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外显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摘 要】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具有思维、感知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本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心血管疾病因素与不同种类外显攻击行为之间的关联性,以期实现降低患者外显攻击行为及延长期望寿命的目标。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心血管疾;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7-06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于2017年1月至12月丰台区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北京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登记建档的85例具有外显攻击行为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30名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归入病例组,55名患者未患心血管疾病,归入对照组。病例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55.9±13.2岁,病程2~46年,平均病程23.0±13.8;对照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15~92岁,平均年龄44.3±14.1岁,病程3~47年,平均病程18.5±10.9。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除年龄(P<0.001)与教育程度(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8], 所有患者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2)依据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修订版[9], 所有研究对象皆具有外显攻击行为史。(3)所有患者皆参加了丰台区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的一年一次的定期体格检查。(4)本研究得到患者或者其监护人的书面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处于急性发作期或者住院者。(2)具有严重认知能力损伤。(3)患者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本研究为2017年针对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档的具有外显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的回顾性研究。2017年,共有28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参加定期体格检查,173名患者配合录入了完整的一般人口学及生活方式等相关信息资料,85名患者具有外显攻击行为史,本研究使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探讨外显攻击行为患者伴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本研究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外显攻击行为患者归入病例组,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外显攻击行为患者归入对照组。

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3名精神病防治医生、1名公共卫生医师、2名临床医生,精神病防治医生负责电话通知患者在约定的时间到社区中心体检、为患者进行体检表格登记、向患者提供调查问卷,并指导患者填写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及外显攻击行为史等相关信息、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录入到北京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BMHIMS);临床医生负责为患者测量血压、心电图、血常规及生化检测等;公共卫生医师负责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

1.3 观察指标 患者接受体检的过程中,精神病防治医生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每日生活方式方面的信息,包括:摄盐量、摄油量、蔬菜摄入量、水摄入量、运动量、睡眠量、吸烟、饮酒、心理康复、社交活动及家庭和谐度等相关指标信息。外显攻击行为指“敌意或破坏性精神态度”或是“行为或暴力事件”,分为言语攻击、财产攻击、自我攻击和攻击他人,量表得分由以下评定,言语性攻击得分乘以1,由财产引起的攻击得分乘以2,自我攻击得分乘以3,攻击他人得分乘以4。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得分为四个量表权重分数总合,表示一段时间内的事件发生次数以及其严重程度。分值为0表示无外显攻击行为史,大于0表示有外显攻击行为史。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使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年龄、病程(m±SD)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特性 疾病组与对照组间人口统计学比较结果显示,疾病组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伴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3个变量中有5个变量,包括年龄、教育程度、摄盐量、运动量及睡眠量与具有外显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心血管疾病相关(参见表2),校正年龄与教育程度两个因素之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运动量(P=0.046,OR=0.347(0.123-0.980))可能增加具有外显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运动量小于0.5小时的患者较大于等于0.5小时的患者更易伴发心血管疾病(66.7%)。(见表2所示)。

2.3 不同外显攻击行为种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与运动量的关联 本研究将心血管疾病组患者的外显攻击行为分为言语攻击、财产攻击、自我攻击与攻击他人四种,并分析这四种不同攻击行为种类发生次数与与不同运动量等级之间的关联,虽然结果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但研究结果发现实施攻击他人、自我攻击、言语攻击以及财产攻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运动时间小于0.5小时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60%、58.3%、72.2%及58.8%。运动0.5~1小时的患者实施上述四种攻击行为的概率最低。(见表3)而运动量小于0.5个小时、0.5~1小时及大于等于1小时的患者中,实施言语攻击、攻击他人及财产攻击的患者最多,分别占33.3%,37.5%及33.3%。(见表4)

3 讨论

本研究首次对具有外显攻击行为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伴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險因素分析,发现患者每日运动量是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P

虽无统计学差异,但本研究发现运动量低的伴发心血管疾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外显攻击行为(包括言语攻击、财产攻击、自我攻击与攻击他人)的概率最高。国外研究[11]亦发现当精神疾病患者延长运动时间可有效降低体力攻击(包括自我攻击及攻击他人)的发生率。但由于其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故并未对其原因进行探讨。因此,为避免患者病情发作,实施外显攻击行为,确保社会安定,社区警方医生、居委会文教委员及社会的志愿者们有必要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并定期举行体育活动,提高其身体素质及生活满意度,降低外显攻击行为发生率。

4 结论

综上所述,运动量少是造成具有外显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且有可能导致患者实施言语攻击、财产攻击、自我攻击及攻击他人。

参考文献

[1] 姜珺,康瑞莹,闫宏缝等. 北京市丰台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外显攻击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7,(25):3178-3183.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25.024.

[2] Zheng W, Zhang QE, Cai DB et al. Combination of Metformin and Lifestyle Intervention for Antipsychotic-Related Weight Gain: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Pharmacopsychiatry. 2018 Feb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