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七虎:铸就中国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

2019年1月8日,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

万众瞩目中,一位老人肩戴将星、满头华发,目光坚毅、脊背挺拔,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了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章和证书。他说:“这项荣誉不属于我一人,是国家对防护工程建设的肯定和鼓励。”

他就是钱七虎,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奠基人、防护工程学科的创立者、防护工程科技创新的引领者,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陆军工程大学教授。

这是共和国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那一刻,人民大会堂如潮的掌声为这位82岁高龄的老人响起。“铸盾先锋”钱七虎用毕生心血,为我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立下了不朽功勋。

从年少到耄耋,未敢忘强军报国之心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只有始终不忘初心、心怀感恩,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彰显人生的价值!”

80多年前的1937年10月,在一艘小船上,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因家中排行老七,取名“七虎”。那一年也正逢淞沪会战爆发,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血腥的战争逼迫邻近的江苏昆山人民流离失所。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钱七虎就在母亲逃难途中出生。

解放后,依靠政府的助学金,钱七虎完成了中学学业。强烈的新旧社会对比,在他心中深深埋下了矢志报国的种子。

1954年8月,钱七虎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重大转折,他迈进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大门,成为哈军工组建后招收的第三期学生,并在18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候刚上军校,我也是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为了锻炼身体,在哈尔滨寒冷的冬天里,我会冲冷水澡。我也经常思考一些人生的问题,比如‘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钱七虎回忆。

“当时防护工程专业没人选,因为要跟黄土铁铲打交道,但是我始终服从组织分配,让我学什么就学什么。”钱七虎说,大学六年他只回过一次家,年年都被评为优秀学员,是全年级唯一的全优毕业生。1960年,钱七虎又被选派到莫斯科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学习深造。

1965年,钱七虎学成回国。从那时起,为国家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就成了他毕生的事业追求。直到现在,82岁高龄的他仍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孜孜不倦地为国家和军队贡献智慧力量。

从失败到成功,为祖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

在钱七虎看来,如果说核弹是军事斗争中锐利的“矛”,那么防护工程则是一面坚固的“盾”。经过长达10多年的研究,他和团队为我国战略工程装上了“金钟罩”。

上世纪70年代初,戈壁深处的一声巨响,荒漠升起一片蘑菇云……当人们欢呼庆贺之时,一群身着防护服的科研人员迅速冲进了核爆中心勘查爆炸现场,钱七虎便是其中一员。

1965年,钱七虎在苏联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获得工学副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如果说核弹等是锐利的‘矛’,那么防护工程则是坚固的‘盾’。”钱七虎说,如何铸就钢城铁盾,是国家给他的任务。而从那时起,为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也就成了他的事业。

在核爆现场,钱七虎往往有着敏锐独到的眼光。比如,他发现核弹爆炸后,飞机洞库的防护门虽然没有被严重破坏,里面的飞机也没有受损,但是防护门发生了严重变形导致无法开启。最终,钱七虎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工程机构的计算,解决了大型防护门变形控制等设计难题。

为了缩短防护门的启闭时间,他创新提出使用气动式升降门方案。但面对厚重的大型防护门,试验一次次宣告失败。钱七虎说:“气动试验做了几十次,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失败了总结一下,就接着准备下一次试验,每一次试验过程都是学习提高的过程。”功夫不负有心人,钱七虎成功设计出当时国内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飞机洞库防护门。那一年,他38岁。

后来,为了系统深入研究防护工程问题,钱七虎带领团队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著名高校、研究所和厂家,先后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套爆炸压力模拟器、首台深部岩体加卸荷试验装置,提出了16项关键技术方案,解决了困扰世界岩体力学界多年的数十项技术难题。

与时俱进,钱七虎进军抗深钻地武器防护的系统研究。经过近千次细致的推导计算,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深地下防护工程的总体构想,并带领团队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经过多年研究,他和团队攻克了一个个难关,构建了破碎区受限内摩擦模型,研究了地冲击诱发工程性地震的不可逆运动规律和深部施工灾变孕育演化机理,为抗钻地核武器防护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国战略工程安全装上了“金钟罩”。

“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陆军工程大学校长王金龙说,钱七虎院士参与并见证了我国防护工程研究与建设从跟跑到并跑,再到有所领跑的全过程,为铸就我国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做出了杰出贡献。

从兴趣到责任,把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

“做科研工作,不能仅仅着眼当下看得见的事情,更应该站在国家的全局进行前瞻思考,哪些事情对国家和人民有利,我们的兴趣和爱好就要向哪些事情聚焦。”

钱七虎的科研触角还不止于此。他始终认为,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责任、有义务关心研究国家的建设发展,这也是一名科学家必须具备的情怀和担当。

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建设全长约6公里,建成后要确保伶仃洋能通行30万吨邮轮。钱七虎综合考虑洋流、浪涌、沉降等各方面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案。

钱七虎(中)与团队成员在实验室内交流。

谈起自己的兴趣爱好,钱七虎笑答:“到一线工程去,国家需要什么,科学家的兴趣就应该在哪里,要站在国家全局考虑问题。”

钱七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耄耋之年的钱七虎,仍积极为决策部门出谋献策。长江隧道、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一项项关乎国家大计的重大工程,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据统计,钱七虎先后向國家部委提交27份研究报告和提案,主持了北京、深圳、南京、青岛等几十个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评审。在雄安建设规划的相关会议上,他大力提倡综合管廊与地铁建设、地下街建设和地下快速路建设相整合。

“把更好的机会留给年轻人!”基于“传承”这一理念,钱七虎还在自己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倾心育人、提携后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矢志强军报国的科技创新人才。与他相伴五十余载的夫人袁晖评价他说:“他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足常乐,对生活要求不高,但是非常爱才惜才,特别关心年轻人的进步发展。”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首次赢得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成立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大会主办权,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现有的9个专业委员会中,有5名中国学者担任主席。这让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前主席J.A.Hudson教授这样评价:“无论是理论岩石力学,还是地面、地下岩石工程方面,中国正在引领全世界。”

“‘忙’是我一生的写照,忙了就快,走路快、吃饭快,现在还是忙忙忙、快快快。”如今,钱七虎已经年逾八旬,但是依旧步伐矫健、思维敏捷,六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使他身上散发出军人特有的坚毅品质。

“科技工作者是我这一生最喜爱的身份。”钱七虎炯炯的眼神里透出迫切的期盼,“现在科技界存在许多浮躁的现象,如果一心想着那些光环、名利,那科技创新肯定做不扎实,科学研究必须要沉下心来坐十年冷板凳,而不是做‘短、平、快’的项目。科技工作者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把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