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电信产业发展趋势

2009年对于中国电信业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电信业可以借助国家拉动内需之机加快网络建设,尽快实现3G网络商用,甚至及早尝试全业务运营、发展创新业务,为未来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重组后的资源整合费时费力,一些运营商还面临着严重的客户流失,经济危机对国内的影响可能会陆续在用户增长、利润等方面体现出来,对电信企业的管理和应对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2008年的电信业大事不断,每一件事都对未来有着深远影响:中国正式启动运营商重组,3G建网热潮也由此拉开帷幕;北京奥运会带来诸多全新的电信业务和应用,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对未来信息通信生活的信心;自然灾害考验了电信基础设施的应急能力,电信的社会职能因此受到广泛关注;最后,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让电信业危机四伏,同时也促使整个行业加快了重新洗牌的进程。

无论是喜是忧,不平静的2008年都已经成为过去,人们现在更关心2009年电信业会呈现出哪些新特点。根据观察和分析,在新的一年中,中国电信业将沿着三个方向深入发展。

一、移动与宽带继续充当行业发展主动力,3G技术演进共同迈向LTE

随着电信重组在2008年逐步完成,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都正式获得了移动和固网的服务能力,未来的电信市场竞争也将围绕着构筑移动业务和宽带业务领域的优势而展开。与此同时,由于行业格局变化,3G建网引发的后续演进问题也将没有多少悬念地归结到LTE身上。

(一)移动与宽带市场继续高速增长

近年来,移动和宽带业务为运营商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由此成为未来电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8年以来,中国每个月都新增约800万个移动用户,预计年底会用户总数将超过6.4亿用户,到2012年底预计会达到9.6亿用户,四年间吸收约3.2亿新增用户。截至2008年10月的移动业务收入也同比增长了15.7%,占整个电信业务收入的比例为54.8%。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2012年将有70%的电信业务收入是来自移动业务,总规模接近8000亿元。

中国宽带业务的发展也非常迅速。2008年1~10月,固网宽带用户净增1580万户,达到8221,4万户。在此期间,拨号上网用户减少了458.8万户到1482.1万户。预计到2012年,中国固网宽带用户将上升到1.6亿户。

从今后市场环境上来看,移动化和宽带化也是电信产业内所有参与者的必然选择。随着传统话音业务的没落和固定网络窄带接入的衰退,支撑电信产业发展的重担无可避免地落在移动和宽带上。运营商与移动和宽带直接相关的收入和投资的比例将高达80%以上,所以移动化和宽带化将是赢得竞争的必然要求。今后电信业市场发展的主题是融合,因融合带来的内容和应用的极大丰富、移动互联网发展和TIMES生态系统的建立,都需要借助移动和宽带的网络得以实现。

(二)移动宽带有望成为热点应用

经过多年来的普及和应用,网络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进而产生了对随时随地“连接”的需求,而移动宽带技术和产业的成熟,也及时的为满足这些需求做好了准备。

首先,移动宽带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现在全球很多移动商用网络可以支持7.2至14兆,甚至21兆比特每秒的下行速率。未来LTE和LTE网络,理论下行峰值速率可以达到150兆比特每秒和1吉比特每秒。

其次,移动宽带的产业链发展也趋于成熟。在终端产品方面,全球有接近140多个厂商推出了1000多种HSPA终端,其中包括了PC卡、内置式模块等多种类型,黑莓和苹果近期推出的手机也把支持HSPA作为重要卖点。此外,越来越多的移动消费类电子产品集成移动宽带功能。比如联想、东芝、戴尔等许多主流笔记本电脑厂商在考虑将移动宽带引为标准配置,导航设备、车载娱乐设备以及游戏和视频设备,也开始内置移动宽带。

最后,移动宽带已经得到广泛的业界支持。爱立信、GSMA协会等正在发起一项活动,通过“统一标识”向市场和消费者推广移动宽带。“统一标识”的成员包括以爱立信为代表的网络设备提供商,沃达丰、德国电信、意大利电信、西班牙电信等电信运营,以及戴尔、联想、东芝等笔记本电脑厂家。

目前,中国虽然还没有正式商用的移动宽带,但市场前景看好。截至2008年6月,中国有7310万基于GPRS、EDGE以及CDMA IX技术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另根据爱立信消费者实验室2007年的报告,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普及率由上一年的3%提高到5~7%,同时有超过45%的笔记本电脑用户对移动宽带具有强烈的使用意愿;爱立信消费者实验室2008年的报告还显示,在城市用户中,人们通过笔记本电脑使用移动宽带上网的意愿高于手机上网。这些都表明,移动宽带业务在中国并不缺乏用户基础和市场需求。随着3G在中国的发展和演进,移动宽带(指的是由HSPA、EVDO、LTE等多种技术支持的、迈入兆比特每秒时代的移动宽带)将会成为一个独特的亮点。中国移动已经发现,当前TD-SCDMA业务的最大突破口应该是在移动宽带领域。预计在未来4年,中国移动宽带用户规模将会达到1.24亿,每年平均新增约3000万用户。

(三)LTE成为公认的3G演进方向

2008年11月高通宣布停止CDMA2000后续演进技术UMB的研发,转向LTE,加上此前中国提出的3G标准TD-SCDMA已经基本确定了TD-LTE的演进方向,至此LTE成为全球3G技术共同的演进方向再无悬念。

在2008年之前,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亚非地区的CDMA运营商多有宣布转向GSM、WCDMA以及LTE,2008年印度两大CDMA运营商Reliance和Tata开始将旗下CDMA用户大规模转入GSM网,获得CDMA网络的中国电信也在不久前表示会考虑向LTE演进。中国移动在建的TD-SCDMA网已经明确表示会沿着HSPA、TD-LTE的路线发展。而全球主要GSM/WCDMA运营商已经承诺,下一步会采用LTE升级网络。

诸多迹象表明,从技术研发到实际应用,LTE都将成为3G网络统一的演进方向,从而最终实现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2009年电信业仍然会继续建设不同制式的3G网络,但面向LTE的平滑演进能力将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二、全业务运营加快融合步伐

中国的电信重组造就了三家全业务运营商,未来会有力地推动国内电信领域业务融合、网络融合和能力融合的发展,进而丰富整个电信生态系统,这是国内市场现有的竞争格局决定的。

(一)业务融合推动组合营销

国内三大运营商开展全业务运营,首先考虑的是业务融合,将不同种类的业务打包和捆绑销售,就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业务融合,不过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比如用一个号码将手机、固话、宽带帐号、电子邮箱、即时通讯等服务捆绑在一起,给与消费者一定的优惠。

研究表明,通过业务的捆绑能够有效地增加用户的使用量和支出。但是我们也发现,同时提供业务捆绑和独立业务两种方式能取得更好效果,其中涉及到了用户心理方面的因素,这表明业务融合远比人们想像的要复杂。比如向手机用户收费提供一定的数据流量,消费者可能比较慎重;如果允许用户免费浏览网页,但下载歌曲或畅销电子书,需要向内容提供商付费,用户顾虑就会很小,尽管费用里面已经包含了网络流量费。在这种复杂的条件下,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购买意愿、心理价位,以及业务内容和应用偏好等,这是实现高层次业务融合的唯一办法,也是构建全业务运营能力的关键。

(二)网络融合支撑全业务竞争

随着竞争向深入发展,简单的业务融合将很难树立全业务竞争优势,必须考虑络融合。

网络层面的融合是全业务运营的物质基础。目前全业务宽带方案已经能够随时随地无缝地向用户提供高速的电话、电视和互联网等业务接入,而且使用任何设备都能够轻松访问相同内容和服务,是业务融合最便捷的接入方式。IMS则是业务融合创新和提供的平台,能够帮助运营商跨越不同网络之间的障碍,在现有业务基础上推出操作便捷、性能可靠且能够创造利润的具有吸引力的多媒体业务。融合计费是运营商通过提供融和业务取得收入的最佳保障,还可以有效地提高用户满意度,改善与业务伙伴的合作。

目前,国内运营商尚未启动全业务宽带的建设,正处于方案设计阶段,尝试将固网、移动网络放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测试。IMS则已经被部分运营商接受,实现了固定业务跟互联网应用的融合,或者移动业务与互联网增值业务的的融合。如果运营商决定开展全业务运营,可以在前期完成的平台基础上迅速形成真正的全业务网络,帮助运营商更快推出新业务,同时尽可能节省开支。

(三)产业链融合寻求合作共赢

一个开放和不断丰富发展的生态系统是电信产业长期发展的保证,需要尽可能多优秀的人才和企业参与。而全业务运营促进了从ICT单一产业链结构向TIME型生态系统的转变,由此形成的融合环境吸引着众多的产业内和产业外的参与者,传统的产业间壁垒被逐渐打破,产业链不再是单向和唯一的,上下游的界限也逐渐模糊,最终形成一个健康、稳定成长的生态系统。

另外,产业链各方还需要将各自的优势、核心能力进行有机整合,创造出融合的全业务运营环境和能力。在未来电信产业中,全业务运营能力将是电信产业核心的竞争力,这种能力将更多体现在对未来电信业生态系统的把握上。

三、电信业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历了2008年的自然灾害和经济危机,中国各界都对电信产业赋予了更多支持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责任。电信业一方面加强电信网络的容灾、应急能力,另一方面,在国家支持下,以加大电信固定资产的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基础设施环境,承担起支持社会发展的责任。为此,电信业将在2009年不断进行业务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

(一)电信投资活跃,带动宏观经济增长

2009年中国电信运营商将积极完善电信覆盖,降低用户进入门槛,不断提高电信业务和产品的渗透率。有研究表明,移动渗透率每提高10个百分点,就能够推动发展中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约1.2个百分点。未来4年,由于中国将持续加大电信投资以完善网络,移动用户将新增约3.2亿户,只此一项就能推动GDP增长约3个百分点。

(二)创新业务帮助完善公共事业

目前,传统业务的增长空间非常有限,必须依靠业务创新才能实现和保证未来的增长,其中用户参与内容创造和P2P可能是重要发展方向。最近中国移动在其DSN架构中采用了P2P通信模式是进行业务创新的积极举动。全业务宽带和IMS同样是很好的业务创新平台,可以充分满足用户对个性、共享和互动的需求。借助这些新业务,可以建立覆盖偏远地区的远程医疗系统、远程教学系统等,创造极大的社会效益。

(三)节能减排持续进行,创新应用促进低碳经济

2009年无疑是通信产业的“绿色年”,各大媒体和行业活动中充斥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资源占用的讨论。运营商对节能减排的空前重视,与设备厂商经过共同的努力,利用各种创新的软、硬件使网络能效获得了显著提高。

但鉴于通信产业本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其对GDP做出的贡献相比,已达到极低的水平,2009年在断续深化自身减排的同时,创新的通信应用对整个社会节能降耗的积极影响将引起更高的重视。固定宽带进一步普及和移动宽带的飞快发展,将为诸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虚拟化社会沟通手段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更加有效地减少人们出行次数的增长。

(四)超级互联排解城市发展难题

北京在举办奥运会之后,并没有完全取消车辆的限行办法,引起了国内对城市化发展的忧虑。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最伟大的进程之一,每年有将近2000万的城市化新增人口,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城市化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膨胀,交通堵塞和城市贫困等等。如果建立起无所不在的互联网络,形成一个超级互联城市,让信息流像水、电一样通过高速通道传递到每一个人身边,人们不用再聚集在一起处理事务,那么许多交通、旅行费用和资源都可以节省下来,大大的缓解城市快速发展之后的诸多难题。超级互联城市不会一蹴而就,但是运营商会遵循这个思路逐步完善网络和业务体系,从中挖掘商机,同时也为现代社会长期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2009年对于中国电信业,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电信业可以借助国家拉动内需之机加快网络建设,尽快实现3G网络商用,甚至及早尝试全业务运营、发展创新业务,为未来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重组之后的资源整合费时费力,一些运营商还面临着严重的客户流失,经济危机对国内的影响可能会陆续在用户增长、利润等方面体现出来,对电信企业管理和应对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这些都需要在2009年去认真面对。(本刊资料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