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新高校青年教师的群体特征及职业角色定位分析

摘 要: 履新高校青年教师必须迅速并正确定位自身的职业角色,才能迅速成长为新时期高校教育和科研的主体和骨干力量。履新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是影响其职业角色定位的主要因素。青年教师只有立足于自身所处的主客观职业实际,才能正确定位入职初期的职业角色并顺利成长为合格的高校教育者。

关键词: 职业角色 技能 师生关系 职业实际

随着21世纪中国“人才强国”、“人才强校”的积极推进,大批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走进高校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为国家高校事业的全局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但是,履新高校青年教师要迅速成长为优秀的教师,其自身必需主动参与并接受从受教者到教育者、从讲台下到讲台上、从学习者到教育引导者的职业角色的过渡和转换。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高校只有在全面把握履新青年教师群体特征、分析青年教师成才成长的动力、了解并关注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个体需求前提下,才能真正落实“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1]的高等教育指导方针。

一、履新高校青年教师的群体特征

大学是国家知识精英的培养基地,是社会文明、民族智育发展的衡量器[2]。高校教师担负着塑造民族灵魂、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准确把握履新高校青年教师的群体特征,才能准确把握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提出恰当的人才培养体制、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年龄优势是履新高校青年教师群体最明显的职业优势。他们大多是刚走出象牙塔的品学兼优者,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相比其他年龄阶段的高校教师而言,他们更具有正气、锐气、朝气和才气,对所学专业和从事的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和热爱。其次,“80后”、“90后”的高校青年教师出生并成长于我国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时代,他们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时代发展有更直观的感触,对新事物、新现象的接受和学习能力强而迅速,创新思维更加活跃[3]。再次,履新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间的代际差距、社会交往、思维和心理差异较小,因此他们比中老年教师更易于与学生建立更亲密的师生关系,开展师生交流、对话和互动。

然而,不可忽视履新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和经验、职业环境适应、职业心理调适等方面存在的欠缺和不足。首先,青年教师正处于个人事业发展的起步和探索时期,既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又面临诸多主客观因素给他们带来的职业困扰。虽然他们对于事业发展前景充满激情和憧憬,但由于任教时间短、教学资历浅薄,他们入职初期往往遭遇由于不懂、不熟悉所造成的职业尴尬,工作热情容易被职业挫折所打击。其次,在当前我国教师职业技能评价体系之下,履新高校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定、课题申报评定等方面不具有政策优势,这一现象严重抑制青年教师创造性发挥职业潜能的机会[4]。同时,履新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收入普遍不高,又普遍面临择偶、安家等较大的生活压力,这一客观因素极大地分散了他们的精力,导致他们不能全力以赴地搞好本职教学及科研工作。

二、履新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角色定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履新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定位自己的职业角色?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青年教师个体将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同事、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应对职业竞争及家庭、事业及生活压力等问题。在职业角色定位及转换过程中遭遇挫折和困难之后,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往往呈现出心理负担沉重、失去职业自信、产生不良职业情绪等现象。这些职业发展困境如果长期作用于青年教师,必然危害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其职业发展及成长,并将影响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角色地位迷失

青年高校教师拥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成长背景及人生经历,在还未切身参与职业实践时,他们对自身职业生涯的展望及职业角色的定位大多带有较理想化色彩,他们以安贫乐教的师德情操、蜡炬成灰的奉献精神、身正行端的师表形象、桃李满园的荣馨之景、创新创业的青春梦想作为职业发展的奋斗目标。但是,一旦真正进入职业环境、参与教学实践,就会逐步遭遇各种实践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应对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主客观局限给自己的职业发展带来的困境。

理想角色与认知角色间存在的差距导致履新青年教师对入职初期的角色定位迷茫而无所适从。过高的职业期待与职业现实间的落差导致他们非常容易陷入职业不自信陷阱,严重伤害履新青年教师的职业情感、消磨他们的职业激情,压抑他们的职业创新创造潜能[5]。同时,高校履新青年教师群体成长于科技、文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他们接受了更多元的文化价值观,他们崇尚个性自由,对维护自身权益的认识更清醒,对社会公平、公正提出更多要求。然而当前存在的某种僵化的高校教学和发展模式对他们的个性发展及创新、创造潜能的挖掘造成了限制和障碍。

(二)角色方向迷茫

入职初期,大多数履新青年教师将进入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学习和实践过渡阶段。在此期间,青年教师们将在教学、行政、科研等各方面接受锻炼,这既是一段教师个体与职业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又是一段教师个体与职业角色双向选择的过程。在学习和实践锻炼过程中,履新青年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的喜好、优劣势、特长、创新创造能力等都将得到充分检验。哪个职业角色方向更适合自己、朝哪个职业方向发展更方便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等问题将逐渐明确。但是,由于青年教师入职履历较短,与其他同事的交往相对封闭,职场中的个人地位较低,不善于积极主动地展现自己的长处,不善于合理表达自己的职业想法,时常自我压制或隐藏职业潜能,盲从于组织或上级领导的人事及职业发展方向安排,致使一些青年教师在职业角色方向选择方面失去自主性、高校人力资源不能合理配置并导致某种人才浪费。

(三)角色技能薄弱

专业认知技能与专业实践技能是高校履新青年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的职业技能。履新高校千年教师在入职前缺乏对这一职业技能的充分准备,因此他们的职业认知和实践技能往往比较薄弱[6]。首先,履行高校青年教师在研究生学历学习期间接受的通常是专、精、细的专业教育,而执教初期,他们通常将从事对大中专学生的通识教育任务,在缺乏师资专业训练的前提下所学与所教间存在内容、方法、技巧等方面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这必然导致他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角色技能薄弱。

此外,年轻的履新教师由于年龄较小、人生阅历较少,所以他们在处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方面经验不足,往往意气用事,缺少理性,为自己的事业发展制造人为障碍。同时,他们在准确把握学生心理方面缺乏经验,不能为学生做充分的、有效的、正确的心理干预和引导。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不善于把握师生关系的“度”,要么为树立教师的威严形象而过于摆正教师姿态,将师生关系固化、僵硬,要么为了建立与学生间的融洽关系和良性互动,过于迁就学生,使师生界限模糊,损伤师道尊严[7]。

三、立足于主客观职业实际,准确定位履新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角色

经过对履新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分析,我们不难窥见履新高校青年教师事业起步阶段职业准备不足、缺乏职业经验和职业自信、职业发展愿理想化是造成他们职业角色定位困难的主观因素。而青年教师群体普遍存在的个人生活和工作压力、职业条件和环境、僵化的教师评价体系是影响他们不能正确定位自身职业角色的客观因素。因此,要正确定位履新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角色,必须立足于他们所处的主客观职业实际,有的放矢。

首先,履新高校青年教师要正视生活和事业起步阶段的现状,要有一颗淡泊而不失进取之心,要以正能量激励、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己职业生涯的竞争力,脚踏实地而不好高骛远,谦虚谨慎而不骄傲自满。努力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规避并减少职业发展障碍。

其次,履行高校青年教师既要认识到“教师”职业身份中“从教”的一面,更要意识到“教师”职业属性的“从学”要求。作为出生并成长于新时代的年轻教师,更要努力、刻苦地学习新知识、新文化、新技能。同时,要谦虚地向教育界前辈学习他们积累的教育及人生经验。既要扬长补短,更要查漏补缺;要对所接触到的新知识、新信息进行有效甄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不断拓展知识新领域。履新青年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引领自己,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以主人翁姿态将教育事业视为自己神圣、崇高的个人职责,坚持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再次,履新高校青年教师要在兼顾国家教育制度和体系稳定性的大局基础上,合理表达要求改善并提高生活和工作待遇、改进青年高校教师培养工作、公平并合理优化高校教学及科研资源配置、建设公正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等方面的诉求[8]。青年教师在争取个人利益、维护个人权益的过程中要坚决杜绝情绪化,保持积极良好的个人心态,自觉维护好师德情操,既要不卑不亢,又要有理有据,努力为自身职业发展开辟有利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06.

[2]徐遇模.中国大学的未来发展走向——对21世纪中国大学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1(1):43.

[3]杨晓苏.全球化与本土化——二十一世纪中国青年思潮的两大走向[J].青年研究,2000(2):8-9.

[4]“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3.

[5]李瑾瑜,柳德玉,牛震坤.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117.

[6]汝秀梅,王淑娟.高校新入职教师职业技能现状的实证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84.

[7]郑少君.高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与构建对策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4):68.

[8]方勇.高等教育与创新型国家建设[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1-203.

项目基金: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GS[2015]GHB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