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 目的 采集本院下呼吸道感染者痰标本, 分析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菌种耐药性。方法 对本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集痰标本, 进行菌株分离鉴定及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389株, 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广泛耐药, 对碳氢酶烯类敏感率较高, 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较高, 对万古霉素敏感率较高, 真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主要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性有增加趋势, 加强耐药性检测对于合理指导临床抗生素应用尤为重要。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下呼吸道感染是内科常见疾病, 随着抗生素广泛使用、无指征滥用、各种创伤性检查治疗等导致的微生态失衡, 使病原菌菌群构成及耐药性不断增强[1, 2]。因此,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对优化临床抗菌治疗具指导意义, 本实验收集本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标本, 对其菌株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3]。

1 材料与方法

1. 1 一般材料 菌株来自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痰标本。

1. 2 质控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

1. 3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细菌及真菌鉴定选用API系统, 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 Bauer法), 真菌药敏实验采用Rosco纸片法。

2 结果

2. 1 菌株分离鉴定 共检出病原菌389株, 革兰阴性杆菌232例(59.7%), 革兰阳性球菌105例(27.2%), 真菌52例(12.1%)。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29.7%(69例)、铜绿假单胞菌25.4%(59例)、大肠埃希菌17.6%(41例)、阴沟肠杆菌13.7%(32例)及其他12.9%(30例);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3.3%(35例)、表皮葡萄球菌23.8%(25例)、肠球菌19.0%(20例)、肺炎链球菌14.2%(15例)及其他9.5%(10例);真菌中白色念珠菌33.3%(28例)、光滑念珠菌14.8%(13例)、热带念珠菌6.1%(6例)、克柔念珠菌3.7%(5例)。

2. 2 耐药性分析

2. 2. 1 革兰阴性菌药敏结果 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广泛耐药, 亚胺培南最敏感。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比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高,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谱相似, 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环丙沙星耐药呈较高水平。见表1。

表1 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

细菌种类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属

氨苄西林100%100%98.2%100%

阿莫西林92.3%50.1%65.4%70.8%

头孢呋辛46.5%58.6%41.2%62.8%

头孢他啶20.6%56.8%30.4%55.2%

环丙沙星80.6%92.0%76.2%72.5%

阿米卡星22.8%41.5%13.6%26.8%

亚胺培南015.3%4.2%0

2. 2. 2 革兰阳性菌药敏结果 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率普遍较高, 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见表2。

表2 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

细菌种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

氨苄西林86.3%88.5%60.6%62.3%

头孢西丁28.3%24.9%78.8%62.3%

万古霉素00023.3%

阿米卡星32.3%56.8%60.6%62.3%

青霉素100%100%60.6%28.3%

红霉素15.2%26.5%30.7%30.7%

2. 2. 3 真菌药敏结果 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耐药率较高, 对其它抗真菌药物均较敏感。克柔念珠菌仅对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较敏感。见表3。

表3 真菌耐药情况

细菌种类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

5-氟胞嘧啶90.8%92.1%86.5%76.8%

氟康唑6.5%3.2%3.8%67.7%

伊曲康唑15.8%12.4%16.7%60.0%

两性霉素B10.5%16.9%12.4%10.3%

制霉菌素15.8%14.4%20.6%8.4%

3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为临床常见和多发病, 近年随着抗生素广泛使用、人口老龄、侵袭性操作及慢性疾病反复应用, 常见致病菌的菌谱和耐药性有明显变异, 早期查找病原菌, 针对性用药可以有效提高好转率、缩短治疗时间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避免产酶菌、多药耐药菌产生, 优化临床抗菌治疗[4]。

本实验可以总结出,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仍然是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5]。真菌检出率有增高趋势, 近年来随着高档抗生素长期应用、机体抵抗力下降、器官移植应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致机体正常菌失调, 条件致病性真菌得以生长繁殖, 继发二重感染。资料显示, 氟康唑效果最好, 副作用最少, 受到临床广泛应用[6]。随着氟康唑的广泛应用, 预计对唑类抗真菌药耐药的真菌将呈增多趋势。

上述统计分析表明, 临床治疗应加强对病原菌的关注与分析, 了解不同时期临床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菌谱变异及耐药性分布, 减少习惯性和经验用药, 及早准确针对病原菌体外药敏结果制定个体化合理用药方案。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1.

[2]Pletz MW, Rohde G, Schutte H.Epidemiology and aetiology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Dtsch Med Wochenschr, 2011, 136(15):775-780.

[3]黄宝洪, 肖建宁.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细菌的耐药性检测.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0, 18(1):92-93.

[4]王晓丽. 综合ICU医院感染临床分析与对策.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16):160-161.

[5]Ruhnke GW, Coca-Perraillon M, Kitch BT.Marked reduction in 30-day mortality among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Am J Med, 2011, 124(2):171-178.

[6]邢玉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报告.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00, 10(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