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现状,聚焦共识


打开文本图片集

2015年12月9-12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19次全国学术会议在美丽的苏州隆重举办。会议期间,南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忠艳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洪天配教授对《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进行了解读。该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及《药品评价》杂志社共同发起制定。

《共识》产生的背景

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特点是超重和肥胖比例都很高。2007-2008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超重比例>40%,肥胖的比例约25%,即在所调查的T2DM患者中约有2/3患者超重或肥胖,这对中国糖尿病治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病研究也发现,按照腹型肥胖的诊断标准(男性腰围>190cm,女性>/85cm),中国T2DM患者中,腹型肥胖约占50%。而腹型肥胖是内脏脂肪堆积的外在表现,这提示,对于超重或肥胖的T2DM患者,需要更多地关注腹型肥胖的治疗。

为何T2DM与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如此相伴相随?究其原因,胰岛素抵抗是T2DM与肥胖共同的发病“土壤”。肥胖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和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会导致T2DM发生,同时还会引起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凝血/纤维蛋白功能失调,最终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肥胖与糖尿病两者由于具有共病机制,因此糖尿病与肥胖常常形影相随,犹如“孪生兄弟”。中国T2DM合并肥胖患者流行率高;两者相互影响,治疗难度大;目前缺少针对T2DM合并肥胖规范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中国学者对T2DM及肥胖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循证证据。在此基础上,《共识》应运而生。

《共识》要点

T2DM合并肥胖的诊断标准 《共识》指出,符合2种疾病诊断标准(表1和表2)的患者即可按照T2DM合并肥胖进行管理。

T2DM合并肥胖的综合控制目标T2DM合并肥胖患者与普通T2DM患者共识推荐略有不同,主要体现在非空腹血糖的控制上,普通T2DM患者的控制目标值是10.0mmol/L,而合并肥胖的T2DM患者的控制目标更为严格,应<10.0mmol/L。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hA10)两类患者的目标相同,空腹血糖4.4~7.0mmol/L、HbA10<7.0%即为达标。见表3。

《共识》推荐:T2DM合并肥胖患者应兼顾降糖、减重

《共识》指出,T2DM合并肥胖患者的管理应降糖、减重双管齐下,综合评估患者血糖和肥胖程度,根据HbA10、体重指数(BMI)、腰围制定管理策略。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于超重患者应尽量使腰围达标,BMI降至<24kg/m2,超重且腰围超标患者至少减重3%~5%。对于HbA10已控制在<7%的患者维持同前降糖方案,HbA10>7%的患者,在减重的同时调整降糖方案。同时,生活方式干预需贯穿全程,并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如按上述原则处理6个月无效,可考虑其他降低体重的治疗手段。《共识》推荐的T2DM合并超重或肥胖管理流程见图1。

《共识》建议T2DM合并肥胖患者在选择降糖药物时,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治疗,应根据不同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选择,有利于减轻体重或对体重影响中性的药物应优先考虑;需要胰岛素治疗的肥胖T2DM患者,建议联合使用至少1种其他降糖药物,从而减轻由于胰岛素剂量过大引起的体重增加;体重控制仍不理想者,可短期或长期联合使用对糖代谢有改善作用的、安全性良好的减肥药,如奥利司他等。各种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对体重的影响也不同。T2DM合并肥胖患者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必须兼顾血糖和体重,即在降糖同时减轻或不增加体重为宜。常用降糖药物对血糖、体重及内脏脂肪的作用见表4。

从表4可见,与二甲双胍、磺脲、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及DPP-4抑制剂相比,GLP-1受体激动剂在降糖、减轻体重和减少内脏脂肪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总之,针对肥胖T2DM患者,在降糖的同时加强体重管理,对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共识》是中国第1个T2DM合并肥胖管理的指导性文件,较为贴近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及临床实践,在糖尿病临床管理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