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视角下高校教师权威的合理性研究

摘 要 当前我国的教育在追求学生民主与自由的同时,教师权威存在的必要性及合理性建设受到诸多因素的困扰,严重影响教师的个人发展与作用发挥。新形势下,应理性思考教师权威面临的挑战,剖析问题存在的根源,并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综合资源的有效契合,为重塑教师权威的合理性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教师权威 合理性研究

教师权威是教师群体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信从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具有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它所产生的效果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和观点中服从或依赖这个组织、个人。纵观现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教育体制的转变、教育观念的转型等原因,教师权威的合理性受到巨大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要对教师权威的合理性重新分析,用新的理论思路与实践探索,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地剖析,对教师权威的合理性重新定位,促进高等教育的有效转型。

1 教师权威的合理性存在的意义

1.1 教师权威的确立,是维系和保障教育活动正常有序运行的重要因素

学校教育作为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培养人的社会性活动,必然需要权威的存在。从教学层面和班级管理角度可以发现,教育这样一个复杂的活动系统要高效率地运行,必须在一定可控范围内保障其有序进行。具有一定权威的教师,作为班级的主心骨,能很好地维持教学秩序,保证高效的教学,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就目前的社会生活和教育状况来看,我们无法想象缺少教师权威活动的课堂会是怎样?当自由蜕化为放纵的时候,那就要恰当地利用权威的作用来恢复平衡。所以,教学活动正常有序的开展特别需要发挥教师权威的作用。

1.2 教师权威的确立,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教育中出现一种新伦理,即将每个个体作为中心,竭力追求自我的权利和自由,排斥任何道德上的责任和义务,将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作为最高的价值。而在实际教学中,现代教育仅仅被当作是一种服务、一种消费,教育应有的价值以及由此而来的权力和权威都被消解。这直接威胁到了教育本身的合法性和教师权威的合理性。因此,只有确立教师权威,才能不断增强教师的亲和力,达到“敬而受教”的教学效果,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1.3 教师权威的确立,能够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运行

高校教师要成为学生政治上的向导,思想上的益友,就必须树立适“度”的权威,才能用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有关理论指导实践,指导学生;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精”、“专”、“细”;才能促进学校工作的时效性和创新性。

2 社会转型期教师权威合理性面临的挑战

2.1 高校教师角色的本质发生演变,对教师权威提出挑战

高校教师作为一个高素质群体,本应是某些特定领域的专家、学者、权威性代表。他们的权威支撑着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有序、可控、高效传递。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对知识变革的需求,教师群体逐步被要求从“传递者”向“促进者”转变,从“教育者”向“学习者”转化,将终身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的普遍行为。

从“教学相长”到“教研相长”,高校教师在向学者型、专家型转变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损害教师权威的事件。由于教师的提拔与选聘依赖于发表论文的篇数和层次,以致出现抄袭他人论文的事件。一些教师投机倒把,钻学术空子,钻教育空子,这样特殊的教育环境使高校教师角色的本质发生畸形演变。在强大的压力下,部分教师能积极坦然面对,不断增长才识,以“才”树威;部分教师为快速发展而走捷径,最后被曝光后威信丧尽,甚至有些教师出现个人权威的膨胀,将教师权威演变成一种权力主义和独裁主义,即纯粹出于对对方的好感或人品的赞赏而形成的权威。①

2.2 高校学生特点与需求的变化,对教师权威提出挑战

社会转型视角下教育发展存在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构建教育关系中的民主与平等,培养大学生群体的独立性和自由的个性。如今,高校青年学生群体不甘于只受到教师的支配和控制,而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主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和知识的交流;在课外热衷于网络的便捷,通过互联网学习更多新的、前沿性的知识,以满足自身对“新知识”的探索。另一个特点就是,随着高学历化的需求,就业压力的困扰,以及高校创业热的兴起,激起一批批青年大学生的创业激情。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大学里所传授的课程持消极、倦怠的心态,认为它纯属“知识无用论”,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是不屑一顾,而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的创业活动中,在社会大舞台里增长见识,磨练意志,锻炼才能。相比之下,高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只是书本的“绝对真理”,而无法满足学生对“实践真知”的探索需求。

2.3 家长对学校教育期望值的转变,对教师权威提出挑战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伴随着物质经济的丰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有效落实,独生子女的大批出现,家长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也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变。由原来对教师职业保持一种肯定、信任的态度到怀疑和焦虑的意识形成;由与教师站在统一战线管理学生到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把教学期望全盘寄托于学校教师的教育,将严峻的社会就业问题归结为教师培养责任。在这样的教育认识指导下,家长更关注、更挑剔教师的教,而淡化甚至忽略学生的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权威的确立与作用的发挥。

3 重建教师权威的合理性

3.1 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

(1)先进教学观念的确立。首先,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保持师生之间人格上的平等独立,精神上的自由并不断转变教育理念,为实现学生自由、自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其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学生的特点,探究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树立了教师权威。

(2)高尚师德的培养。教师要不断地自我鞭策,不断探究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美丑,具备超越社会层面的人生追求,用“爱”来实践教育,从而散射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些都不能单单依靠知识性的阐述,而需要教师们通过自己的师德修养,以自己对人生的领悟所形成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因为,“真正的权威来自于内在的精神力量,一旦这种精神力量消失,外在的权威也随之逝去。”②

(3)心理调适能力的加强。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质才能形成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在教学工作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做到严于律己、宽己待人、作风正派、愉悦身心。

3.2 正确处理好教师权威与学生自由发展的辩证关系

梅里尔.唐尼和A.V.凯利曾说过,“关于教师的权威就有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即权威本身就已经包含了自我毁灭的种子”。③这是种对权威与自由矛盾的平衡,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权威与学生自由只有在某个点上才能找到暂时性的平衡。由于互联网具有快速发展、极具诱惑力的特性,大学生极易沉迷于网恋、网游、网上聊天等,对网络信息缺乏“过滤”处理,网络中的一些负面信息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业缺乏信心,对现存世界不满,对教师权威不屑一顾。在这样的境遇下,教师要有效地将网络的优点与学校主流信息相结合,相补充。比如通过专题讲座,搭建平台与载体让师生共同探讨网络的利弊,以及如何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与创新创业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互联网有更加理性认识,还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巩固师生之间的深厚友谊。另外,针对学生的创业热情问题,教师应该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通过全过程、多方位和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指导,适时开展创业教育,把广大青年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强能力、会创新、能创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高校教师需要结合地方性的特点与优势,有效地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学校和企业相结合、创业与专业相结合,搭建各种创业平台,增强创业教育的实效性;营造浓厚氛围,提升创业教育的拓展性;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企业接班人培养班,创业先锋班以及加强与社会对策接轨,以创新、创意带动创业,形成“创新、创意、创业”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学生对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财富的占有,才能使学生最大可能地在自由空间中发展,从而增强获得自由的力量。④

3.3 正确协调好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教师权威形成过程中,家长的教育观念转变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如果把教师、家长、学生、社会看成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四驾马车,那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不协调就好像四马分驰、各自用力,不仅不能使学生顺利前进,反而会从不同程度上阻碍或摧残学生的正常发展。在重重压力下,教师们要充分认识到“交流”的重要性,与家长保持双向的、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基本家庭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例如:对于高校内部分弱势学生群体,教师要积极贯彻“奖、贷、助、补、减、勤”为一体的多元资助体系,在服务的过程中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并坚持“惠及所需,助困励志”的宗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情感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并适时进行心理辅导。对于出身城市,家庭殷实的学生,教师要用自己广博的学识感染学生,通过不断的沟通和协调时刻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从而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由此可知,教师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权威就像人们所呼吸的空气一样,不可缺少。教师只有运用好合理的权威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更好地促进学生民主性、自主性的发展。所以,在社会转型期我们要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审视教师权威的合理性,发挥好教师权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