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交流与沟通》课程考核改革研究

摘 要:电子商务在我国虽然只有短短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但其整体规模呈现高速扩张之势。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4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测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3.4万亿元,同比增长31.4%。其中,跨境电子商务表现更为突出,其交易规模为4.2万亿元,同比增长33.3%,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随之而来的是对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契合了国家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转型。这就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课堂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将理论教学落实到实践应用。本论文提出了《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交流与沟通》的课程教学改革,旨在提高跨境电商专业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更好的提升专业水平,契合社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

引言

《跨境電子商务业务交流与沟通》以消费者心理为基础,以交流与沟通理论为切入点,系统全面介绍贯穿跨境电子商务全流程的交流与沟通业务应用知识。基础理论力求清晰、简洁,以满足实用为准绳,紧密与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结合;应用知识力求真实、系统,全面贯彻于跨境电子商务全流程,在全面培养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素质的同时,重点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对创新意识的培养。

互联网全球普及至今不到20年时间,这些年,全球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虚拟市场已经把人类带入了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人类商业生态环境发生了突变。在这个变化中,有些物种适应不了生态环境的变化就会被淘汰,有些物种会逐步调整来适应新的生态环境变化而继续生存下来,甚至在新的生态环境下会出现新的物种。而这些物种就是我们所说的商业模式。旧的商业模式在不断被颠覆,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教学者不断跟随实践变化,总结这些规律,并把实践中最新发展赋予概念、理论,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快速掌握最新的知识。

一、《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交流与沟通》传统授课考核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跨境电商学科在我国开设时间较短,并且伴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及“互联网+”的发展,跨境电商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理论与形式都在发生着变化,课堂教学发展相对滞后,导致课堂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随着跨境电商在国际贸易中的渗透率逐渐提高,绝对规模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及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也提出较高的要求。

传统的考核方式关注对知识理论的记忆,不能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学习本专业四年,概念理论清晰,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型及其困难。企业普遍认为,现在学科培养严重脱离实践,相关专业学生对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知识了解还很不够;同时,目前的考核方式不能激起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本课程改革主要围绕两大快进行,一是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变革,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以往教师全程讲课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教与学中形成良性的课堂互动模式;二是将传统的理论纸质考核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转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下,使学生的能力素质与企业社会的需求紧密相连。

二、考核方案改革的模式与特点

(一)考核方案改革模式

以往的考核方案中,平时成绩占比较小,理论城市的期末成绩占了大部分,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具体表现体现不明显。改革后的考核方案下,期末成绩的一部分放在平时进行考核,最后再进行一次期末考核,平时一部分考核成绩(40%)加上期末考核成绩(40%)构成期末成绩,平时成绩(20%)+平时一部分考核成绩(40%)+期末考核成绩(40%)构成学生本学期学习该门课程的总成绩。

(二)改革特点

在学生平时学生的过程中加入期末考核,增强学生对课堂学习重要性的认识,避免学生平时不听课不复习,临近考试最后一个月死记硬背、争取及格的不良学习习惯。同时,将期末考核的纸质理论考试转变为动手实践应用能力考核,让学生在理解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具体考核方案改革方案

首先,将班级学生3人为一组进行分组,分别扮演买家、买家和商家三种角色,根据课程要求三人扮演角色进行跨境电商实战操作,总共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占10分,总共40分。

《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交流与沟通》一书总共分为六章内容:第一章绪论概述交流与沟通、跨境电子商务,解释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中的交流与沟通。本章节为理论知识和概念讲解分析,为后续章节做理论铺垫,本章节不涉及应用能力培养的期末考核;第二章跨境电子商务店铺视觉与商品描述沟通:第一节和第二节为理论讲解跨境电子商务店铺视觉和商品描述沟通,第三节在一二节的基础上进行跨境电子商务店铺视觉与商品描述沟通实战。本章节让学生自行登录亚马逊、速卖通和易贝网站,进行商家入驻和产品描述。此操作实践过程分值最高10分,根据不同的演练效果给予0-10之间的分值;第三章跨境电子商务售前交流与沟通,第一节、第二节和第三节为理论,第四节跨境电商售前交流与沟通实践。三人一组进行实战演练,此阶段占10分,评分同上;第四章跨境电子商务售后交流与沟通,第一节和第二节为理论知识讲解,第三节跨境电子商务售后交流与沟通实战。此阶段占10分,评分标准同上;第五章跨境电子商务争议处置,第一节和第二节为理论,第三节跨境电子商务争议处置实战。此阶段占10分,评分同上。第六章跨文化交流禁忌,整章为理论讲解,不占分值。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四个章节的实战环节各占10分,总计40分,各环节根据学生表现进行打分,计入期末成绩的一部分。结合学生和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三部分,评价学生本课程在本学期的表现。

四、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紧跟产业行业动态积极修订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要紧密掌握区域人才需求动态,各渠道收集具有价值的行业信息,根据产业、行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从人才需求规格上,侧重涉外商务的运作和平台,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上,要特别偏重食物和技能。

(二)建立产教合作的校内实训室,企业进校园

在后期人才培养中,高校要坚持产教融合的技能培养模式,如台湾职教一样,企业的职业培训师也要进入并承担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培养工作。一方面学院要加大小企业合作的建设力度,建立更多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也要切实的把企业的事业部、人才培养导师引进校内实训室和课堂上,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在校本课程外开展小微订单课程,在校园课程外用校企共建的课程包来打造企业满意的人才。在总课程概览导航构建中,首先要有与职业岗位对接的理念,然后设定逻辑思路,此后才能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进行合理规划,合并和清理目前课程中重复交叉的知识,设置专业群的公选课,如,商品学、互联网基础、国际结算实务等;减少部分课程重复开放,按照跨境岗位标准来核定授课内容并增加技能。

(三)根据企业岗位设置来定技能模块并优势突破

首先应调研并提取诸如跨境电商X平台、客服、关务与检验等等工作岗位技能点,以点带面,形成教学知识蛛网阵图,着力针对岗位设置教学信息,最终解决职业能力需求的痛点,如涉外事务磋商与沟通、电商平台操作、国际市场营销与策划、国际物流运输等。另外,要把握课程的主次,主要的是实训实践课,次要的是基础理论课。要研发出新的实践教学形式,譬如要用企业的资源进行实训还要积极参与此类各项竞赛,鼓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在速卖通、亚马逊、敦煌网等跨境电商平台开店进行跨境营销的实践。这些活动中的产品发布、橱窗更新、产品信息化、网上商城运营管理、跨境电商促销与引流、通关与跨境支付、订单管理、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工作都是跨境电商的基础操作技能,这些活动能极大的促进学生跨境电商各岗位技能拓展。当然,以教研室为单位与跨境电商企业合作,构建校企合作跨境电商平台来大量用于教学实践。此外,经常性的分派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到企业短期的顶岗实习、企业派兼职教师讲座、企业校园开进校园课堂等方面的合作,不胜枚举。

参考文献

[1]张丽红.基于创业教育的跨境电商课程教学研究[J].经济管理者,2016,(08):462-463.

[2]杨晶晶.跨境电商课程实战型实训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11):181-182.

[3]王琼.新形势下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93-98.

[4]毛娇艳.跨境电商发展给高职外贸人才培养的启示[J].当代经济,2015,(34):130.

[5]范新民.高等教育国际化与跨境外贸电商人才培养:跨界融合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3):101-107.

[6]中国电子研究中心.2012年外貿形势[J].2012.

[7]刘丽娟.跨镜电商进化论[J].中国外汇,2013,(14).

[8]王淙,马青,刘轶.小额跨境电子商务剖析[J].西安:价值工程,2013,(32).

[9]王瑞莉.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岗位及能力培养分析[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

作者简介:

史琳琰(1989-),女,硕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单位:郑州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