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舞蹈专项“升温”现状探讨

【摘 要】随着近年来,体育舞蹈项目在各高职院校的逐步开展,以及办学“升温”现象的产生,在这一过程当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从总体规划、长远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全方位、深层次地分析研究目前我国体育舞蹈专业教育培养模式上的现状和特点、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情况,通过对目前我国体育舞蹈专业院校产生及“升温”原因、背景、现状的深入调查,为我国体育舞蹈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思考对策。

【关键词】体育舞蹈;升温;培养模式

一、高职院校体育舞蹈专项开展情况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教育“升温”,发展速度快,目前专业教育大中专学校的衔接出现了瓶颈现象,由于大学所能接纳的人数有限,部分中专毕业生无法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由于体育舞蹈在我国存在的时间短,加上这一项目的特殊性,院校学科建设慢与社会发展速度,不能为这一项目的进步提供先进系统的理论指导;专业教师不匹配成为影响目体育舞蹈专业教育的突出问题。缺少学历高,同时技术好的高水平专业教师。部分院校出现专业盲目上马的现象;专业学生在主观意愿上受市场经济影响较大,对自身的定位和要求偏高,与社会的需求出现偏差。

对体育舞蹈办学“升温”现象的研究和解读,以及对这一群体(我国体育舞蹈比赛专业院校组别所包括的所有专业学校及学生)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和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而目前我国关于体育舞蹈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在高校的开设的必要性及现状等方面,对我国办学“升温”现象以及体育舞蹈专业教育(专业院校体育舞蹈项目)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滞后,更没有一篇文章深入探讨此类问题。

二、高职院校体育舞蹈专项“升温”的原因

普遍认为我国体育舞蹈专业教育的升温期是从 2000 年开始。自 2000 年起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监管了体育舞蹈项目,体育舞蹈在我国被正式列入体育范畴,并且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得到我国奥委会的承认。我国体育舞蹈项目专业教育办学近几年呈“升温”趋势,主要体现在学校数量的增多,以及无论是从学生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的大幅度增加与提高。学校数量的增加主要是集中在中等专业学校和体育院校。

1.体育舞蹈的社会化程度较高

体育舞蹈属民间自生自娱,非奥运的群众性体育项目,从协会组织机构看,一直处于自筹资金,自谋发展的状态;在体育界历来属于社会体育的范畴,在舞蹈界也是非主打学科(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它的主打学科为民间舞、芭蕾舞、中国舞),但就是这样一个社会性边缘项目,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从大众健身到竞技比赛,在 20 多年的时间里,在我国蓬勃发展。正是体育舞蹈社会化程度的增加,以及我国体育舞蹈事业的大力发展,为专业教育的升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与发育温床。近几年民办体育舞蹈学校的纷纷成立;或在专业院校设立这一项目,正是顺应了这一项目发展的社会需求趋势。

2.参与者对体育舞蹈的由衷热爱

体育舞蹈本质特征直接、实质地体现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状态,体现人性品质及文明程度。摩登舞主要表现的是:人性品质中的文化修养和气质风度。拉丁舞主要表现的是:人性品质中的个性与性感魅力。舞者的人体是其外观的工具,舞者的人性品格才是其内涵的品质”。因此体育舞蹈有其自身的文明历史、审美原则和运动形式的本质特征。体育舞蹈的评判标准都因其主观性太强而悬而不决。但正因为这种见仁见智的艺术风格使体育舞蹈具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力。

3.有一定的经济回报因素

历来体育舞蹈都被称之为贵族项目,在人力投资方面,体育舞蹈是一个高投入的项目,学舞、比赛费用相当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的投资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赋予人们生产能力、职业能力、创造能力和生存能力。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高质量的投资,会给投资者带来各种经济和非经济的收益。”尽管在学舞的过程中花费颇高,但跟其他文体类项目相比体育舞蹈的经济回报(教学、表演)已经相当可观,且市场需求广泛。

4.家长对专业的支持态度

作为孩子人生之路的规划者与决策者,近几年家长们对体育舞蹈的逐渐认可,以及看到这一项目在经济回报、上学等方面的优势条件,使得家长对体育舞蹈专业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这也是体育舞蹈专业教育能够“升温”的必备条件。

三、高职院校体育舞蹈的发展趋势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教育(即我国体育舞蹈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直接关系到我国体育舞蹈事业的普及与深入的重要基础。在我国体育舞蹈专业教育办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很多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本项目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以目前我国具有影响力及代表性(主要是运动成绩突出)的几所专业学校为研究对象,将在理论上剖析体育舞蹈专业教育办学“升温”现象,从形成、发展的角度来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背景,以及由此所带来的问题,从而透视我国体育舞蹈专业教育(专业化)之路的发展前景与发展战略。

1.宏观调控与市场需求的结合

在中等学校和高等院校的衔接上必须发挥国家政府的统一计划调配作用,适当控制中等专业学生人数。现在国家体育总局正在制定体育舞蹈运动员等级标准,为专业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专业帮助。而各级协会组织应从长远战略角度出发,大力培育体育舞蹈竞技、表演市场,开辟俱乐部等方式,为体育舞蹈职业舞者、专业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之路。从大环境来看,应该继续加大体育舞蹈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为专业教育提供广阔的社会空间。目前国家教委已经把舞蹈列为中小学教育范畴,作为一项男女生都可以参加的活动,体育舞蹈也应该顺应这一潮流和趋势,从礼仪训练的角度出发,就像其他体育、舞蹈项目一样,使青少年从小就接触、认可、喜爱这一项目。

2.注重学生思想引导,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高水平竞技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也是人。我国竞技运动立足于人的发展有三个改革层面。一是避免拔苗助长,不能掐头去尾只顾运动生涯这一段,然后抛向社会;二是防止只顾单纯挖掘身体潜力,而不在生物、心理社会范围考虑人的发展;三是必须把竞技体育放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大环境来发展,以适应新的需要”。社会要求表明,作为专业教育更是应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一专多能的全面型人才。体育舞蹈除开它的竞技性以外,还有极强的表演性。但是单单依靠项目本身的技术并不能完全地实现这一功能,毕竟艺术表演又是另外的一门课程。但目前在我国从管理部门到业余爱好者对体育舞蹈竞技性的开发就远远大于其表演功能;此外,同属社会舞蹈的项目还有拉丁风情舞、社交舞、踢踏舞、街舞等等,都有待于专业教育的引入接纳。由于体育舞蹈是一项源于西方文化的艺术项目,所以与国际接轨,引入外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3.加大学科建设力度,重视理论人才的培养

纵观目前国内体育舞蹈学术研究方面的论文及著作,可以说不论是在舞蹈界还是体育界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同类学科。在专业教育这一领域不乏高水平的选手,但是能够将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指导实践的理论人才及却相当缺乏;懂专业的理论人才,包括英语、表演、训练等方面的结合都相对落后。所以今后我国体育舞蹈学科建设应该重视理论人才的培养,加强专项总结,以及对相关学科的交叉学习与应用,包括体育管理、竞赛组织等等,为体育舞蹈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加强高等院校师资团队建设,可采用内外结合,或固定教师与临时教师交替的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同时注重学科理论建设工作,以及各学院之间的交流合作,发挥院校力量,提升本项目的学科性。

参考文献:

[1]周登嵩.体育科研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9)

[2]张清澍等.体育舞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5)

[3]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