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基础》案例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深受师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基于教育学理论分析、心理学理论分析及实践上分析,《法律基础》案例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可行性。《法律基础》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下列能力:创新能力、法律思维能力、法律实践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关键词:案例教学 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 法律思维能力
  
  一、《法律基础》案例教学概说
  
  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兰德尔教授最早把案例教学法引入法学教育。从此,这种教学法走进大学课堂并风靡全球,并于20世纪80年代末被介绍到中国。《法律基础》的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通过选取恰当的案例,采用以问题为核心的求解模式,由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分析与探究,形成对这些问题的见解和提出解决的方案,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与讲授法等其它教学方法相比,《法律基础》案例教学具有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教学活动的创造性、教学目的的明确性、师生地位的平等性等特征。
  《法律基础》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站在教师的角度可以概括为:呈现案例→设疑问难指导→组织小组讨论→组织班级交流→总结评价;站在学生的角度可以概括为:阅读感知→个体自主探究→群体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互补→能力提高。具体的分析,请参考本人的拙作《〈法律基础〉案例教学法探析》(发表在《文教资料》2006年第32期)。
  
  二、《法律基础》案例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一)教育学理论分析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主动体,而非受动体,积极主动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建构主义倡导情境教学,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体验、去感受。《法律基础》案例教学通过提供司法实践中真实、典型的案例,震动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主动学习和探究,并在师生、生生互动过程中实现学生多种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二)心理学理论分析
  大学生抽象思维已经优于形象思维,但直观形象思维仍起作用,具体活动经验仍是构建知识重要手段。《法律基础》案例教学通过提供具体、生动、典型的案例,使学生从个推知类,由特殊归纳一般,从而理解普遍规律原理,并在师生交互过程中推动学生能力的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多向交往是一种效率最高、成员易形成交往技能、团结气氛最好的一种沟通方式。《法律基础》案例教学通过师生、生生沟通交流与互动,对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实践上分析
  《法律基础》案例教学具有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及教学目标的明确性等特点,教学中利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通过多方面的活动,如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三、《法律基础》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法律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法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应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在《法律基础》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多种教学方法,但教学案例教学法对实现这一目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案例教学将深奥艰涩的法学理论知识寓于五彩缤纷的法律案例之中,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那么,《法律基础》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普遍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笔者认为,实施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案例教学是通过教师精心选取的典型案例,模拟再现一种仿真的情境,使学习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里充分感受岗位任职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自主地分析案例并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寻求统一答案,而是重在通过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来启迪学习者的智慧,帮助学生在观念的碰撞中理清思绪、独立判断、作出自主的选择,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找到答案,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如何理解“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呢?
  1.案例教学创设了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这种“问题为本”的教学模式,一改传统教育模式中平铺直叙地灌输知识的方法,以案例为核心,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可行性答案的探讨,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2.案例教学提倡宽容和民主精神,鼓励冒险和标新立异,这些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土壤。创新是一种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一种和谐而开明的舆论氛围和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具有独创和革新精神,那他就必须承担犯错误的风险,容忍“离经叛道”的环境,使人们在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不必过多地考虑犯错误的危险性。在给学生提供创造性环境时,要公开地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行为表示赞赏,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步骤去寻找答案,教师决不横加干涉或设置条条框框加以约束,而是鼓励他们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
  作为学习《法律基础》的学生(可能是未来的法律人),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实践能力。法律思维能力是指按照法律的逻辑和思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律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正确阐释法理和适用法律的能力、严谨的法律推理和论证能力等等。法律实践能力,即完成各项具体任务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深知法律事实的能力、证据操作能力、法律表达和论辩能力、运用法律程序的能力等。几乎任何一种法律实践能力都要求以法律思维能力为内核,如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其实就是运用法律的逻辑去搜集、调查、判断、分析、确认、选择事实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有较强的法律思维能力。因此,法律思维能力对法律实践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是一个人其他所有能力的基础,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在《法律基础》教学中,学生需要的不仅是成堆的法律概念和理论知识,他们更需要能够活用法律概念和命题进行推理的能力。而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案例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认知冲突,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引发学生之间不同观点的冲突,学生需要在这些冲突的观点中进行选择,并对与自己相对的观点进行反驳、批判,这些做法可以使学生进行自主的选择和判断,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批判思考的推理能力。同时,站在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在讲解和评述案例时,更加注重分析方法、推理方法的讲解,更加注重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进行评价和校正,学生从中获益匪浅。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法律基础》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通过案例分析获得蕴涵其中的那些已经形成的知识或观点,还在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将真实的、典型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包括的实际法律问题。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或经验,是在“做中学”,获得的是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或经验,是具有真实背景的知识,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模式下获得的抽象的、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知识,真正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律基础》案例教学把学习理论与解决问题统一起来,真正实现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迅速步入社会。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通过自己学习和实践,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个好的案例,能真正实现案例情景的“再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身临其境,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体验角色,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体,积极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与传统教学中的“举例说明”大相径庭,举例说明仅仅是让学生感知知识、被动地接受知识或观点,仍是一种“灌输”;而《法律基础》案例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交流、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推动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五)有助于培养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表达能力是运用语言文字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这两种能力。在《法律基础》案例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尤其对于那些有羞怯心理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发言机会,培养其克服羞怯心理并善于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的能力。同时,通过对案例材料的仔细研读,提醒学生注意各种法律文书的撰写格式和方法,同时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并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法律基础》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精神及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劲.论法学教育对实践能力的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2]廖药雁.应用案例教学 加强能力培养[J]. 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7,(01).
  [3]尹小芳大学英语案例教学与能力培养[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01).
  
  注:本论文系2005年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立项课题《〈法律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