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危险评估中的作用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危险评估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9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临界病变的患者,测定其血清CRP,并按CRP水平分为两组:A组(CRP<3 mg/L,46例),B组(CRP>3 mg/L,47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病诊断(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比率及1年内心血管事件(包括顽固性心绞痛药物治疗无效而行介入治疗、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新发心律失常、新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 结果 93例患者中以不稳定心绞痛发病的患者共有65例,A组有27例患者以不稳定心绞痛来院就诊,B组有38例患者以不稳定型心绞痛来院就诊;随访1年期间A组出现心血管事件共8例,B组共17例,B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P < 0.05)。 结论 临界病变患者多数以不稳定心绞痛为首发,血清C反应蛋白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风险的可靠指标。

[关键词] 冠心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C反应蛋白;危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 R54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b)-0027-03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是冠心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冠状动脉造影中对于管腔直径狭窄为40%~70%的病变称为临界病变[1]。目前对于此类临界病变患者临床大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其临床重视程度远远低于行支架植入术患者,其实临床风险性仍然很高。C反应蛋白(C-reative protein,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因子,被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分析血清CRP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风险评估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临界病变(即血管直径狭窄为40%~70%的病变)患者93例,其中,男52例,女41例,年龄45~75岁,平均(52.4±8.6)岁。根据CRP水平分为两组:A组CRP<3 mg/L,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平均年龄(51.2±9.5)岁;B组CRP>3 mg/L,47例,其中,男27例,女20例,平均年龄(52.6±8.4)岁;排除合并有心肌炎、心肌病、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肿瘤、肝硬化、外伤及感染等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 CRP检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的第2天早晨取静脉血2 mL置于干燥试管中,3 000 r/min,半径10 cm,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所用为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2 冠状动脉造影方法采用荷兰PHILPS CV数字减影机,经股动脉途径,按标准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所有冠状动脉病变,至少取2个相互垂直的投照体位,按狭窄程度最重的体位测量其狭窄程度。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统计入院时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情况,统计入院时患者的临床诊断[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SA)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情况。

所有患者出院后均规范服用β受体阻滞剂、硝酸脂类药物、ACEI/ARB、他汀类(均给予辛伐他汀)、拜阿司匹林、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所以患者均在门诊或经电话定期随访,记录1年内顽固性心绞痛药物控制不佳需行介入治疗、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新发心律失常、新出现的心力衰竭和心源性死亡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经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院情况

入选患者共93例,其中65例以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28例患者以稳定型心绞痛入院;A组中27例患者以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B组中38例患者以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

2.2 两组间的临床基线资料对比

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期大量吸烟史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2.3 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在1年的随访中,A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恶化再住院)8例(17.4%),B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17例(36.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

3 讨论

近年来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广泛应用于可疑或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使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检出越来越多,临床中,一般对于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时发现其狭窄程度≥75%时给予支架植入治疗,而对于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直径狭窄为40%~70%的病变)多数给予药物治疗,心脏事件的发生不仅跟冠脉狭窄程度有关,跟冠脉斑块性质同样有很大关系,有临床流行病学资料[2]显示: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冠心病患者中约有70%的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发现是临界病变,Falk E等[3]研究表明,6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发病前的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病变仅为中等程度的狭窄。在本临床观察中同样发现,93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中65例(69.9%)患者是以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临床首发表现,提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多数存在血管内不稳定斑块,临床治疗中应该给予重视。

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因子,基础研究表明[4],人体内CRP长时期保持恒定,无昼夜节律变化,不受进食影响,易于在血中监测,因而可作为慢性亚临床炎症反应的检验标志。在所有的炎性标志物中,CRP是最敏感的指标[5],被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几乎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乃至斑块破裂的全过程,在预测斑块稳定性上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大量临床观察研究确定了CRP在冠脉事件风险评估中的地位,Arroyo-Espliguero R等[6]研究了70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125例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随访1年后综合评估的终点事件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和心源性猝死。结果在SAP患者中有终点事件者CRP水平较高(P = 0.03);ACS组CRP明显高于SAP组(P = 0.004)。

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正确评估包括冠脉狭窄和斑块的性质,冠状动脉造影长期以来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它能对冠脉病变的长度,狭窄的程度进行直观的评估,但不能对冠脉病变的性质及管壁斑块做出评估,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是评价冠脉病理改变的有效手段,张建民等[7]观察了68例临床冠脉造影诊断临界病变的患者的IVUS检查发现,其中以不稳定型心绞痛为发病诊断的患者多数存在偏心斑块,不稳定斑块,显示出IVUS在冠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IVUS高昂的费用及对临床技术的需要,使得这项技术不能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赵季红等[8]进行了IVUS联合CRP对心绞痛的患者进行评估,对CRP水平与斑块性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CRP水平与冠脉不稳定斑块的程度呈正相关性。本试验对研究对象进行1年随访,统计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血清高CRP水平组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CRP水平组。笔者认为应当重视CRP在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中的预测作用,可作为一项常规检验。

[参考文献]

[1]Tobis J,Azarbal B,Slavin L. Assessment 0f intermediate severity coronary lesions in the 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J]. J Am Coll Cardiol,2007,49(6):839-848.

[2]程训民,何国祥,仝识非,等. 血管内超声显像指标对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病变功能意义的判断价值[J]. 心肺血管病杂志,2005,24(3):132-135.

[3]Falk E,Shah PK,Fuster V. Coronary plaque disruption[J]. Circulation,1995,92(2):657-671.

[4]李卢军,项美香. 血清C-反应蛋白凝血因子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相关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20(8):523-524.

[5]Li JJ,Fang CH. C-reactive protein is not only an inflammatory marker but also a direct caus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Med Hypotheses,2004,62(4):499-506.

[6]Arroyo-Espliguero R,Avanzas P,Cosin-sales J,et al. C-reactive protein elevation and disease avtivit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Eur Heart J,2004,25(5):401-408.

[7]张建民,姜铁民,李玉明,等. 血管内超声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处理的应用价值[J]. 临床荟萃,2004,19(3):147-148.

[8]赵季红,陈少伯,柴小红,等. 血管内超声联合测定C反应蛋白在心绞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J]. 临床荟萃,2005,20(1)16-18.

(收稿日期:201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