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小学感恩教育

摘 要:目前,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感恩教育更加的关注。当然,目前的感恩教育中有很多的问题。大多数学校只注重学科教育,往往把感恩教育不放在正常的教学大纲内,使得学生的感恩意识极差,社会责任感也不怎么好。本文针对小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新媒体技术对我国现在感恩教育中的问题给出了相关改革策略。

关键词:感恩教育 初等 对策

引言

在我国的现阶段教育中,提升学生素质修养的主要手段就是感恩教育。基于当前新媒体环境的特点,教师必须科学合理的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感恩教育的位置。通过新媒体的优势去解决目前我国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的感恩意识得到提高。本文做出了一下分析。[1]

一、影响感恩教育的因素

1.忽视道德教育,忽视感恩教育

目前,大多数初等教育还存在着重视智力教育、忽视道德教育的现象。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特殊性,大多数学校没有把智力教育和感恩教育放在同一位置以及统一的高度。尽管他们也知道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当作重点的教育方向,原因就是我国目前教育体制的问题。由于我国现行考试制度的原因,学校把升学率作为教育的重点,导致了感恩教育的不成功。他们经常把思想道德课作为考试科目,转化为智力教育。[2]

2.父母对感恩教育的了解不够

家庭环境对感恩教育的影响很重要。根据调查,大多数家长都意识到应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然而,知道感恩教育重要性的家长不足百分之十。数据显示,现在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學生都不愿意帮父母干活。由于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太过于溺爱。只要孩子听话、学习好就行。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导致了感恩意识的不足。[3]

3.社会的“感恩意识”被淡化

由于我国的飞速发展,太多的新事物,导致孩子盲目的追求。给孩子的三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小学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区分好的和坏的意识和能力,并且在社会上有一些坏习惯,“感恩意识”已经到了稀缺的状态。金钱与利益的取舍,自私与利己的贪婪,不仅腐蚀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感情,也侵蚀了人的良知,给学生们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二、新媒体环境下小学感恩教育的具体措施

1.教师需要改变教育思想

由于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多数的学生都知道互联网,这也是教师教学方法改变的方向之一。可以使用微信、QQ等相关的数据传输平台进项感恩教育的教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感恩感。但是不能忽视课堂教育,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也很重要。不同的学生表达感激的方式不同。因此,感恩教育者需要避免过度。在运用传统教育思想的前提下,我们应该为新媒体找到一条合理的感恩教育之路。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我设立分层目标:“孝爱父母”——知道父亲节、母亲节,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感恩;“珍爱自我”——初步了解自然界生命的更替过程,感受生命的伟大;“敬爱师长”——能找到一件老师让你感动的事情,在公开场合进行交流;“友爱同伴”——和同伴组成假日小队,定期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同伴的优点;“感恩社会”——与身边一位残疾人结对,体验生活。

2.教师要提高业务水平

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需要了解新媒体感恩教育的各种方式。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教师需要有很强的媒体技能和媒体素养。只有教师的媒介素养足够强,教师才能掌握感恩教育的主导力量,有效引导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占据感恩教育的制高点,使学生充分利用形势,分清是非,有利于提高感恩教育效果。教师要善于运用网络传播的形式,为学生传播积极的思想,微妙地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教师的感恩教育方法不仅要停留在理论教学上,还要不断发展和掌握各种形式的教育,以提高感恩教育的效果。例如“三八”妇女节,全校女教师与贫困学子结对,做“阳光妈妈”,过一个特殊的节日;植树节,教师和孩子共植一棵树,让小树见证师生的共同成长;母亲节,教师手把手教会孩子做丝网花,并把丝网花作为对妈妈节日的问候;教师节,教师主动和家庭困难的孩子,学有困难的孩子结对;新春佳节,“阳光妈妈”访贫问困,给贫困家庭带上节日的祝福。[4]

3.与社会和家庭形成合力

一天,校园里来了一位中年妇女,着装十分朴素,头发显得凌乱,脚踏一双解放鞋,鞋帮上还沾着一圈黄泥巴。她拎着一只保温桶,原来是给孩子送饭来的。这位妇女刚进校门,只见一位六年级的小明奔跑迎来,边跑边打手势,且满脸十分阴沉,示意送饭的母亲出校门,离学校远一些。可怜天下父母心!跋山涉水来给孩子送饭,却换不来孩子一声亲热的呼唤,换来的是孩子认为其母有损孩子面子的尴尬。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及时地做出相应的思想教育。感恩教育属于氛围熏陶、故事感染和积极教育的共同体。只有把新媒体环境、社会、家庭、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影响初等感恩教育效果的因素很多。因此,在感恩教育的实际中,我们需要注重整体环境的营造,营造积极的氛围。首先,加强校园感恩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面貌和人格的体现。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辐射性、启迪性和引导性功能。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把课堂作为感恩教育的一个阵地,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和理想;其次,利用当前的多媒体加强感恩教育的宣传。利用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台传播感恩教育内容,将使学生在崇高的氛围中,以高尚的精神培养,真正懂得感恩、荣辱。充分利用班会、活动等,组织初等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鼓励小学生在身边寻找感人故事,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感恩意识。

结语

总之,感恩教育旨在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国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感恩和关爱他人的意识。同时,感恩教育活动搭建了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发挥了良好的社会互动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形成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徐芳.推进感恩教育———和谐社会的德育改革[J].太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126-127.

[2]吴柳云.加强感恩教育架起孩子道德支点[J].南方论坛,2006,(6):27~28.

[3]丰根凤.关注学生的感恩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6,(9):60-61.

[4]高琪,张锐.感恩教育途径初探[J].天津教育,2006,(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