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特点与防控措施

一、猪蓝耳病的特点

1. 流行情况。猪蓝耳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感染。感染有如下的特点:持续感染,可达数月至1~2年;间歇感染,即不连续的隐性交替感染;自动清除,即蓝耳病病毒在猪群中会自行停止传播。患病猪和隐性感染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猪的分泌物、排泄物都可带毒排毒,耐过猪只可长期带毒。呼吸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精液和胎盘感染。

2. 致病情况。猪蓝耳病病毒在肺泡巨噬细胞与单核细胞中增殖,使它们遭到破坏,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生继发感染。该病易与猪伪狂犬病、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布氏杆菌病等发生混合感染,使猪病复杂,造成养猪业损失惨重。

3. 临床症状。厌食、体温升高,皮肤有蓝、红斑,耳朵变蓝。妊娠母猪出现早产,晚期流产,产弱仔、死胎、本乃伊胎。公猪出现精液质量下降。1月龄仔猪最易感染,常见腹泻、呼吸困难,有些见眼睑水肿及眼结膜炎。耐过猪消瘦、生长缓慢。育肥猪出现厌食和轻度呼吸困难、咳嗽。另外,在无任何应激的前提下,怀孕母猪出现群发性流产,流产率为10%~20%,分娩母猪产弱仔、木乃伊胎,死胎增多,胎衣为淡黄色或土黄色,母猪容易滞产(常常在产后1周左右才能自然排出未产完的仔猪及胎衣)及患子宫炎,哺乳母猪厌食(时好时坏)、乳房萎缩、奶水减少,所带仔猪腹泻不断、腹式呼吸、死亡率高(15%~20%)。公猪性欲下降,所配母猪返情率增高,保育、育肥猪只可呈慢性经过(厌食、呼吸障碍、咳嗽),用药可缓解病情,减少继发感染。猪场多次引种或在不同猪场同时引种,3个月或半年左右出现上述症状的均可怀疑本场已感染猪蓝耳病,同时应注意的是感染猪蓝耳病的猪场,猪只采血后血液自然析出血清率不到50%,对抽血化验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要用抗凝管(带抗凝剂的)才能保证采血顺利,获得血清。这是笔者在多家猪场所验证的。

4. 病变特点。肺有出血斑或边缘有肝变症状。胸、腹腔积液。股沟、下颌、肺门淋巴结出血。

5. 诊断。由于本病易产生混合感染,故很难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解剖所见做出诊断,而血清学诊断应是较好的方法。

二、猪蓝耳病的防控

1. 预防。①猪场实行封闭式生产,严禁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入猪场。猪场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定期灭鼠、灭蚊、杀虫和消毒,为猪群创造一个清洁卫生、干燥、舒适、通风的理想环境。②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这是预防本病的关健要点。如需引种,必须从蓝耳病阴性猪场引进,并进行严格的检疫和隔离1个月左右,确认合格后方可混群参与生产。③培育好后备种猪,后备种猪在参与生产前,必须监测其抗体,猪蓝耳病为阴性的才可留种。④产房、保育舍、育肥猪舍应实施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每批猪转出后必须严格清洗和消毒,空置1周左右才能调入新的猪群,确保消毒效果,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存在。⑤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口蹄疫、猪细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等免疫工作,从而提高猪群的综合抗病能力。⑥做好药物保健措施,切断疾病传播环节。仔猪在7~10日龄时,每头肌注美国辉瑞生产的泰拉霉素注射液0.2毫升,断奶1周内肌注美国辉瑞生产的头孢噻呋晶体注射液0.2毫升/头。保育猪,在转栏前添加保健药物,用2%纽弗罗(氟甲砜霉素)2000克/吨料+泰乐菌素300克/吨料,连用7天。育肥猪,每月用药1次,每次用7天,选用药物为替米考星400克/吨料+强力霉素200克/吨料。其他猪群:哺乳母猪,在产前、产后1周添加药物80%支原净125克/吨料+强力霉素200克/吨料;后备母猪、配种怀孕猪及公猪每3个月保健1次,选用药物泰乐菌素1250克/吨料+磺胺二甲氧嘧啶110克/吨饲料,连用7~10天。⑦加强猪群的饲料营养,根据猪群各阶段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及时调整饲料配方,保证猪群营养均衡、合理,饲料无霉变,提高猪群健康状况,利于抵抗外来病原体入侵。

2. 控制。发生蓝耳病的猪场,目前选择用猪蓝耳病活疫苗比用猪蓝耳病灭活苗效果好,笔者建议使用同一品牌的疫苗(不能随便更换疫苗),否则猪蓝耳病难以控制。笔者在蓝耳病猪场一直用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有限公司产的猪蓝耳病活疫苗,效果显著,具体用法如下:种猪群,每年3次(每4个月1次),每次肌肉注射1头份;后备种猪群,配种前免疫2次,于配种前4周和6~8周分别免疫,每次肌肉注射1头份;仔猪,断奶前1周免疫1次,肌肉注射1头份。

(作者联系地址:广东省湛江农垦畜牧有限公司幸福分公司 邮编:52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