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视角探讨高校教师传道授业中的形象之美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专职心理学教师的责任,也是所有高校教师需要共同担负的历史使命。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而来自高校教师的影响该是第一位的,尤其是高校教师在授课时的言谈举止等细节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美学教育起到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作用。所以,每一个高校教师不仅仅要搞好自己的学术科研,认真的备好每一堂课程,更要注意自己的教态和举止,尽可能带给大学生以美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教育;高校教师;美学教育

有很多的高校教师本就拥有着很高的审美水平和修养,上他们的课和与他们接触,都会使大学生们如坐春风,如沐春雨。但是目前,确实也有一些高校教师在授课时,还是过于随意地做出一些不是很适宜的言论及行动,虽然也不伤大雅,但是终究于高校教师的身份不太和宜,尤其与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教师本来心中怀有的形象期望尚有很大距离,因而不免使大学生对其形象有所失望,进而导致对其所讲授的学科内容也会产生很不配合的消极影响。

为了顺应时代对高校教师的期望,并能给大学生更好的传授高端知识及道德修养,非常需要探讨一下高校教师的授课风度及言行举止,也就是从当今社会及大学生审美心理探讨一下高校教师应有的形象之美的问题。

一、思想形象之美:

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立大志,建大业。这既有利于学生充满自信地走向社会,面对现实,面对挑战,培养健康心理的实际需要,也更能反映一个高校教师所担负的使命和眼光格局,这种言行也更充分表现出高校教师的道德及修养。

因为培养一个人,就是要培养他获得未来快乐的前景的道路,方法就是建立新的前景,利用已有的前景,逐渐代之以更有价值的前景。我们的大学生正处于“少年多志”的年龄,很需要那些胸有朝阳,业绩辉煌的教师们做他们的行为向导,教师的率先垂范,往往能收到广泛的效果。为此,我们高校教师应本着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原则,既体现目标的层次性,又“不舍细流”,从细微处入手,使学生在“可望”中,经过一番努力后又“可及”,从而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学生们面对眼前身边这样的教师,这些既志向远大又有较为成功的人生阅历的指路范例,就能更充分体验这志向与成功相关联的快乐,从而以高昂的拼搏精神去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所以,高校教师一定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做一份工作的人员,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社会上闲杂人员那样的去信口胡说。高校教师本是必须有较高的事业心和使命感才能胜任的一群高尚的人智慧的人才能担任的工作,因此,高校教师首先该是思想形象上的领先者。

二、人际圆通之美:

高校教师应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尽量克服自身的人际交往缺陷,使自己站在学生面前时,没有一点孤独者失落感之类的阴郁表现,才能更有效的防止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封闭问题。

大学生因为长期处于一种受升学考试压力所迫的强制性学习之中,往往容易产生一种焦虑、浮躁的不健康心理,处于心理劣势和心理压抑状态,这就有可能诱导心理封闭。所以,组织人际关系新结构,给大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就成为各学科高校教师分别指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心理保健,预防心理疾患的重要途径。

高校教师应该尽量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让学生在学校里感到愉快、温暖,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你因为有了学校而更加温暖,学校因为有了你而更加光荣”的心理体验。而这体验,首先应该来自高校教师通过其自身在人际关系中圆通成功的技能,自然而然带给学生了信心和指导。当然,高校教师也并不都是时时处处的一帆风顺者,但能够迎历困难,更能够战胜困难,正是宝贵的成功经验,因为成为一位高校教师,就已经证明了他在这方面的造诣还是超过这个社会上很多人的。当然高校教师也有一个不断上升的提高的必要,而正是教师自己为了更加人际圆通而做的努力,更是给大学生上的最生动形象的实践觀摩课,因为教学相长这是最相得益彰的事情了。

通过高校教师对良好圆通的人际关系的组织,使大学生在学校中拥有舒适的角色地位,人人感到温暖,时时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态中,这不仅有利于心理保健,有效地防止心理疾患的发生,还可以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克服人际交往的困难。这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才更要求我们教育者,尤其传道授业的高校教师,要经常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气氛,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培养,培养大学生在交往中热情大方、神情亲切、动作自然、文明礼貌等各种沟通能力。教育大学生在交往中要以诚待人,以善动人;同时注意仪表装束,给人以清新、明快、端庄的感觉,从而使大学生顺利冲破人际交往困难的怪圈,逐渐培养起大学生良好的交往能力。而这诸多的成就背后不都凝聚着高校教师集体的不懈努力和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修养升华吗?!

三、教师教态之美:

高校教师的教态之美,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仪表、举止、表情、眼神、动作等,在大学生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和谐得体、具有审美意义的态势。它是最直接从心理美学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审美赏析而获得的一种美感认识。

(一)、教态之美的功能

1、审美功能

高校教师的教态之美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大学生进入审美状态,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操,从而获得愉悦的心理感受。教师的教态美之所以能具有美育功能,是因为高校教师总是以美的形象作为学生的审美对象站在学生面前的,他们的仪表、姿态、表情、动作等都会直接进入大学生的审美实践,由大学生对其进行审美评价。而当高校教师创造出符合自己身份的和谐得体、具有美感的教态时,就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美的感受,得到美的熏陶和浸染,从而产生美感愉悦。因此,可以说高校教师在学生面前展现教态美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学生实施美学陶冶的过程。

2、扬善功能

“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和信念端正。”高校教师的教态之美也同样具有这种“以美扬善”的功能。因为高校教师的教态之美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大学生的审美心理活动,使学生在对教态之美的感受和欣赏过程中,得到精神的净化、心灵的愉悦、情感的激励、个性的陶冶和品质的升华。从而促使大学生行为转化,塑造出美的自我。高校教师信任期待的表情,能激发大学生产生改正缺点奋发向上的勇气;高校教师严肃的态度和庄重的姿势,能平复课堂学生的浮躁,征服顽皮学生的挑战;高校教师和谐得体的穿着打份,更能表现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底蕴,改变大学生对奇装异服的不当追求,生动、具体、形象的高校教师的教态之美,正体现了道德与心理美学的和谐统一。

3、激发功能

完美的教态本身也是高校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同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巧妙的教法一起,形成很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征服力,从而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情境。当大学生对高校教师潇洒的仪表、亲切的表情、和谐优雅的动作进行审美关注时,学生就会进入到一种专心致志的精神状态,这是一种精神愉悦,它能转化为大学生的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这种学习心境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大学生产生对相关教师的信赖和崇拜。这样,大学生就会在审美享受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他所信赖的教师所进行的教育和所传授的知识。

4、体语功能

教态之美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代表一定的语言意义,是高校教师有声语言的辅助形式。一方面,它能对高校教师所讲的内容起补充作用,以缓解纯理论说教的刻板性,从而增强教师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使教师的课讲得生动活泼。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启发大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带入想象之中,促使大学生达到对教学内容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当中,从而增强知识的可接受性;而高校教师也可以享受教育者的授教之乐,从而达到人生追求的又一极致,岂不快哉!

(二)、教态之美的表现

那么,高校教师在设计自己的教态时,又当注意哪些问题呢?

1、仪表之美

高校教师的仪表,在教态中是最先作为审美对象进入大学生视野的,而且成为大学生评价教师最直接的依据。高校教师的仪表美是指教师通过穿着打扮而形成的一种美的外在气质和风度。它的美学要求是:优雅、端庄、大方,给人以舒适之感;衣着要朴素大方、整齐清洁、穿戴得体,给人以和谐之感。这也是高校教师职业的仪表审美标志。

2、表情之美

在教學中每个高校教师都会呈现出一定的表情,但是,并不是教师的任何表情都是美的,只有呈现在教师面部的亲切、自然、生动的表情才具有美感。因此,高校教师表情的美学要求是:亲切、自然、生动。高校教师的表情美大概有两种类型:一是亲切自然型,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面容和蔼可亲,和颜悦色,亲切自然,情绪始终饱满,讲课时仔细,辅导时耐心,答疑时不厌其烦。而且不论生活中发生什么不愉快,上课时都不受干扰。二是感情丰富型,即教师讲课时面部表情生动、活泼、形象,富于变化,并带有感情色彩。由于高校教师这两种类型的表情具有审美价值,因而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我们在健康心理教育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是至关重要的。在传道受业中对教态之美的创造,也是高校教师审美实践的成果,而这一审美实践,又需要心理学及美学理论的指导,只有在心理学及美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方能形成高素质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把握审美规律。事实上,高校教师只有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自身形象才是美的和具有穿透力的。因此,高校教师要多学些心理学及美学知识和理论,把握美学规律,挖掘自己举手投足中的美感,使得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当代大学生眼中真正的高端美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