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中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思考

摘 要:人文素质是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之一,在政治理论课中培养中医学生人文精神具有现实可行性。医学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与医学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高等医学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药学生的自身特点相结合,切实加强中医药院校的人文教育,以便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和新环境对中医药专业人员的人文素质要求。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中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080-02

当前,医患矛盾频发,冲突不断升级,医学人文精神再次被提到日程。医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人的健康、为人的价值而存在和发展的。医学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是缘于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珍爱,“人”永远是医学科学和技术研究的出发点。这就决定了医学既是自然科学又是社会科学,它的发展不仅是单纯的医学技术的进步,也是医学人文思想的形成。所以,医学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与医学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而高等医学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很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药学生的自身特点相结合,切实加强中医药院校的人文教育,以便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和新环境对中医药专业人员的人文素质要求。

一、在政治理论课中培养中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可行性

1.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中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素材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五门课程,分别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和《形式与政策》。这五门课程各有其侧重的内容,根据内容的不同以及大学生成长规律特点,分别于不同学期开设,前后呼应、相互关联,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的,同时,也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教育大学生积极、坚定、认真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课程[1]。大学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了解,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中,为人民服务,实现自身价值。

2.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医学生的课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一般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体系分为三个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人文素质课程(主要是选修课)、医学人文课程。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非常重要的人文科学教育课程。这部分课程的开设各医学院校没有多大的自由度,课程门类、教学时数等是由国家统一规定。

例如,我校中医学(临床方向)本科思想政治理论开设情况如下:

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48学时)、近现代史纲要(32学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8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96学时)、形势与政策(16学时),总学时数为240,占全部人文课程(选修课除外)的57.7%。

从以上的统计不难看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校中医学(临床方向)本科人文课程(选修课除外)中所占比重很大。在其他专业,如针灸推拿学、中药学等政治理论课占全部人文课程的比例虽然略有不同,但都超过50%。所以,如何充分利用政治理论课课程资源,为人文素质教育服务是一个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做到既阐述理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又把人文素质教育融汇其中,让学生在教学中实现人文精神的升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中医药学深厚的人文底蕴是人文精神培养的良好基础

中医药学本身具有非常强烈的人文学科特点,有很多人文教育的资源可供利用。中医药学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之厚土、吸纳中国哲学思辨之精华的一种传统文化结晶,是我国的国粹。中医药科学所蕴涵的思辨性、文化性及传统性等,有别于西方医学的实验性、精确性和实证性。正是其辨证论治、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脏腑经络学说等独特的思维体系构建了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了经验之学、实践之学的中医药科学,在医学领域中形成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医药大学办学秉承了中医药学的民族性,保持了中医药学独特的思维和理论体系,有着一定的招生群体和独特的就业渠道。这种思维方式形成了中医药人的特色。正是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才使中医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依然是独具魅力、长盛不衰。

二、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中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思考

1.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素质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素质决定医学生成长的目标和人生的价值取向,对于引导医学生认识自然、社会现象,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并在这样的背景下找准自己的生存环境和自我发展的潜在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在于强化政治方向、思想意识、道德规范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和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人文精神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专业教育的共同出发点,但却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所以,明确目标,精选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既做到有的放矢,又不会喧宾夺主。《概论》课程中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容,应找准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结合点,而不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例如,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爱国和敬业体现了医生的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生态文明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是中医贯穿于始终的理念;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医学生规培制度的出台对医学生升学与就业的影响,以及中医药的传承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等问题都可以成为《概论》课和医学人文精神的结合点。

2.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要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实现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讲授法依然占据重要的位置,即使是运用传统的讲授法,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和医学相关的案例充实到教学中,“医学专业教育是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关注重点,在某个专业领域的学习,是大学生在兴趣和理想基础上的自主选择。这种选择具有更强的驱动力,在行为过程中显示出更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意志力,从而使得学生在参与选修课、课余讲座和活动时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来选择的。”[2] 通过和医学相关的案例的讲述,提起学生兴趣,循循善诱,引发深入思考,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此外,比较受学生欢迎的还有案例教学法、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等,尤其是专题讨论式的方法,一改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自主选择自己关注的医学人文的热点问题和现实困境,分析探讨,在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实现自我教育,将课程内容内化、升华。

3.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医学人文素养

长期以来,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医学专业课教学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方面,二者不仅缺乏有效的联系与沟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某些隔阂。目前,医学院校的政治理论课教师多数为人文知识背景,缺乏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在政治理论课中对医学生开展医学人文精神的渗透,有很大难度。要想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中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很重要。但如果没有医学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教师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就会不愿结合甚至是不能结合医学人文精神,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自然也就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主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意识,才能更好地了解教育对象,更好地开展有效教学。学校也要采取相应措施,为人文社科类教师提供学习、了解医学基础知识的机会,搭建定期开展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交流的平台,建立长效学习机制,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为既掌握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又掌握医学基本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医学人精神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总之,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中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既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医学人文教育缺失现实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提高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占安.论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不可动摇[J].思想理论教育,2013,(21).

[2] 王晓宏.中医院校结合专业教育进行人文社科教学的实践探索[J].卫生软科学,2011,(1).

[责任编辑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