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回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和训练价值

摘要:回族舞蹈是在西北地区特殊的区域环境与伊斯兰宗教文化氛围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题材内容、动作舞姿、服饰道具方面表现出个性化的风格特征,并由此带来丰富的训练价值。准确把握其风格特征和训练价值是我们高效率地编创、训练和表演回族舞蹈的基本前提。基于此,文章以“浅谈回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和训练价值”为题,正是要采用文献梳理法、作品分析法、调查访谈法、归纳总结法,简要论述回族舞蹈个性化的风格特征以及由此带来的训练价值,借此深化对回族舞蹈的认识,激发参与回族舞蹈训练的积极性。

关键词:回族舞蹈 风格特征 训练价值

个性化风格特征是促使民族民间舞蹈存在并被广泛传播的核心因素,编创、训练和表演的回族舞蹈作品只有展现其应有的风格特征才能实现其艺术价值,获得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因此准确把握民间舞蹈风格特征是专业舞者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回族舞蹈之所以广受青睐,根本原因在于其个性化风格为观众所带来的独特的视觉审美、情感审美、文化审美体验。本人在训练和表演回族舞蹈过程中,对此深有体会,因此,文章接下来将结合个人学习经验,系统阐述回族舞蹈的风格与训练价值情况。

一、回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一)头部动律特征

舞蹈表演涉及到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每一个运动均表现出个性化的动律特征,从而形成了整个舞蹈作品的基本动律。回族舞蹈十分注重舞者头部的运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摇、点、摆”的动律效果。其中,“摇头”是指舞者摆正自己的头部,以自己的颈椎为轴线,前后左右地摆动自己的头部,而且可以根据头部运动方式的不同,还可以将摆头技法分为碎摇头、侧摇头、碎摆头等,或者是欢快,或者是灵动,或者是自然,亦或者是充满激情等,借此传达舞者在回族舞蹈作品不同情境下的心态和情感。其中,“点头”是指舞者端正头部,随后由下颌带动头部从深低头、平台头到端正头部而进行的点头运动,回族舞蹈表演过程中所普遍使用到的“杂麻雀三点头”、“凤凰点头”的技法,均是以“点头”运动为主。这些技法或者是为了展现舞者的礼貌、自信,或者是为了创造幽默风趣的效果,会有意识地控制点头的节奏、韵律、速度、力度情况,从而呈现出差异化的视觉美感和情感表达效果。“摆头”也称为“拧头”,是指舞者以个人颈椎顶部关节为轴心,通过下颌来带动头部进行左右的摆动,因拧动的方向和速度不同,拧头动作又可以分为单摆头和碎摆头,主要是为了传达舞者开心、愉悦的心情。“摇、点、摆”是回族舞蹈最具特色的头部动律特点,在其他民族民间舞蹈中很少见,从而也成就了回族舞蹈个性化的艺术风格。这主要来源于回族群众礼拜过程中进行“赛俩目”之类动作时的头部姿态,以及对个人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蝴蝶、鹤之类动物的模范,这从而也进一步反映了自然环境与宗教信仰对回族舞蹈风格特征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二)屈伸动律特征

回族舞蹈的下肢表现出明显的“屈”与“伸”的动律特征,既由此形成了柔、颤的审美效果,而且也构成了其它动作技巧与舞姿形态的动律支点,是回族舞蹈又一极具特色的动律方式。具体来说,舞者主要是采用全脚、跑脚、跟脚、跪脚之类的丰富的步法,配合以“全蹲”与“半蹲”的动作,最终所呈现出的屈伸动律表演效果,由此所衍生出的技巧包括十字屈伸步、左右屈伸步等。结合个人训练和表演回族舞蹈的经验,全脚屈伸步呈现出较大的动作幅度,技巧转换比较快,灵活自然,传达出潇洒、灵活、轻松的特点。跑脚屈伸步主要是由两脚的脚掌交替进行屈伸所呈现出的步法,具有轻柔、流畅的特征。跟脚屈伸步是指前脚掌着地之后再压脚后跟的屈伸动作,表现出活泼、稳健的特征。跪脚屈伸步主要是由女子表演,以展现柔美的形象。屈伸动律在回族舞蹈中十分常见,诸如回族男子群舞《欢乐地面馆》中,一群回族小伙子灵活变换屈伸步的大小与力量,营造出开心、愉悦的情境氛围,使人充分体会到了回族舞蹈丰富的屈伸律动方式以及由此所传达出的丰富的情感思想。

(三)脚部动律特征

“踩、跳、踏”是回族舞蹈脚部所呈现出的最突出的方式,成为回族舞蹈所表现出的又一个性化的风格特征。“踩”是指舞者将双手背于身后,以前脚掌作为落脚点,边跳边踩;“跳”是指舞者在表演过程中,单脚离地或者是双脚离地,呈现出起身、跳跃的姿势;“踏”的动律要求舞者只能踏,不能踢,包括跳踏、平踏、转身、骗腿之类的动作,这由此衍生出了回族舞蹈中的“踩点点”和“踢踏舞”。此类舞蹈主要依靠快速交替变换脚部的步法以及脚部在舞台上所呈现出的“踢踏声”,营造出灵活、愉悦的情境氛围,给人以美的观看体验。

(四)宗教文化特征

回族舞蹈的宗教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对汤瓶道具的使用上。《古兰经》中要求伊斯兰教徒要时时刻刻注重个人的卫生,加强各种净洗活动。回族群众严格遵循《古兰经》中的净洗要求,在天长日久的生活中逐步培养出“小净”与“大净”的习惯,而且遵循着严格的净洗流程,诸如小洗遵循着洗两手,随后再洗自己的腕部,然后洗两遍,随后利用清水漱口,再就是要呛鼻,再换水来洗脸,随后再洗两手至两肘,利用清水抹头、洗耳、洗脖颈、洗自己的双脚至脚部两踝等,既表现出明显的程序,而且十分细致、全面,充分彰显了人们对于净洗行为虔诚的心理。这些天长日久的行为均被引入回族舞蹈作品之中,从而形成了一大批以“洗礼”为主题的回族舞蹈作品,或者是表现洗礼的行为,或者是展现洗礼用的工具,或者是展现舞者对于洗礼虔诚的心理,亦或者是借助洗礼来表达舞者对于宗教的敬仰或者是对于生活的赞美等。

二、回族舞蹈训练价值

(一)增强表演所需的基本能力

回族舞蹈表演过程中的头部、四肢、躯干乃至于眼神、面部表情均呈现出鲜明的技巧性特征。作为一个专业舞者,加强对回族舞蹈的训练活动,一方面可以借助回族舞蹈个性化的动作技巧、舞姿形态来增强个人身体柔韧性、灵活性、力量感,诸如“摇、点、摆”的头部动律,可以大大提高头部运动的灵活性,“屈、伸”的腿部动律可以增强腿部的柔韧性,“踩、跳、踏”的腳部动律可以提高脚部灵活性,并在表演过程中逐步提高身体力量感,增强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加强对回族舞蹈的训练,也可以培养个人对于一顺边、鸽子翻身、硬软屈步、蝴蝶步、凤凰展翅、碎摇头、侧摇头、碎摆头等技巧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为将来更好地训练和表演其它各类舞蹈奠定基础。

(二)掌握民族的风格韵律

掌握民族民间舞蹈个性化的风格韵律是提高舞蹈训练效率的关键所在。而且从整体上来说,各类民间舞蹈虽然拥有差异化的表演技巧和律动方式,但内在地也存在异曲同工之妙,诸如回族舞蹈的“屈伸动律”与藏族、蒙古族舞蹈的“屈伸动律”虽然应用方式不同,但均是通过腿部屈伸而形成的。基于此,加强对回族舞蹈的训练活动,能够准确掌握和应用回族舞蹈个性化的风格韵律,把握“摇、点、摆”的头部动律,“屈、伸”的腿部动律,“踩、跳、踏”的脚部动律的精髓,从而在训练和表演其它民族民间舞蹈的时候,能够融会贯通地加以区分和应用,从而提高个人的舞蹈学习能力,提升自己的舞蹈素养。这是训练回族舞蹈所表现出的又一突出价值。

(三)提升舞蹈的訓练价值

当前,回族舞蹈广受人们的欢迎和青睐,广泛出现在各类舞蹈表演活动之中,甚至被诸多高校舞蹈专业引入课堂,作为民间舞教学的素材。这由此极大地推动了回族舞蹈的推广与传承。然而从长远来看,回族舞蹈的有效训练依赖于大量专业舞者的学习、训练和表演,更多地挖掘回族舞蹈的个性化技巧、独特性题材内容,不断地推出既符合回族民俗习惯特征,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舞蹈作品。基于此,加强对回族舞蹈的训练,也能够更好地提升回族舞蹈的训练价值,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我国民间舞蹈艺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回族群众在西北地区山脉、高原、平原、丘陵、河谷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伊斯兰教文化氛围中,创造出璀璨的回族舞蹈艺术。这些舞蹈的个性化风格特征集中表现在对“汤瓶”道具的广泛运用乃至于创造出的一系列以“洗礼”为主题的舞蹈作品,“摇、点、摆”的头部动律,“屈、伸”的腿部动律,“踩、跳、踏”的脚部动律等,由此成就了回族舞蹈个性化的艺术风格与审美效果。当前,加强对回族舞蹈的训练可以增强个人舞蹈表演所需的基本能力,掌握民族舞蹈的风格韵律,为更好地传承发展民族民间舞蹈奠定基础,基于此,作为一个专业舞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对回族舞蹈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该舞蹈的研究、创作、训练与表演活动。

参考文献:

[1]王玉兰.回族舞蹈教材[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

[2]玛依莎.回族民间舞男班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3]袁媛.回族舞蹈的动律特征和艺术特质[J].大舞台,2015,(06).

(作者单位:兰州歌舞剧院)