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少儿舞蹈的创作及发展

摘 要:少儿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少儿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舞蹈是一种欣赏美鉴赏美的化身,对少儿的身心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少儿舞蹈的创作与发展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少儿舞蹈的特点及创作误区,阐述了少儿舞蹈创作的思维模式及少儿舞蹈的发展。

关键词:少儿舞蹈;创作;发展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艺术教育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舞蹈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少儿舞蹈属于孩子们的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少儿舞蹈不同于成人舞蹈,有其自身的特点。少儿舞蹈把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少儿的神态风貌等特点融合展现。

一、少儿舞蹈的特点

少儿舞蹈是由少儿表演或表现少儿生活的舞蹈。它是集知识性、趣味性、游戏性、创作性、即兴表演于一体。在舞蹈的创作过程中,在思想上需体现新时代少儿的思维状况,反应新时代少儿的心理特征。

少儿舞蹈是展示少儿心灵的窗口,表现少儿情感世界的直接方式,因此“纯真性”是儿童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平时少儿在学习以外的实践,玩耍和游戏也是不可或缺的娱乐,因此少儿舞蹈必须具有形象性这些特点[1]。

少儿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情感思想也是复杂多样的,由于孩童时期少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是不完全的,对事物处于认知与模仿的阶段,在少儿舞蹈创作中包含了这一特点。

二、少儿舞蹈的創作误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要求的不断的提高,少儿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过于追求利益化,进而忽视舞蹈本身的少儿特质。舞蹈表现虚荣化、表面化、成人化等。这些作品不利于少儿文化健康的发展,是我们不可忽视的误区[2]。

(一)作品选材趋于成人化

少儿舞蹈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因没有深入了解少儿的心理状况和生活状况,在作品思维上呈现出成人化模式,偏离少儿特征,无法体现少儿的内心,使少儿不能充分理解作品含义,不能很好的表现作品,让观众难以真正的欣赏和接受。

(二)虚荣化、表面化

少儿舞蹈创作者有的为了追求作品新意片面化,过分的舞台效果,不遵实际出发,导致作品远离剧情发展,失去真实意境而体现出作品的虚荣化和表面化,与孩子们的思维不能达成共鸣,只能造成一时的舞台轰动效果,并不能满足观众长远意义上的需求。

综上所述,在少儿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首先以孩子们的思维情况为前提,然后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围绕其创作,在孩子们思维基础上创新,达到与孩子们的思维共鸣,重视少儿舞蹈的长远发展[3]。

三、少儿舞蹈创作的思维模式

舞蹈是人类社会中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源于人类生产劳动,其目的是为了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表达。少儿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在创作舞蹈作品中,在少儿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在追求舞蹈艺术的基础上,培养孩子们综合素养,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世界。

(一)少儿舞蹈以少儿为主体,体现少儿美育的功能和作用

少儿舞蹈的创作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从中寻找素材和灵感,以少儿为主体,从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现新时代,凸显艺术性,陶冶情操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发挥少儿的主体作用,体现美育功能和作用,使少儿舞蹈创作具有现实意义。例如:舞蹈作品《快乐小蚂蚁》,孩子们小蚂蚁也小,蚂蚁爱扎堆,孩子们也是集体活动,通过蚂蚁爬行动作展现快乐,体现出孩子们勤劳、团结、善良的精神风貌[4]。

(二)少儿舞蹈创作过程中把音乐作为灵魂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原则是“通过音乐教育培养人造就人”,以及“人声、动作与演奏合一”,少儿舞蹈老师可以将音乐与舞蹈合二为一,既能培养孩子们音乐节奏感,还引导孩子们对于舞蹈创造及主动去表现自我的能力。激发少儿想象力,提高孩子们的灵活性,增加孩子们的见识,实现少儿舞蹈创作的意义。

(三)少儿舞蹈创作中把握表演的主题动作

少儿舞蹈动作是我们欣赏的契入点。其舞蹈动作、姿态、表情、道具、服装等都是来源现实生活,但又不同于现实生活。如:在《小狗圆舞曲》作品编排中,我们可以把小狗生活中有趣情景运用到舞蹈中。比方说,小狗咬尾巴转圈圈的场景,孩子们通过肢体模仿,体会到小狗憨厚有趣的动作,孩子们的通过想象力把思绪和情感牵入到舞蹈中。深入了解孩子们的世界中,观察孩子们的生活状况,掌握孩子们的心理特征,把有趣的动作作为舞蹈的主题动作进行,表现孩子们的童真,创作出孩子们认可的作品,这样才能和孩子们达到共鸣,提高少儿审美,增长少儿见识,适合新时代发展需求[5]。

四、少儿舞蹈的发展价值

(一)促进少儿审美能力提高

少儿舞蹈直观形象,生动活泼,通过舞蹈形式编排监督故事情节,模仿事物特征,孩子们通过肢体语言展现过程中,加速对这个世界事物认知,认知善良与邪恶,有助于对少儿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美的教育。

(二)培养孩子们的情感基础

根据少儿生活经验创作出的舞蹈作品,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教育意义。所以孩子们在排练、表演、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可以感知事物的情感,体验情感的强度,有助于少儿积极乐观情感的思维培养。例如:少儿舞蹈作品《踢踏十分钟》。这个题材反应了孩子们在课间十分钟的校园场景。舞蹈音乐“叮铃铃`````”的下课声,随之而来的是踢踏踢踏的脚步声,在把小板凳作为舞蹈道具,结合踢踏舞编排整个舞蹈。作品反应了孩子们校园活力,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培养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和共性发展的协调

目前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这些孩子存在这样那样一些毛病,比如娇气、自我为中心等,导致个性发展强盛,共性发展不足。由于少儿舞蹈往往需要孩子们的相互配合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相互之间合作。所以少儿舞蹈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相互交往能力,让孩子们在舞蹈中有互助意识,有利于协调少儿的个性发展和共性发展。

结束语

少儿舞蹈已走进千家万户,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其舞蹈作品应根据受众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创作,遵守舞蹈创作的规律,否则创作出来的作品远离了少儿舞蹈发展的正常轨道,还会引起相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廖宁.少儿舞蹈的创作及发展分析[J].艺术评鉴,2018(05):93-94.

[2]高婧茹.浅析儿童舞蹈的创作特点[J].科技经济导刊,2017(11):176+178.

[3]于丁.新时期少儿舞蹈的编排及创作分析[J].戏剧之家,2019(10):112.

[4]刘仲春.试论中国少儿舞蹈未来的若干构想[J].戏剧之家,2019(12):174.

[5]韩力.少儿舞蹈创作“成人化”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 刊),2018,15(08):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