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一课程服务实践学期的教学

[摘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一课程的教改越来越被高校教师和某些专业人士高度重视,文章主要以民办高职高专——广西经济职业学院为例,主要从广西经济职业学院的实践学期的特点,课程的改革方向,课程如何为实践学期服务等三个方面对课程的教改进行论述。

[关键词]教改;实践学期;服务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是关系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和实现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全局性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社会就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实践学期的特点

高职高专所培养的是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培养有良好职业道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技能和职业岗位的实操能力,能够胜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广西经济职业学院的办学使命是无业者有业,平凡者不凡,为了实现这一使命,广西经济职业学院一直遵循着这样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能效优先,特色职教,人人成才,突出了强就业,重创业,联企业,进市场的办学特色。

为了使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能掌握一定的实践知识,广西经济职业学院在广西范围内首次提出了三学期制,并把实践学期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新实行的“三学期制”教学改革就是将原每学年两个学期,变为每学年三个学期,即,第二学期为“实践学期”,将每学年整个设计为“2+1”学期,即“两长一短”学期,“长学期”为理论学期,每学期约为17周,以理论学习为主;“短学期”为实践学期,以到企业或岗位工作现场进行实习为主,实践学期约为10周。

根据高职三年制教育教学不同层次和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要求,分别设计实践学期的教学目标是:一年级为“社会认知与职业体验实习”,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和工作现场直接体验和感受职业环境,接受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二年级为“专业认知与岗位体验实习”,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与专业学习对接的专业技术技能的岗位认知实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实操能力;三年级为“预就业顶岗实习”,主要是组织学生通过到工作岗位顶岗实习,接受就业教育,最终顺利实现就业。

二、本课程的改革方向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一课程在原来的教学中主要是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掌握一些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就业的定位,课程偏重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技巧等方面知识的讲授,缺乏专业思想教育、从业心理素质、法律知识等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对如何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等就业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缺乏针对性的研究。

(一)从思想素质教育出发,树立学生自信心

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录取的分数相对低,他们在进入学校前就在心底埋下了一颗自卑心,认为自己来学校只是为了完成一个大学梦,对未来没有太大的抱负,消磨时光、参与各种娱乐活动成为很多学生在学校的主要生活模式。面对这样的情况,就要通过系列性的调查,逐步地对他们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对思想问题严重者在找出原因后进行协助性教育,老师尽量从大一开始要在思想上改变学生对自己的定位,然后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或与他们求学经历相近的成功人士的案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抓好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由于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大部分学校主要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而忽视了身心健康教育。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出现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人生,所以必须从入学开始就要紧抓长抓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切实落到实处。配合体育和心理学老师有组织和计划地开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活动。

对学生实行的半军事化管理能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精神,心理咨询室的设立能听出学生的心声,还能不时地向学生传播心理卫生知识,为他们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的办法。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地相应的心理疏导或干预治疗,同时要对来咨询的学生跟踪随访以及成效评估,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产生和发展。

师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在认识、情感、行为上有着直接和间接地接触,良好的师生关系既可以让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又可以引导学生的人生规划。老师作为知识传播的代言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他们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如何确立好两者的关系是完成教学活动的重要指标。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

(三)相关学科的渗透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竞争日趋激烈。引导大学生朝职业化方向发展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局。很多民办高职院校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市场所需人才,因而在这门学科的教学中要适当地渗透一些相关的知识,以适应企业的需要。在当前就业形势下,信息技术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武器促进职业发展,构建有特色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模式成为当今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传统文化,作为历史地凝结成的人的稳定的生存方式,是被群体所遵循或认可的共同的行为模式。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在其发展的历程中逐渐地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这种文化潜在约束着学校内部成员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新类型,它仍然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学渗入一些传统文化知识教学,可以提高他们的创业和就业率。

(四)课堂教学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统一规范教学管理,课程安排全程化。这门课程教学贯穿整个大学阶段,为适应社会需要,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实践教学,采用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解决好学生的“进(招生、入学)”与“出(实习、就业)”的连接和过渡问题。现在是个信息化的社会,网上招聘、现场招聘会等就业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进行课堂就业模拟招聘会的同时,多参加一些实地的招聘会,为他们以后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准备。

三、本课程如何为实践学期服务

高职高专主要是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假期的实践学期就能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对学生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了给学生能够自愿的完成实践学习,学校采取了三种方式供选择,一是春节前第一批参加学校组织大规模的实习,二是春节后回来参加第二批实习,三是自己找单位实习。

(一)社会认知与职业体验实习

这是大一学生的第一次实践实习,在这一实践学期,针对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孩子来讲,完成第一个学期基础课程后就要去进行职业体验,主要是到企业和工作现场直接体验和感受职业环境,接受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完成这一学期的学习任务,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课程教学中就要以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职业道德为主来进行教学,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初次步入岗位时如何和企业人员进行各种沟通,明白相应的处理方法,为第二阶段的专业认知与岗位体验实习提供一定的思想道德的指导。

(二)专业认知与岗位体验实习

这一阶段的实习对象是大二学生,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与专业学习对接的专业技术技能的岗位认知实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实操能力。注重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将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幻灯、电教片、网络教材和实物有机地融为一体,重视加大课程信息量,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院、企业共同参与课程建设。以行业专家和企业需求为主导,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由行业企业与学院共同参与课程建设,能够精准地确定课程内容,同时能满足课程实训的需要,设备、设施利用率高。

全真与全真模拟教学。尝试走出校门进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从学生入学开始就促使其关注就业,关注社会。全程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全真或者全真模拟的实践教学环境中体验,在实践与互动中感悟。在创业素质教育模块教学中采用全真教学。从创业伊始企业形态的选择,到资金筹集,以及员工聘用等环节,全部采用全真教学。学生在项目和任务中从事的就是真正的创业。[2]

(三)预就业顶岗实习

这一阶段的实习对象是毕业班,主要是组织学生通过到工作岗位顶岗实习,接受就业教育,最终顺利实现就业。

探索建立融顶岗实习、就业指导为一体的就业指导实训基地网络体系,实施就业指导与顶岗实习相结合,拟办一些招聘会,实地参加大型招聘会,解决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以及毕业后上岗“生产环境不适应,操作技能不过硬”的就业瓶颈问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生对网络的熟知特点,建立就业信息管理体系和就业预警体系,根据就业信息和就业形势及时调整课程教学。

四、预期的目标

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问题,是一个事关大学生人生规划的问题,也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乃至遗忘的问题。随着高校和学生自己对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的重视,随着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对这一问题的参与和尝试,该课程的改革一定会步入正轨,并取得瞩目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宋毛平,赵国祥,苏东民.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导论[M].郑州:河南出版集团,2007.

[2]檀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述论[J].职业与教育,2010-5,(15).

[作者简介]周艳,广西经济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