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教学内容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师生缺乏互动的现象等,同时提出其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改善对策,例如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优化教学方法等。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忠华(1974- ),女,山东莱阳人,山东轻工业学院文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山东 济南 25035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3-0130-02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

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但目前的思政课教学不能很好地适应上述变化,存在一系列问题。

1.教学内容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高校思政课是一门实践性、时代性很强的课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教材的有些内容往往会落后于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授课照本宣科,一些教师的课件几乎就是教材的缩写版,课堂上有的教师完全按照课件的内容念,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注下来,时间久了,学生对思政课失去了兴趣。学生普遍认为:听课与不听课一个样,期末考试按照老师辅导的重点背过就可以及格。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使学生失去了对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潜能的发挥。

2.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师生缺乏互动的现象。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传统的单向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依然广泛存在,师生之间没有任何交流与互动,课堂气氛死气沉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思政课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宰,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应该取决于教师,学生的任务就是无条件地接受现成的理论知识,不允许学生对自己的讲解有任何质疑或不同的观点。二是“大课堂”授课。现在很多高校思政课依然是大班上课,一个课堂有3~5个自然班,学生多达120~200多人,甚至这几个自然班分属于不同专业,这么多人上课,而课时又不多,教师还没有熟悉学生,课程就结束了。这不但限制了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运用,也严重影响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3.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影响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不少高校,一些领导对思政课存在偏见,认为思政课与学生就业找工作无多大关系,不实用。实际工作中,学校对思政课投入建设的经费欠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学术交流等的投入偏低,对思政课的总课时进行大量压缩,教育专家到学校检查工作,学校领导就提前做好准备,要求全体师生以大局为重,统一口径。这种做法既影响了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也影响到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态度。

4.教师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由于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的教师自己都不相信马克思主义,没有扎实、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把思政课教学看成是自己谋生的手段,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教好思政课的。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和教育对象的变化使思政课教学在相当程度上面临严峻挑战。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大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大学生面对五光十色的社会现象,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思想准备不足。历史的和现实的、本土的和外来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碰撞,使大学生面临严峻的考验,部分大学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理论淡化、思想多元化等倾向。例如在调研中,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有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说服力,完全过时了”,还有的学生感到“说不清楚”。在谈到对于“当代西方学说和理论能否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的看法时,个别学生作出了肯定回答,而有些学生表示“说不清楚”。有的学生甚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前途持怀疑态度。调查中还发现少数学生存在着政治意识淡漠的倾向。在西方多党制、多元化等资产阶级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下,对于中国是否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有少数学生“说不清楚”。

2.诚信缺失现象严重。诚信是每个公民必备的道德素质,它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表现在学业中弄虚作假。部分学生对学习不够重视,上课不听讲,平时连作业、实验也懒得做,等到交的时候,再拿别的同学的作业抄袭,考试的时候作弊。近些年来,大学生作弊的方式和手段令人防不胜防,甚至有些同学毕业论文也一字不差地直接从网上下载。大学生对舞弊行为的认同感强,他们并不认为作弊是件可耻的事。

3.大学生素质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社会、家庭都对大学生抱有很高的期望,致使其心理压力过大。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一直苦苦挣扎在学业、两性关系、人际关系、情绪调控、前途命运等人生课题中,生活中充满困惑和烦恼,出现诸多不适应感、焦虑感、压抑感、紧张感等消极心理体验,而当代的大学生又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和生活磨炼,应对挫折的能力较差,心理素质欠佳,如果这些心理体验长期积累得不到缓解,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轻则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重则导致心理疾病,影响今后的发展。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首先,教師要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对思政课教师而言,要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选集》等党的重要文献选编、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等理论著作及成果。思政课教师要用全面、发展、辩证的科学态度学习和领悟这些基础理论,既要从整体上把握其科学性,又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原著中的个别论断;既要学习这些理论,又要把这些理论贯彻运用到备课、授课过程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其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思政课教学的对象,授课是为学生服务的。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备课中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握学生的整体特征。当今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赏识、优越的生活条件等养成了他们自主、自信、敢于表现自我的性格;社会的开放、媒体的传播,拉近了他们与社会的距离,拓展了他们的眼界,他们喜欢张扬个性、追求时尚,希望被人尊重,渴望师生平等。二是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当今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9~24岁之间,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开始思考、接触社会,接受新事物较快,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三是把握学生的专业。思政课是全校的公共基础课,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最大不同就是要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文化底蕴、知识积累不同,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做出适当调整。

再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学生政治上的启蒙者、思想上的引路人。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思政课教师要有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要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感情倾注在所教育的学生身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要模范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行为符合师德标准,在校为学生楷模,在社会为遵纪守法的榜样。

2.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首先,吃透教材,增强教学针对性。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深入地分析和掌握教材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教材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是授课过程中联结教师与学生的重要纽带,吃透教材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吃透教材,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上把握备课的方向和原则;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教材与课堂讲授之间的关系。教材内容丰富翔实,要在相对短的授课时间里,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必须学会在备课过程中去粗取精,根据教学目标,抓住教材的关键和重点难点问题,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授课体系。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要求。思政课要紧密结合时事政治,紧跟社会形势,把握党的大政方针及社会走向,并将此渗透到备课及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既能增强思政课的现实感,又能引导学生科学理解、准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和现实问题,进而真心拥护党的领导,真心拥护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真正体现思政课对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总之,在思政课教学中,要瞄准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紧密结合学生关注度高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清国际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以清醒的头脑面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思政课的学科魅力。

3.优化教学方法,使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现代化、多样化。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是单方面灌输式的,即教师照本宣科,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一些教师上课从不顾及下面学生的反应,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搞一言堂,这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必须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授课的类型可以有讲授课、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由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从而营造出一个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和谐教学氛围。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思政课教学应更多地应用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片、声音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形象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以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时,课件中出现了有关三鹿幼儿奶粉致儿童死亡的图片以及一些漫画,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教育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4.建立多元考核制度。在思政课考试的形式和评估手段上,以往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仅仅以最后一张考卷分数定论。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平时不学习,实践不参加,考试前突击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适应新形势,思政课的考试方式应有所调整,可以将最终的总成绩分解为几个部分,即考勤分、日常上课表现分、作业分和期末考试分。期末考试可以采用闭卷或开卷形式;平时作业可以采取写读后感、观后感、写调查报告等形式;上课表现可以包括发言、讲演、辩论、讨论等形式。通过多元考核方式,全面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总之,新形势下面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政课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赵志华.对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論课实效性的探讨——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2]范秋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困境与创新[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3).

[3]王辉.让现代化教学手段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3).

[4]刘荣.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