各地方特色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进行立项资助。如江苏省科技厅支撑计划中“江苏名特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和“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等。各地县市级科技局也对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表示支持与立项。如苏州市科技局科技计划专项中明确提出“名特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作为中药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药的二次开发实践中已取得了部分的成果,一些较早进行二次开发的企业,大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代表性的有复方丹参滴丸、藿香正气软胶囊、乌鸡白凤、六味地黄丸等。然而,这些成就的背后还存在着中药现代研究生产的低水平重复,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中成药市场上有大量的同质化产品在生产销售,如板蓝根颗粒、川贝枇杷糖浆、藿香正气水、牛黄解毒丸、清热止咳口服液等。板蓝根颗粒和六味地黄丸是中成药市场同质化竞争的典型代表,据统计,全国超过60%的中药厂拥有板蓝根颗粒的批号,而市场上销售六味地黄丸的品牌则超过500个,见表1。

如此多的生产批件既造成市面上产品的混乱,产品疗效无法保证,同时造成了生产企业的恶性竞争和宝贵药用资源的浪费。同时诸多中药大品种仍然存在着中药药效物质和药理作用基础研究薄弱,中药制剂工艺和水平相对比较落后,中药质量控制缺乏量化指标等诸多问题。

中药存在的问题如不抓紧解决不仅会影响到中药的现代化进程还可能影响中药发展存亡的命运。在全球回归天然的热潮中,中药在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中的优势愈来愈显现出来。中药面临市场国际化、研究现代化、信息共享、知识产权竞争等严峻的问题。目前 “洋中药”的进口量逐年增加,大有超过中药出口之势。而我国中药由于内在质量控制差,物质基础解释不清等多种因素制约,尚难以进军国际市场。更有甚者,国外许多制药企业纷纷来我国寻找成熟的中药项目,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开发研究,企图从中药中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这样中药不仅面临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更严重的将遇到中药资源流失和知识产权丢失的威胁。中药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勇于创新,通过对中药的二次开发,全面提高中药的技术含量,创造出高水平的中药新药来,也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需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