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

摘要:本文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对外贸易近期的发展情况,分析在当前危机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如何确保在短期保持适度增长的同时,对贸易结构和增长方式进行调整,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 对外贸易; 保增长; 调结构

中图分类号:F7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9)06-0083-03

发端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其波及范围持续扩大,影响程度不断加深,使整个世界经济发展陷入低谷。我国的对外贸易因此面临着严峻的外部环境,出现了多年未有过的负增长。虽然2009年3月的统计数据给陷入危机困扰的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企稳的信号,不过整体贸易环境仍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如何将应对当前危机与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结合起来,是应对当前危机,保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此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一、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分析

由美国住房次级贷款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从当初的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所波及国家也从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影响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美国商务部2009年3月27日公布修正后的数据表明,美国2008年第四季度GDP经季节因素调整后折合为年率下降6.2%,比之前公布的初步数据有了较大调整,创1982年以来最大降幅。欧盟统计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2008年第四季国内生产总值(GDP)修正值为较前季萎缩1.5%。较上年同期下滑1.3%。而近期法国、意大利等欧洲主要国家爆发的大规模罢工活动凸显出积弊重重的欧洲经济在金融危机中面临的严峻形势。由于外部需求减少引起出口下降,日本经济2008年第四季萎缩3.2%,为1974年石油危机以来最大降幅,2009年1月和2月的数据显示消费者信心和服务业景气指数仍在低位徘徊,日本经济极有可能出现二战以来最长的衰退周期。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此次危机是全球性的,国际货币基金2009年4月22日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世界经济今年将收缩1.3%,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经济衰退。

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给世界贸易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于需求萎缩,汇率动荡和普遍对于未来悲观的预期,国际货物贸易量正在迅速减少。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和行为在一些地区也逐渐抬头。多哈回合谈判取得突破的难度增加,世界贸易发展的整体环境令人堪忧。世界银行2008年12月发表的《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预测,2009年世界贸易量将下降2.1%,这将是1982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当前整体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不容乐观,不过与以往危机不同的是,世界各国在进行“自救”的同时,也更加重视通过国家间合作来共同应对挑战,给经济的复苏带来了更多希望。刚刚结束的英国伦敦G20峰会,就已在促进各国政府间合作、加强对国际对冲基金监管、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议题方面达成共识。

二、 我国目前对外贸易运行情况及特点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冲击正在逐步显现,从进出口总额来看,2008年5月至2008年10月,延续了我国2002年以来连续高速增长的势头,不过增长速度在逐步回落。

2008年11月,当月进出口金额更是转为下降,逆转之快超乎寻常。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下降幅度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说明整体贸易情况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并未根本改变。进出口总额持续下行的现实清晰的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正在逐步显现,而且冲击力度在不断加大。

表1: 2008年5月至2009年3月全国进出口简况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进口额的大幅下降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能源和资源的进口价格下降。二是实际进口量增长的下降。资源和能源价格的下降反映了世界经济陷入金融危机当中,整体增长乏力,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行。而实际进口量的下降一方面是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引起对进口商品需求增长的下降,另一方面考虑到我国加工贸易占比重较高的事实,实际进口量的下降间接表明了外部市场需求的萎缩,国内加工贸易企业无法获得相应的订单不得不减少原料和配件的进口。可以说,进口额的下降是一个非常消极的信号,它同时表明了内外部环境的趋冷,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过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2009年1至3月份进出口总值虽然同比下降幅度仍在20%以上,但是下降幅度连续两个月收窄。3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20.9%、17.1%和25.1%,下降幅度比今年前两个月的同比降幅分别减少6.3个、4个和9.1个百分点。按平均工作日水平的可比口径计算环比指标(下同),3月份进出口总值环比大幅增长23.8%;其中出口增长32.8%,进口增长14%。3月份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了好转的迹象,当然是否真正回暖,还待于进一步观察。

贸易顺差方面,如图(1)所示,危机爆发以来基本保持增长态势,在2008年10月甚至创造了新的记录达到400亿美元。不过要清醒的看到近几个月的贸易顺差增长并不是由出口增长带动的,而是由于进口比出口更快的下降造成的,表(1)清楚的表明出口额下降的相对幅度要小于进口额下降的相对幅度,此外,由于贸易订单具有一定的延迟性。而且顺差在2009年2月份突然出现了大幅下降,这种反向大幅下降应该是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断深化的结果。在2009年3月份,顺差出现了环比上升,这与3月份整体进出口回暖有关,显露出了一些积极的信号。

图 1 贸易顺差值变化情况(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按照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的情况要好于加工贸易,2008年12月,一般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于加工贸易,2009年1月以后,两者均出现负增长,不过一般贸易的下降幅度要小于加工贸易的下降幅度。这是由于加工贸易本身对于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更大,在世界经济形势恶化的背景下,加工贸易受到的冲击要大于一般贸易。

从地区来看,如图(3)所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额在2008年10月份之前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其中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但是增长速度在不断下降,而2008年11月份以来,更是由增长转为下降。相比而言沿海地区进出口的下降幅度要大于中西部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应是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的比重较大,进而受到的冲击更加明显。

图2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同比增幅比较(%)

图3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增速比较(%)

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三、 应对金融危机挑战的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短期内国际贸易环境难以出现明显的好转,虽然2009年3月份的数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暖迹象,但我国的对外贸易整体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依然面临较大的困难。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应对危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保持对外贸易适度增长的同时,对贸易结构进行适当调整,使已经提出的对外贸易转型和升级战略得以继续进行,确保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一)确保对外贸易在危机中持续增长

1. 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我国政府于2009年4月1日再次提高有关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纺织品、服装的退税率已达16%,逼近17%的上限,这是今年以来中国第二次上调出口退税率,也是自去年下半年针对外需回落重启上调出口退税政策以来的第六次调整。虽说仅从退税率上来看,出口退税政策的操作空间已经不大了,但出口退税政策仍是应对当前危机的可行措施之一,并且可以进一步完善调整内容,比如加快退税进度,确保及时足额退税,并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退税率等。

2. 改善对进出口的金融和保险服务,加大对进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目前不少进出口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有些生产经营甚至陷于困境,如果不妥善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有可能引发企业之间层层拖欠,甚至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应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为贸易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同时由于金融危机使得信用风险大幅提高,国家要大力促进进出口信用保险工作的开展,提高进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范围和担保力度,为企业提供必要的保险服务,帮助企业应对风险。

3. 此外,可以进一步加大对进出口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资金扶持力度,完善对进出口企业的信息服务体系。

(二)调整对外贸易战略和结构

1. 改变传统的依靠外向型经济拉动的模式,转为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此次危机爆发凸显了调整的必要性。为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心,这需要国家出台综合性的措施刺激内需,从企业层面而言,要鼓励企业由只关注出口转变为兼顾内销和外销、进口和出口两个市场。

2. 继续努力实现对外贸易的平衡增长,为避免贸易顺差持续增加所导致的贸易摩擦加剧,目前在出台促进出口的政策同时,必须建立有利于进口持续增长的机制和政策,尤其是可以考虑把放宽进口政策和调整经济结构相结合,出台力度更大的鼓励高新技术和设备进口的相关政策。

3. 推进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的转型与升级。要防止为“保增长”而忽视甚至牺牲“转方式”和“调结构”,继续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为实现保增长目标,一些地方和企业可能热衷于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警惕。为促进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的转型与升级,建议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支持力度。继续从财税、金融等方面鼓励和支持企业由以往的低廉价格竞争转变为更多注重技术、质量、研发、营销等方面的竞争,发展精深加工,延伸加工以外的价值增值环节,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

(三)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从以往经验来看,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会诱发贸易保护主义,中国企业可能遭遇更多的贸易摩擦,我国应该做到未雨绸缪,提前出台相应的对策。首先政府部门要警惕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动向,利用多边贸易规则坚定地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利益。其次针对多哈回合谈判陷于僵局的现状,加快推进双边和区域性经济合作的步伐。再次,加强政府、行业中介组织、企业的密切配合,尤其是要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其在行业自律、处理行业对外的摩擦与纠纷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枝仲.如何在出口下降时实现宏观稳定[J].国际经济评论,2009,(2).

[2]段建宇,卜伟.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8,(3).

[3]华迎,陈文敬.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J].国际贸易,2008,(9).

[4]高辉清,熊亦智,胡少维.世界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8, (11).

责任编辑刘凤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