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一、寓教于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兴趣不高已成为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主要障碍。思想政治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眼球”。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弄清学生对什么感兴趣,了解学生的关注点,才能在教学设计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比如居民的生活问题,尤其是农民增收困难问题;社会稳定的问题;腐败问题;入世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该具有怎样的道德观等,这些问题有的尽管还未定论,却是中学生非常关心又很想弄清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可适当作探讨,激发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节学生的身心,提高学习效率。

二、化解抽象的理论

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最大特点之一,思想政治课中抽象的理论原理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印证。教师只要具有特有的洞察力和敏锐性观察生活,就能捕捉到丰富而新鲜的教学素材。教师应养成特有的职业习惯,试着在生活中备课。例如听音乐、看小说时可以搜集到许多有益的教学素材。歌词里“山不转水转”、“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清晰地包含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春天的故事》则叙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两个转折点;“跟着感觉走”是一个很好的辩题……我在教学中设计这些学生喜闻乐道的歌词和小说情节,不但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引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寻觅真知的学习习惯。充实备课资料,对教师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任何人不可能窥透一切社会现象,更不可能体验所有的生活方式。我提倡学生从人与人的交往中,获得自身无法得到的材料的学习方式。一次偶然,我碰到一位下岗不久的同学,听她讲述了下岗前后的感觉和对未来的计划后,我觉得很有意思,便在准备《人生价值的实现》的教学方案时,将这段经历写下,并设计了讨论题:“下岗了,你会怎样?”学生在听了我的讲述后,觉得很真实,纷纷想象“我下岗后的情况。”学生的发言充分显示了他们立志为社会作贡献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心和决心。这节课的所有教学目标都在热烈的讨论中实现了。由此可见,政治教师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听、多看、多记,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用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道理。

三、穿插典型案例

典型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教育感染力。它不仅一次两次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甚至长期都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影响力。我引入了成克杰、陈希同、胡长清等人的犯罪案例,来讲解“法律的普遍约束力”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相关知识。它们对学生产生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而周边发生的实例更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起到自觉感化、教育的效果。如发生在某校某教室里的人身伤害案件,同学之间的偷阅信件、日记等事例,我在讲解“公民人身自由权”和“隐私权”的教学内容时进行了引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情境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现。学生在上课时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都必须为教师所关心,这也是政治课能否以生为本的重要标志。教学中,我力争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绪,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在讲《意志坚强的表现》时,我播放“董存瑞手托炸药包舍身炸碉堡,并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时的录像资料,学生不光是耳听,还用眼睛看,促使他们融入到特定的气氛中,激发了爱国情感,深化了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多彩的身体语言,包括态度、表情、姿态等来表达喜、怒、哀、乐、爱、憎的情感。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感染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要恰当地运用身体语言,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来发挥态势语言的深化补充作用,使教学有声有色,妙趣横生。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把政治课不再看成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享受,一种精神的陶冶。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