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64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入院顺序将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32例,利培酮组32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及利培酮治疗,疗程8w。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1]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总有效率84%,利培酮组88%,两组总体疗效相当(P>0.05)。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利培酮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54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22-02阿立哌唑是一种二氢喹啉酮类抗精神病药,是一种多巴胺D2受体部分的激动剂。对D2、D3受体,5-HT1A、5-HT2A、5HT2B具有高亲和力,具有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不同结构式和药理作用机制。[2]作者将阿立哌唑与利培酮进行了随机性开放式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作者选用了2012年04月——2013年03月在丹东市第三医院门诊和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入组标准:①符合《国际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③年龄:18岁到65岁之间。④排除脑器质性疾病、躯体各系统的疾病、精神活性物质及各类药物滥用、妊娠、哺乳期妇女和药物过敏者。将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利培酮治疗。治疗前对所有入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血细胞分析,肝功、肾功、血糖、血脂、离子等生化检查及心电图、脑电图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1.2方法

1.2.1入组情况共选用入组64例,阿立哌唑疗组32例,利培酮组32例,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而换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分别为3例(3/32)和5例(5/32),未能坚持治疗者分别为3例(3/32)和3例(3/32)。两组实际完成8w临床治疗的,阿立哌唑组26例,利培酮组24例。其中阿立哌唑组男14例,女12例,利培酮组男10例,女14例。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2治疗阿立哌唑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起始剂量5mg-10mg/日,7-14日加至20-30mg/日,平均(18±6)mg/日,晚上口服(对于合并用药在1-2周内停完)。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起始剂量为1mg-2mg/日,4-10日增加至4mg/日,平均剂量(4±1)mg/日,分早、晚服用。两组均不合并其它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失眠者可合并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劳拉西泮等在1周内停用)。

1.2.3疗效评定治疗前及治疗1w、2w、4w、8w末采用BPR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1.2.4统计方法所有资料在SPSS11.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8w末,阿立哌唑疗组:痊愈16例(61%),显进4例,好转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4%。利培酮组:痊愈17例(68%),显进3例,好转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经Ridit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总体疗效相当。两组在治疗第2周末BPRS总分均显著下降,表明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在2周末均已开始起效。两组在治疗后2、4、8周BPRS的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表明上述两药对精神分裂症均有效。两组治疗前后BPRS量表评分比较结果,见表1(略)。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见表2(略)。表2显示,阿立哌唑组存在嗜睡,头痛,焦虑,有的存在恶心等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P<0.05或0.01),在利培酮组患者有的出现静坐不能,体重增加、泌乳、闭经现象等现象。阿立哌唑组的不良反应均在用药初期出现,1w后自行缓解或消失。

3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病理学说是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患者在临床症状中可以出现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近年的脑影像学(CT、MRI)和PET等的研究中,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既有脑结构的改变,也有多巴胺(特别是D2)功能亢进,多巴胺D1功能下降。即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D2功能亢进引起阳性症状,额叶皮质多巴胺D1功能下降引起阴性症状。阿立哌唑主要是通过对D2和5HT1A受体的部分激动作用以及通过对5-HT1A受体的拮抗作用而共同起效而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阳性症状。

本研究显示,阿立哌唑组总有效率为84%,利培酮组为88%,两组总体疗效相当(P>0.05)。但阿立哌唑起效更快,部分病例在用药第1w即产生了效果,作者认为不仅与阿立哌唑有激动多巴胺D2和5HT1A有关,还与阿立哌唑具有DA、5HT平衡拮抗剂有关[3]。在不良反应中阿立哌唑较多引起头晕、头痛,胃肠道反应,这可能与阿立派唑对DA部分激动的同时,又对5HT2A的拮抗可能有关,对垂体D2受体持续抑制作用,可避免出现催乳素增高。阿立哌唑未发现体重增加和泌乳/闭经现象,表明对内分泌系统(特别是催乳素分泌)影响较小。利培酮组的静坐不能、震颤、体重增加、食欲减退,特别是催乳素升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此可能与利培酮阻断H1受体有关[4-5]。总之,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起效更快,阿立哌唑几乎可以忽略的EPS效应,以及不引起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月经失调、泌乳、男性乳房发育、性欲减退和勃起障碍等不良反应)的优势,似乎更适合临床广泛使用。安全性更高[6]。

总之,阿立哌唑及利培酮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副反应较少,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的首选。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5-39.

[2]沈渔邨.精神药物治疗.《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J].2009,05(23):896-900.

[3]朱紫青,张明园.第3代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5(3):121.

[4]于欣,候也之,舒良,等.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开放性临床验证[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2:79.

[5]黄文武,姜德国.抗精神病新药阿立哌唑[J].上海精神医学,2003,15(5):30.

[6]徐俊冕.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新经验[J].上海精神医学,2004,16(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