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建设过程中,我校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前提下,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以提高中职生的教学质量。笔者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与医学基础学科联系,探索"教、学、做"教学法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法;护理学基础;护理专业中职教育的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大批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如何"稳、好、快"培养中职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技能型人才,2011年以来,我校为了达到国家要求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校。笔者探索课程体系改革,与相关教研室及任课教师的协商,对护理学基础课程进行教学内容与多学科衔接,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1、2012级三年制中职护理专业学生8个班408名学生作为研究实验对象,其中4个班206人为实验班,4个班202人作为对照组。两组既往学习成绩差异较小,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课时安排相同。授课时间均在第一学期。对照班与实验班均由相同的教师授课。教材均采用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卫生职业院校规划教材。

1.2方法

1.2.1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按学科课程按授课计划,采用传统的教学法。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实验是理论性验证,教师说明实验目标,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示范实验过程,最后学生参加实验过程,最后结果有否正确,能否补救,不在考虑的范围。

1.2.2实验组采用"教、学、做"教学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第一步,观察教师如何示"教":在情景教学中,模拟医院住院的患者、护士,进行生命体征测定与体温单绘图,观察带教老师师测生命体征的示教与结果。第二步,"学":实验结束后,据老师布置的论学习任务进行课后学习,时间为1个月。实验各班分成4~5个学习小组,每组8~10人,选派一名组长负责。教师据实验结果中所涉及的学习内容及涉及的《护理学基础》《解剖学》《生理学》教材,分成若干问题,发放到小组内,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利用教材、图书馆、网络,检阅相关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测定生命体征的方法与步骤。要求课外1个月内完成。各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分工检阅理论知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提交教师,教师对实验方案认真审阅,提出不足和建议,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制定更为合理,更为有效的实验方案。进入实验准备时,所需的实验物品,学生与实验室的实验员联系,为下一步的"做"做好充分准备。第三步,"做":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及测生命体征的方法、步骤的各项准备后,各小组最后自行完成各小组内成员生命体征的的测定与体温单绘图。

教师教学过程:第一步:示"教":采取情景教学法,模拟医院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测定,把实验班各小组成员的1/3人的生命体征测出结果。第二步:布置"学"习任务。教师将实验结果的相关理论知识,实验实验,实验步骤,分成若干问题,要求学生自行查找,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把关审查实验方案的合理性,期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给予学生正面的表扬与鼓励。第三步:"做"操作考核考官。学生最后进行的实验中,教师负责对各实验小组实验过程中的结果、规范操作、实验态度、实验严谨性、科学性进行评价。

1.3方法

1.3.1考核成绩比较 学期学习结束,在《护理学基础》《解剖学》《生理学》的期未考试试题中,均有本次课改内容,课改班与非课班参加统一一套题目的考试。比较两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情况及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情况。

1.3.2问卷调查比较 在教学计划完成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就两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记忆力、提早接触临床重要性、规范实验操作、加强各科知识沟通,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沟通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指标的作用效果进行调查。问卷回收率100%,且全为有效问卷。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结果

2.1两班学生调查结果比较,见表1。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学生普遍认为在提高综合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意义,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对未来的临床专业课学习与未来职业的发展有益,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2.2两班参加全校性统一考试成绩,见表2。

表2数据显示,实验组的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教、学、做"的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3讨论

3.1目前学生的素质现状,适合一体化教学,来提升教学质量 医学院校的学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必须掌握基本的技能操作。按传统的教学程序,学生学习的知识按学科进行,且理论与技能衔接不上。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单科学习,较难将理论与技能有机结合;大量的解剖、生理学、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灌输,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期结束,感觉所学的知识一片模糊混乱,无法真正系统理解掌握医学基础课程知识与技能[1]。理实一体化教学,可克服单门专业课教学弊端。通过"教、学、做"的一体化的教学实习,教师的示教,增强了直观性,再通过学生亲身模拟临床工作过程,并通过学习理论、理论模拟实践过程步骤,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对未来工作过程产生熟悉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3.2“教、学、做”的教学法,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做"的教学法把医学基础知识,护理学基础与与临床工作相联系。教学中,通过临床工作情景的展现,使学生明白学有所用,必须把医学基础、护理学基础学扎实。在系统学习解剖学知识,生理学知识时,结合护理学基础,延伸至临床学科,学生体会到学习医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掌握医学基础知识,贯穿于护理学基础中,为后续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奠定基础,增强学生使命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面临基础问题,查找资料、寻找知识点与学会书写操作过程与步骤,形成自己学习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各种能力,通过汇报与讨论,学会沟通与表达;通过整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自行实验,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责任感,运用知识于临床能力,潜移默化形成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教、学、做"教学,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教、学、做"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生产实习,成为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教师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找到"相结合"的最佳结合点、结合方法,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列广泛学习,充实理论与技能操作。锻炼、培养了教师,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3.4"教、学、做"教学,加强了学科之间沟通 医学教学中,学科之间知识的广泛交叉,有时可能是多余重复。目前在校学习时间短,压力大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加强研究,钻研本学科知识与他学科知识交叉与衔接,相互之间如何渗透,如何联系。护理学基础侧重学习测定血压的技能。通过教师认真分析研究,加强学科之间相互沟通,找出各科间知识的交叉衔接,教授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既有利于学生体会医学知识的整体性,从中学会知识的迁移,全面理解和掌握新旧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医学教学的协同效应,给医学教学质量带来质的飞跃。

"教、学、做"的教学法,打破以往的各学科教学各管各的教学模式,增强各教研室之间的沟通,共享教学资源,教师之间相互配合,共同进步,共同教书育人;也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尝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华洪珍.论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与角色定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05):10-13.

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